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卑與超越》讀後感

生活就像海洋,只有意志堅強的人,才能到達彼岸。-------馬克思

當今數字時代,知識無處不在,同時很多電子產品會讓一部分人對它們的粘度很高。甚至失去了原本五彩繽紛的世界,有時候,脫離現有的安逸,尋一份辛勤,或許,能給我們帶來不一樣的收穫。

《自卑與超越》讀後感

《自卑與超越》這本書,是一本人類心理學最卓越的作品,作者是阿弗雷德.阿德勒,(1870~1937)出生於維也納郊區一箇中產階級猶太人家庭,是奧地利的精神病學家,維也納醫學博士,精神分析學派代表作之一,同時也是個體心理學的創始人。

講述這本書內容之前,先了解一下作者,阿德勒幼年時期患上了佝僂病,看上去又矮又醜,使他在兄弟間感到非常自卑。然而,5歲那年,他又患上幾乎致他喪命的肺炎。正是這種種經歷,讓阿德勒很小時候就下定決心做一名醫生,最後他獲得了維也納大學醫學博士學位。

內容分為十二章,生活的意義、心靈和肉體、自卑感與優越感、早期的記憶、夢、家庭的影響、學校的影響、青春期的引導、犯罪與預防、職業問題、個體與社會群體、愛情與婚姻,講述的非常透徹,第一次看這本書時,完全沒有耐心,只是當時認為我要改變自己,所以選擇了自卑與超越。或者,每個人的心裡都會藏有一顆種子,堅強的種子;然而,這次疫情,給了我很多時間,我終於可以好好閱讀這本書了。

裡邊的字句,或多或少都會戳進我的心坎,因為他的分析很到位;譬如,個性塑造,這一節,當我深深的感覺到自己的思想跟別人不同時,我更加的想要知道到底是什麼原因造成的?"因為人對優越感的追求是決定他整體性格的最關鍵因素。在人的所有精神世界裡,只有記憶可以透露出人的真情。記憶就像他的影子,時時提醒著自身的限制和環境的意義。早期培養,對孩子的職業興趣有著最初影響的人便是母親。孩子在四五歲時對職業的認識,將對,他以後的事業發展方向有著決定作用。如果有人問我關於就業的問題,我都會問他們小時候的夢想及那時最感興趣的事情。那一段時間的記憶有很大用處,從中我們可以知道他的思想是怎樣的,他的理想和人生目標也會得到顯現。"我一直在探尋為什麼我的思想跟別人與眾不同?現在也算是找到答案了。

《自卑與超越》讀後感

給我的啟示便是,我們現當代人對待當今的孩子一定要注意他們的童年時光。有時候,甚至羨慕這些孩子,生活在如此幸福的時代,到2035年,我國將建成富強、民主、文明、和諧、美麗的國家。作為一個感受了90年代的生活,又接受著現代教育的社會一名成員來說,感受頗深,我這個階層,還是能感受到,時代的變遷的,其實也是一種幸福。那麼,《自卑與超越》這本書是議論文章,為主,關鍵告訴你怎麼回事?要怎麼做?感化你的思想,讓你的情緒更加的穩定,當我們知道了原因,我們就會感覺到,這個世界上還是有人的思想跟我們是一樣的,之前的一系列不自信的表現都是沒有必要的。

人無完人,其實,社會上,無論哪一類人,都會有一些挫折,甚至遭受心裡壓力,只是事情的起因不同罷了,歸於根本,便是我們的瞭解程度不夠闊達,只有你的思想境界開闊了,眼界擴大了,見識的事物多了,你才能夠理智、自信的做出選擇,甚至不會一時衝動。

因此,這本書可以說是改變一個人的重要的一步,尤其對於像我這樣急切想要探索自卑與超越的一類人,同時我也是發現了,社會上,無論是哪一類人,只要你足夠自信、理智、實踐、持之以恆,總會讓你感覺到生活的魅力,生命的驚奇。所以,這本書,可以說,講述的非常淋漓盡致,甚至是改變一個人。

也許,現在科技發達,我們大多數人選擇電子書,但是根據我自己的體驗,我更喜歡紙質書籍,因為,紙質書籍完全可以給予我們不一樣的體驗。

從這一陣子網課,也能看出來,沒有課堂的氛圍,沒有紙質書籍,學習的集中性大大下跌。

關於小說閱讀跟議論篇閱讀爭論:我選擇這本書,正是基於我對這類書的喜歡,我比較喜歡這種激勵人的理智的話語,所以我會選擇這類書籍,推選這本書,因為,它確實可以給我們這些不知所措的迷茫的想要發現根源從而改變自己的一類人一些經驗與激勵。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