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飞越疯人院》:社会的平衡之道与平庸之恶

好的电影就像王熙凤的出场:未见其人,先闻其声。

很多人还没看过《飞越疯人院》,但肯定听过那句“你们一直抱怨这个地方,但你们没有勇气走出这里。”有多少人是听过这句话才去看的电影?

看完这部电影,你觉得疯人院里的人都是疯子吗?

作为一个审视者,我当然认为疯人院的人不是疯子,他们只是与众不同罢了。

但是世界上只有两种人,疯子和正常人。

如果被认为是疯子的人没有疯,那么疯着的是是疯人院外的世界,是世界里的大多数人,是乌合之众

我们都是乌合之众,我们疯而不自知。这才是本片最有趣的地方:在观影的130分钟,我们极其正义地站在了疯人院这一方,一旦电影结束,现实中的我们仍旧是瑞秋护士。为什么麦克墨菲没有走出疯人院?因为世界掌握在多数人手中;为什么酋长走出了疯人院?那是感谢观众这130分钟的清醒。

真理,说到底就是掌握在多数人手中的准则。多数人不一定错,但当多数人以多欺少的时候,他们一定错了。

01 平衡奥义

一个人,到底没办法对抗一个组织。

麦克墨菲是以一个清醒着的正常人身份走进疯人院。

他被送进疯人院的理由是:工作不积极,上课爱嚼口香糖,不经许可就说话。

这个时候没有医生觉得他疯了,包括他自己。这些只不过是无伤大雅的小毛病。他是什么时候被定义为精神病呢?就是他开始代表疯人院反抗医生的时候,他被定义为“疯”。

多数人的存在就是为了保持平衡,你打破平衡,就得承担代价。

他反抗护士,拒绝吃药;带领疯人院成员出去钓鱼;为了看球赛想要改变疯人院作息;在每天例行会议上大喊“你们没有疯”;串通守夜人晚上喝酒狂欢。

不得不说,麦克墨菲不自量力。他想凭借一己之力把疯人院里逃避现实的人拉出深渊,宁愿与世界为敌不惜代价。但是他得到的是一次电击。

《飞越疯人院》:社会的平衡之道与平庸之恶


麦克最为过分的一次,也是最后一次反抗,代价极其惨烈。

麦克与酋长约好逃离疯人院,最后那个晚上他给疯人院的人带来了酒。他们狂欢,作乐,把疯人院弄得满地狼藉。酒让疯人院成员短暂自由,短暂真实卸下伪装。

特别是比利,一个因为口吃极度自卑的帅气男孩,一个因为口吃求婚失败的男孩,在麦克离别之际,勇敢表白了麦克的女伴。麦克鼓励他自信,鼓励他追求想要的东西,在众人的簇拥下,比利与有好感的女孩度过了美好的一夜。

第二天一早,瑞秋护士暴怒,她质问比利:你感到羞耻吗?

那是比利第一次否定瑞秋护士:不,我很快乐。

这样的回答直接敲响了比利的丧钟,瑞秋护士在盛怒之下威胁比利要把一切告诉他的妈妈。准确来说,不是威胁,是此意已决,哪怕比利跪地求饶,瑞秋护士也不曾有丝毫的松动。

每个人都有自己的底线,比利的底线是妈妈。他可以口吃,可以被世界嘲笑,但他还有一位爱他的妈妈,他不能承受失去最后一位亲人的损失,不堪重负就会走向死亡。

比利自杀了。麦克为此震惊、愧疚,他冲过去确认比利的死亡失去了逃离的时机。他差点掐死瑞秋护士,被再次送进医院,电击,过度电击。

麦克真正成了疯子。如果无法使一个人的精神屈服,有一万种办法可以让他的身体屈服。麦克就像《长安十二时辰》的张小敬:

孤军奋战终究逆转不了大局,亦不能救回战友性命。一个人,到底没办法对抗一个组织。

或许麦克真的错了,他妄图打破一个长久的平衡局面,赴汤蹈火最终也只是蚍蜉撼大树。

奥斯卡有一个得奖的动画短片:《平衡》。一群人站在一块板上保持平衡,只要有一个人挪动了位置,一群人就要跟着动,不然板子就会失衡,大家就会坠入深渊。直到一个很重的盒子出现在板子上,盒子很重,得到盒子的人只能独身站在板子的一边,而其他人站到对立面保持平衡。可是大家都想得到盒子,你争我抢,板子失衡,大家一起万劫不复。

麦克的思想就是那只平衡板上很重的盒子。他想改变大众对疯子的看法,他带着自己贵重的思想在疯人院搞破坏,医生护士为了保持平衡不停迁就他改变自己的策略,直到有一天他们忍无可忍,为了不同归于尽,他们把麦克墨菲和他的盒子一起推进了深渊,以保持平衡。

《飞越疯人院》:社会的平衡之道与平庸之恶


02 平庸之恶

群体的无意识行为取代了个体有意识的行为,这是现时代最显著的特征之一。

如果用传统的善恶观来审视《飞越疯人院》,那么瑞秋护士就是一个无法洗白的反派。

例行会议上护士鼓励每个人发言,却只想让他们说出自己想听的观点,这不是治疗,是洗脑:哈定觉得自己的妻子有外遇,瑞秋护士却说他是对自己的妻子失去了耐心;

护士让比利说自己因口吃被拒绝求婚的事情,比利的讲述遭到了大多数人的嘲笑,护士给了一句淡淡的评价:你为什么要去求婚呢?言外之意不过是,你知道自己口吃有缺陷,为什么还要去自取其辱?

