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助阳以抑阴”,抗疫已千年

文/宋志颖 (博士,美国亚利桑那大学临床心理学博士/美国执照心理医生)

“助阳以抑阴”,抗疫已千年


历史上中国有很多瘟疫,自上古时期即有记载,在公元前13世纪的甲骨文中记载,《小屯殷虚文字乙编》上,巫师卜问商朝大王是否染上传染病,又卜问疫病是否会漫延流传;《诗经·小雅·节南山》记载,周幽王时期“天方荐瘥,丧乱弘多”;东汉末年,瘟疫肆虐,黄巾军起义张角便是治疗疫病的医生,医术加以符水、咒语,为人治病,一时间使徒数十万;东汉张仲景在《伤寒杂病论》中说,“余宗族素多,向逾二百,自建安以来,犹未十年,其亡者三分之二,伤寒十居其七” ;从曹魏至隋朝建立,有超过70次的瘟疫大爆发;据《资治通鉴》记载,魏晋南北朝时曾有瘟疫,染病而亡者过半;隋朝大旱、大水、大瘟疫,也曾大规模爆发;唐朝代宗年间,瘟疫横行,死者十七八,城郭邑居为之空虚;南宋时期,繁华都市汴京沦陷金人之手,城内疫病大起,“都人不受病者万无一二,既而死者继踵不绝”;明朝崇祯年间,山西、河南地区,“瘟疫大作,死者十九,灭绝者无数”,后来也曾有过鼠疫爆发,每日感染者超过百人;清朝康熙年间,繁华盛世,也有连年瘟疫,死者大半,严重时灭门绝户。

然而华夏文明,上下传承,历久弥新,千年不绝。每次瘟疫都没有摧毁中华民族,这里面一方可能是中医药的功劳,每每瘟疫横行,必有大医大义凛然,救民众与水深火热之中。古有神农尝百草、伏羲制九针,扁鹊行走而问病,均曾有抗瘟疫之情节;神医华佗也曾以菌陈蒿草为抗“黄胆病”之流行,医圣张仲景《伤寒杂病论》更是为古代抗疫事业贡献无数,再到后来的孙思邈《千金要方》、李时珍《本草纲目》,以及明清瘟病四大国医叶天士、薛雪、吴瑭、王孟英,均为我国抗瘟事业做出巨大贡献。

另一方面就可能是某种“无形的智慧系统”的功效。关于智慧能量场的研究,这在国外是超心理学的研究范畴,中国也有特殊的人群在研究,我也曾经在美国最有名的杜克大学的一个超心理学实验室实习过,这个实验室有100多年的历史。我也学习过中国的一些传统的能量智慧系统的内容。我还是比较相信这一点的。

所以,我一直在强调“助阳以抑阴”,以扶阳抑阴论医出自《易经》,所谓天地之初,阴阳相使,太极动而生阳,静而生阴,为造化自然之理。当人体受到外来因素的作用,超过了人体承受的限度,使其偏离了这个生理轨迹,运行在病理轨道上,就出现了病态,即所谓的阳衰而阴盛。用助阳抑阴的办法,使其从病理轨道重新回到正常的生理轨道上来。提高人体的承受力(抗病力)消除不利因素,这就是“扶阳抑阴”。在《易经》,始终贯穿着这个原理,这里的扶阳并非只是指使用助阳的药物,而是全方位的含义。一切可以提高人体抗病力的药物、方法,锻炼,均属助阳的范畴,一切能去除不利因素的手段、做法、药物也就是抑阴,而且很多助阳的做法就孕育着抑阴。而我所谓助阳,这里有个体方面的助阳,但更重要的是“群体的助阳”,这一点中国政府这次的应对措施总得来说还是交出了好卷子,中国的社会管理体系是任何国家难以比拟的(这一点我在美生活20多年,体会的再清楚不过了),相比于某些国家,领导人声称感染风险非常低,尤为鲜明。可以说,疫情的管控和救治措施形成了非常强大的“社会阳气场”,传播了社会正能量。

中医的核心思维是系统观,所谓天人合一,而我们大多数现代中国的人的思维都“西化”了,只盯在某个“因素”的点上。不是某一个因素(如气候呀疫苗呀)的作用,而是整体的系统功效!

