創新者的窘境


創新者的窘境


第一句話:“就算我們把每件事情都做對了,也有可能錯失城池。”

第二句話:“面對新技術和新市場,往往導致失敗的恰恰是完美無瑕的管理。”


這兩句話中“做對每件事情”和“錯失城池”,以及“完美無瑕”和“失敗”之間的矛盾,正是大企業面臨的“窘境”。


對於高科技企業來說,僅僅跟上快速的技術變革是不夠的。企業必須從價值網的全局考慮,綜合考慮用戶、組織、產品和市場等多種要素,才能理解顛覆性創新的本質,也才能防範其他企業利用破壞性技術對本企業的顛覆。


一、延續性技術和破壞性技術

延續性技術和破壞性技術這兩個概念是理解創新者窘境的關鍵。

“延續性技術”對應的英文是sustaining technology,強調新技術是在原有技術軌跡的延長線上進行的創新。

“破壞性技術”對應的英文是“disruptive technology”,“disruptive”是打破傳統的意思。

因此破壞性技術有兩層意思。第一層意思是指,破壞性技術不是在原有技術軌跡延長線上發展的;第二層意思是指,破壞性技術甚至會打破原有技術發展的軌跡。

顛覆性創新理論裡所說的破壞性技術,往往是那些不怎麼先進,甚至是在主要性能方面比原有技術還差的技術。以硬盤行業為例,在硬盤行業發展中,每次技術革命都是由新企業主導的,主流技術和主流企業好像被施了魔咒一樣,難逃被顛覆的命運。

在硬盤驅動器行業的案例裡,發生了兩個層面上的顛覆,一個是技術層面,另一個是企業層面。

在技術層面,是一項剛開始看著比較“low”的新技術對一項傳統技術的顛覆,這也就是“破壞性技術”的概念。在企業層面,是一批採用破壞性技術的新企業對採用傳統技術的主流企業的顛覆,這就是“顛覆性創新”的概念。

二、價值網和顛覆性創新

要深入理解破壞性技術能夠給強大的主流企業帶來顛覆性影響的原因,我們得先了解一下價值網。

簡單來說,價值網就是企業在創造價值、傳遞價值和獲取價值過程中形成的價值網絡。這個價值網絡裡的利益相關方,不僅僅有企業自己,還包括供應商、用戶、競爭者、合作者等。這個價值網絡也不僅僅只包括技術,還包括企業的組織結構、資源、政策等要素。

對於原有主流企業而言,要想採用新技術,必須考慮新技術對企業價值網的影響,以及價值網對企業的約束。

促使主流企業採取延續性技術創新最主要的原因是:延續性創新能夠保障它們價值網內利益相關者的利益。而破壞性技術,往往會反之。

價值網內的相關要素主要包括客戶、產品、技術和組織四個方面。從用戶的角度看,企業價值網內存在一個用戶網絡。從產品的角度看,企業價值網內存在一個產品網絡。從技術的角度看,企業價值網內存在一個技術網絡。從組織角度看,企業的內部組織也是一個網絡。

價值網的存在,約束了主流企業採用破壞性技術的積極性和可能性,使得它們更傾向於採用延續性技術。隨著產業的發展,它們最終被採用了破壞性技術的新企業所顛覆。

三、主流企業為何會面臨“創新者的窘境”

主流企業被顛覆的原因可以總結成“五所不能”:看不見用戶、看不起需求、看不懂模式、學不會組織、跟不上市場。

“看不見用戶”說的是,主流企業有自己積累的客戶,“讓客戶滿意”是這些企業的信條,但這些主流企業很可能忽視了“非客戶”的存在。所謂“非客戶”,就是那些過去不是企業的客戶,但未來可能成為客戶,甚至可能成為主要客戶的企業或個人。

“看不起需求”說的是,剛剛出現的小市場往往不能解決大企業的增長需求。

“看不懂模式”說的是,基於破壞性技術的新商業模式往往是主流企業看不懂的。

“學不會組織”說的是,主流企業已有的機構、慣性和流程等因素會制約它適應新形勢,採用破壞性技術的能力。

“跟不上市場”說的是主流企業在錯失採用破壞性技術的最佳時機後,會因為沒能夠及時積累市場轉型需要的能力而一再錯過機會。

主流企業之所以會面臨“創新者的窘境”,不是因為它們的傳統業務本身出了問題,而是因為其價值網限制了管理者的思維方式。

參考整理資料:《創新者的窘境》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