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轼怕连累高俅,将他推荐给好友,几十年后,发现他有先见之明

高俅这个历史人物,在《水浒传》中,是一个重要的引子。王进、九纹龙史进、豹子头林冲等等,都是从高俅这里引出来的。

苏轼怕连累高俅,将他推荐给好友,几十年后,发现他有先见之明

作者对高俅虽然着墨不多,但在读者的心目中,高俅是一个不学无术、依靠吹捧上位的权奸,在他担任太尉一职后,肆意残害忠良,压制宋江等起义军的招安行动,他的所作所为,正是北宋末期“官逼民反”的一个典型缩影。

但翻阅历史,从同时期各个文学家所记录的情况看,高俅也有不为人知的一面。

《挥塵后录》载:“高俅者,本东坡先生小史,草札颇工。”

这句话是什么意思呢?

苏轼怕连累高俅,将他推荐给好友,几十年后,发现他有先见之明

原来在高俅还未发迹的时候,他是大文豪苏东坡身边的仆人,换作今天的话语来说,就是小跟班。平时没事的时候,帮帮苏东坡抄写一些文案资料,在苏东坡眼里,这个年轻的后生,机灵乖巧,还算勤奋。

不过高俅跟着苏东坡,没有什么大的发展。因为苏东坡自己也朝不保夕,陷入了北宋朝廷的党争之中,不是被发配,就是在被发配的路上,没有过上几天舒心日子。

苏轼怕连累高俅,将他推荐给好友,几十年后,发现他有先见之明

所以当苏东坡被发配到外地做官的时候,在对身边人安置之时,将高俅推荐给了自己的好朋友曾布。曾布在历史上籍籍无名,不过他有一个大名鼎鼎的哥哥,也即唐宋八大家之一的曾巩。

然而很快,曾布嫌弃高俅是个累赘,就将他转送给驸马王诜。

《挥塵后录》载:“东坡自翰苑出师中山,留以予曾文肃,文肃以史令已多辞之,东坡以属王晋卿。”

苏轼怕连累高俅,将他推荐给好友,几十年后,发现他有先见之明

这个王晋卿,名叫王诜。王诜是宋神宗的妹夫,端王赵佶的姑父,而这位端王,后来就是酷爱舞文弄墨的宋徽宗。

高俅来到王诜身边,机灵的他,作用得到了很大的发挥,不过真正让高俅时来运转的还是成为端王的亲信开始。《宋史》记载:有一次端王赵佶和王诜一起上朝,赵佶想修理一下鬓角,就向王诜求援。正好王诜随着带着一把修刀,借给赵佶使用。赵佶用了之后感觉非常不错,王诜就说没关系,我家里还有一把,一会儿让人给你送过去。

苏轼怕连累高俅,将他推荐给好友,几十年后,发现他有先见之明

高俅就在关键时刻,抓住了人生命运的转折点。因为送修刀的人选,正是高俅。高俅来到端王赵佶府上时,赶上对方在踢鞠僦,高俅一看对方水平太臭,不由叹息几声,这下赵佶不高兴了,让高俅上。谁知高俅一出手,露出鞠僦的真功夫, 赵佶一看是个人才,直接给扣留了。

《挥塵后录》载:“可往传语都尉, 既谢篦刀之况,并所送人皆辍留矣。”

苏轼怕连累高俅,将他推荐给好友,几十年后,发现他有先见之明

跟随端王和跟随驸马,本没有什么区别。不同的是,宋哲宗去世之后,作为弟弟的端王赵佶,意外地继承皇位,这下高俅的前途一下子光明了,在宋徽宗的提携下,一路飞黄腾达,成为了宋末权臣之一。

虽然高俅小心眼,在小说演义里,对林冲、王进等下属斤斤计较。但在历史记载中,高俅也是一个不忘本的人,最起码,对当初推荐自己的苏东坡,一直感激在心。

苏轼怕连累高俅,将他推荐给好友,几十年后,发现他有先见之明

苏东坡虽然郁郁不得势,但高俅并没有避而远之,每次和苏东坡有关的人士来到京城,高俅总是盛情款待,还赠予金银等物。

史载:“然不忘苏氏,每其子弟入都,则给养问恤甚勤。”

而且在做官上,高俅和另一位大奸臣童贯不和,所以宋钦宗在诛杀童贯等人时,才放过高俅一马。高俅善终后,宋钦宗还想隆重表彰,但遭到大臣的反对。

苏轼怕连累高俅,将他推荐给好友,几十年后,发现他有先见之明

《宋史》载:“开府仪同三司高俅死,故事,天子当挂服举哀。若水言:‘俅以幸臣躐跻显位,败坏军政,金人长驱,其罪当与童贯等,得全首领以没,尚当追削官秩,示与众弃;而有司循常习故,欲加缛礼,非所以靖公议也。’章再上,乃止。”

虽然没有备极哀荣,好歹也落了一个好下场。

【《宋会要辑稿》《宋史》《挥塵后录》】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