“助阳以抑阴”,抗疫已千年


我认为,再过一个多月疫情会好转。我也相信,这次的新冠病毒肺炎,是病毒对人类的“侵略”,一开始人类对它很陌生因此没有及时产生免疫力,身体的自我防护也可能一时间兵力不足,兵荒马乱。但是人之所以成为所有生灵之王,就是人类具备的智慧系统(这个也很难用科学提供数据),开始的乱打一通之时会不断在总结经验,也更加了解病毒,不光是实验室和临床病例对病毒的研究,更是人类社会做为一个智慧系统(钱学森主张的)对战病毒系统,边战斗边升级,尤其是全中国全社会从政府到民众形成了一种态势,中医里称气场,充满正能量,这种能量也是一种智慧,具有很强的杀伤力,或者说有可能形成改变“病毒”结构的能量场(这有一些科学研究,正能量能让水变成漂亮的晶体)。这个场也能影响人体提升体内的阳气。。。

“助阳以抑阴”,抗疫已千年


再说说节气的问题,中医的节气论与养生一直有关系,春夏秋冬,二十四节气,周而复始。二十四节气,天人合一,秉承天地之元气,调节人体之经脉。《黄帝内经》有云“春生、夏长、秋收、冬藏”,司马迁谓之“此天地之大经也,弗顺则无以为纲纪”。所谓“冬藏”,就是指人到了冬天,应该养精蓄锐、休养生息,以利来年应对春生、夏长、秋收的付出和收获。冬藏养生既是大自然植物与动物的生长规律,也是人类一条养生的原则,同时也体现了“天人相应”的中医原理。冬天本也是人体阳气最弱的时候,人体容易患上风寒感冒、风湿骨痛、心血管疾病等,这个时候被病毒侵略可以理解,就像一个巨人睡着了可以被一个笨蛋的小人打蒙;但是随着时间推移,到了春天到了夏天,人体的阳气成上升态(巨人醒来了),这样就与病毒场形成平衡,甚至超过病毒的态势,因此抑制病毒也完全可能。

我虽然是西医毕业又去学中医,但毕竟不是专门研究这方面(病毒,气候,流行病等)的,不好从科学的角度论证。我估计也没有时间去查资料看过去的瘟疫如何如何。我也听到一些病毒专家说过,病毒怕热,所以有建议冲热水澡和经常喝热水等,效果有多少还有待研究(当然热水一时爽,切莫被烫伤)。

这里,再提供一个我在美国的专门研究病毒的同学(同济医科大学)提供的科研数据:温度湿度对室内环境中冠状病毒的活性影响: 4度°20%湿度至少28天以上,相当于长期保存;20度°50% 湿度3天后病毒失活;40度°80%湿度则只需要6小时。根据这个数据,随着天气转暖,确实有可能疫情不攻自破。

总之,疫情好转,综合作用吧,相信人类,祝福人类!

“助阳以抑阴”,抗疫已千年


宋志颖博士,美国亚利桑那大学临床心理学博士/美国执照心理医生,同济医科大学西医学全科毕业,将幸福科学引入中国第一人,幸福生命管理学创始人,幸福中国(香港)文化传播公司董事长,美国东西方心理健康服务公司CEO及首席心理医生,联合国第七届老年权益大会中国代表团团长,中国管理科学院民研中心幸福产业工作委员会主任,中央党校智慧养老课题组特聘专家,幸福博士工作首席心理专家。《学来的幸福》《从不幸中学来的幸福》两书作者。创立千聊《中国幸福课》直播间内有更多不同人群的《疫情心理攻略》!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