媽媽說:“很少想二十年以後的事,直到做了你的媽媽。”

《請回答1988》是我高中連續好幾個夏天沒能追完的劇,最後雙門洞的故事完結於我20歲的那個夏天。

請回答系列,玩得都是情懷,相比於97和94,88表達的更多更雜也更貼近生活。沒有主角,他們的生活便是直觀闡述著友情、愛情和親情。

記得最開始的幾集,是德善的奶奶去世,德善爸爸姑姑們為奶奶守喪的時候依然有說有笑的,一點也沒看出難過來,明明德善爸爸就是很孝順的人啊!當德善的大伯回來的時候,德善爸爸跟姑姑們抱著大伯哭的一塌糊塗,哭泣道:“以後真的再也見不到媽媽了。”壓抑許久的感情終於得到釋放,他們只是在等可以依靠的大哥回來。

看到這的時候整個人都淚崩了。想起劇情裡,狗煥爸爸每到生日就一反常態,後來他想到原因是他想念自己的媽媽,不自覺就想起,哪怕能打通電話也好,可是沒地方打。

媽媽說:“很少想二十年以後的事,直到做了你的媽媽。”

所謂的大人們也都是孩子成長來的。

原來不管年齡多大,媽媽,這個詞語始終力大無窮。

我的媽媽也很強大,但脆弱的時候也讓我措手不及。幾年前,外婆被發現乳腺癌晚期,醫生說,就讓老人家舒服安詳地走吧。哪能舒舒服服地過完剩下的日子呀,乳腺比較敏感,拉扯著胸部周圍的神經,痛得老人家渾身乏力。我們家和外婆家離得特別近,那段日子是媽媽最難熬的日子,兩處來回跑,一天平均要去3次以上。我問媽媽累不,她說:“女兒,那可是媽媽的媽媽啊!”,我心裡彷彿掀動了久久不能平復的漣漪。外婆累了,受不了癌症的折磨匆匆離世。雨天是白喜事的標配,媽媽哭得撕心裂肺,參加葬禮的人都說媽媽哭得最傷心,紛紛前來安慰。後來的媽媽,沒有再提起過外婆,常去的外婆家空了,心裡早已失去了些什麼。

以前,媽媽帶我去外婆家玩,我鬧著要回家,媽媽總說:“再等等,再等等。”現在,我明白該等什麼了,也後悔當時沒有再多等等。

“聽說神不能無處不在,所以創造了媽媽,到了媽媽的年齡,媽媽仍是我的守護神,媽媽這個詞,只是叫一叫,也觸動心絃,媽媽,依舊力大無窮。”

媽媽說:“很少想二十年以後的事,直到做了你的媽媽。”

這大概是每個母親存在的理由。

青春期的我們,思想打開,注入了更多新鮮事物,性格也愈發叛逆張狂。就像《請回答1988》中倔強的寶拉始終堅信自己參加遊行示威是對的,爸爸媽媽根本就不理解,所以她始終不肯低頭認錯。

即使外面已經風聲鶴唳,警察一直在抓捕參加活動的學生,寶拉還是在爸爸喝醉時偷偷跑了出去。媽媽回家發現寶拉不見了,撐著傘在雨夜裡到處尋找女兒。當警察在牆角堵住寶拉時,媽媽像老鷹一樣護在她前面,一遍遍不斷的哀求,一遍遍不斷的解釋說自己的女兒有多優秀,媽媽的臉上早已分不清是雨水還是淚水。寶拉看著還在哭求與訴說的媽媽,聽著她帶著哭腔的哀求,腳趾流出的血早已被雨浸染,遠處掉落的雨傘,從不認錯的寶拉,第一次低頭了。

假期回家,偶爾跟媽媽一起睡,聊聊家常。媽媽便說最近帶好吃的去學校看看弟弟,弟弟一臉冷漠地看著她,也不跟她說話;就連靠近想一起走,弟弟都會下意識避開,媽媽自卑了。她問我,是不是讓弟弟很丟人?我半開玩笑緩解道,沒有,男孩子長大了,可能不太喜歡過於親近,況且男女授受不親呢!媽媽估計心裡有點數,沒有再多說。我高三的時候,媽媽也來過學校很多次,有一次也有點尷尬。那天剛好是二模,我也沒有在本班考試,後面的事都是聽在自己班考試的同學跟我說的。媽媽到了班級門口就喊我的名字,老師就直接吼她說考試,保持安靜。估計媽媽沒聽清,以為在上課,就繼續喊了幾句,監考老師就吐槽這誰的家長,這麼沒素質,聽到名字的同學趕緊出去一下,老師也沒多給提示。媽媽找不到我,去了宿舍等我好幾小時。當時送完東西,媽媽就走了。放假回來才問我,同學告訴你是不是很尷尬,我說沒事,老師沒跟你說清,找不到我很正常。她又問,我喊了你好多句名字,是不是打擾到考試了,我不是故意的,我不知道。

我再重複了一遍,媽媽著急找孩子沒有不對。

好不容易到了能夠安慰媽媽的年齡時,已經太懂事了。真不好意思開口說“謝謝媽,我愛你”,現在,想讓媽媽高興的話,就說”我現在需要媽媽“就這一句話就夠了。

媽媽說:“很少想二十年以後的事,直到做了你的媽媽。”

無論何時,我們一直都是需要媽媽的孩子。

或許生活裡我們偶爾覺得媽媽很丟臉,媽媽為什麼連起碼的臉面和自尊心都沒有,想著都上火。但比起她自己,她有更想守護的,那就是孩子。人真正變強大,不是因為守護著自尊心,而是拋開自尊心的時候,所以媽媽很強大。

現在的我,已經二十多歲了。二十多年前的媽媽從未想過二十年後生活如何,直到她做了我的媽媽。不知如今,我是否活在她的預期裡。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