当观众不由自主代入主角的视角,瑞秋就是一个难以讨喜的角色。她不仅在例行会议上独断专行灌输思想,她甚至在行为上冷酷无情。

比利的死她负有很大责任,她步步紧逼,妄图斩断本就自卑的比利最后的后路与希望,她所谓的对病人治疗,却从未深入走进病人的内心对症下药。比利因为她的言论而自杀,看到比利的死亡,瑞秋护士也仅仅是震惊了一瞬间,便恢复了冷静,没有一点对比利死亡的愧疚。

《飞越疯人院》:社会的平衡之道与平庸之恶


瑞秋护士是冷酷吗?她这恰恰是无意识的平庸之恶。

个人一旦成为群体的一员,他的所做所为就不会承担责任,这时每个人就会暴露自己不受约束的一面。 ------《乌合之众》

“平庸之恶”的概念是汉娜阿伦特提出的,很多参与屠杀犹太人的纳粹分子并未感受到太大的罪恶就是因为“屠杀”这一行为不是单独的个体来完成的,而是一群人失去理性的狂欢,那么自然罪恶感不会由一个人来承担。

平庸之恶,即这种恶念,是每一位平常人都会犯的。瑞秋护士也是如此,身处这样一个一味物理治疗所谓精神病人的体制下,病人的自杀都是他自己精神不正常导致的,医院里每一个“正常人”都是这样以为的。

不然为什么比利的死,除了那群疯子震惊,护士,医生甚至保安都没有表现出很大的震惊来?有一次会议,契世威克因为护士过度管控他的香烟而发疯,场面混乱中一只燃烧的香烟掉进了一个人的裤脚,当他被香烟灼烧大叫,保安却以为他在发疯把他拖走。

所以说,”恶“的不是瑞秋护士,或者不只是瑞秋护士。而是整个疯人院外的世界,是乌合之众。乌合之众用他们所接受世界准则把这些特立独行的人、身有残疾的人给捆绑了。

《飞越疯人院》:社会的平衡之道与平庸之恶

P2\\2i2u2{22

大家都是乌合之众的道理就在于此,希望看到这里不要生气,我说的”大家“包括我自己。

如果大家没有嘲笑过”丑女“、”胖子“,会有那么多疯狂整容者吗?三无减肥药会经久不衰吗?

刷抖音的时候我喜欢翻评论。其中有一条抖音是"和网恋对象视频通话”,女孩的脸不丑,但肤色暗沉,五官不精致,脸型略宽。而男孩呢,则是时下最吃香的帅气大男孩。

评论里有一条高赞评价,那条评价以一种“我用了很温柔的话在说为你好的道理”的语气说:姐妹,一般这种颜值不对等的情况,我劝你谨慎一点,他大概率是骗你,图你什么,别觉得我说话难听。

看到有大量对此评论的支持者,我不寒而栗。这难道不是“平庸之恶”吗?从视频的文案,以及拍摄手法不难看出男孩和女孩一定是认识的人,只是为了“合拍抖音”。但如果是真的呢?99%的人喜欢萝卜,不能有1%的人喜欢青菜吗?那个抖音女孩只是在大众审美面前有些不精致而已,谁都不知道她生活中是不是“腹有诗书”、“气质出众”。

这个时候,我才意识到《飞越疯人院》讲的是多数人的故事,是一场多数人对少数人无声的捆绑。

《飞越疯人院》:社会的平衡之道与平庸之恶

\u0006

03 平凡之路

平凡但不平庸,是每一存在的个体极其伟大的境界。

《飞越疯人院》只有酋长逃了出去。麦克墨菲被过量电击致疯,酋长逃走之前捂死了麦克,给了他最后的自由般的尊严。

酋长能逃出去,很大的原因是他在装聋作哑。因为他“听不到”“不会说”,很少有人来打扰他,只要他不惹事,也没人愿意来嘲笑他,改变他,甚至强迫他接受大众的思想。

对于一个不被大众接受的“疯子”来说,被忽略是他最好的奖赏。

所以酋长能够理解麦克所做的一切,打破窗子,解放内心,飞越疯人院。可以说麦克只救赎了酋长一人,其他人就像是被困久的兽,门开了会为走出去的人鼓掌,但自己仍然无法面对外面的一切。

疯人院的一群人,要么是性格上的特立独行,要么是生理上的与众不同。总之他们与大多数不同,他们成为了少数人。

多数人不一定是错的,瑞秋护士坚持不改变作息,因为不能为了少数人的私欲去影响多数人的休息;麦克得到了多半数的支持却没有被采纳意见,因为会议已经结束无规矩不成方圆。

《飞越疯人院》:社会的平衡之道与平庸之恶


发展至今,我们的社会已经有了一套基本完备的道德评判机制:比如法律。法律是符合多数人利益的条文,我们遵守法律,因为它正确又符合人性;在法律空缺的地方,多数人会用正义审判十恶不赦的混蛋,比如 ”江歌案“。

这时候的多数人,发挥了维持社会稳定的最大作用。

但多数人利用不涉及至善至恶的标准捆绑少数人一定是错的,疯人院每天放音乐让”病人“放松,却看不得”病人“随音乐起舞:只因他们觉得随时随地跳舞是不正常的,要加以制止。

我们希望平凡,却有一部分人滑向了平庸。

用大众审美捆绑所有人;给予不了残疾人应有的尊重;以偏见认识世界...就是平庸之恶。

平凡但不平庸,很简单:

不支持同性恋,就不高举彩虹旗呐喊,但也别在同性恋领域内大放厥词;

不喜欢胖子,就不找体重超出接受范围的另一半,但也别朝着大街的丰腴路人说恶心;

看不惯把宠物当孩子养,就不养宠物,但也别指着铲屎官说他们不孝;

是多数人,就享受群体带来的安全感,多发挥"团结的力量”,给一些少数人的生存空间。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