业务框架(二)战略部分的业务结构

接续前一篇文章的内容,我们来讨论生产型企业参考业务框架中,归属于战略部分的业务内容。


业务框架(二)战略部分的业务结构

战略部分由三个业务功能构成:战略管控、能力建设和企业管理。它们业务域层的结构如下。


业务框架(二)战略部分的业务结构


战略管控


战略管控的内容包括:战略规划、资本运营、公司治理、经营计划、全面预算、经济分析、组织绩效。


战略规划是企业3至5年的长期规划,包括公司整体规划,也包括子业务和分子公司规划,是制定、形成、发布、调整的过程。

资本运营包括上市、发债、兼并、重组、剥离、分立等方式的资本运作和股权管理,以及分子公司管控。

公司治理包括股东大会、董事会、监事会、股东权益、派驻股东代表等事务管理。


从经营计划到组织绩效,上图画红色的部分,是公司战略规划落地到年度计划管理的过程,是我们重点要讨论的内容,结构可以用下面的图来说明。

业务框架(二)战略部分的业务结构


年度经营计划是以企业战略规划作为输入的,企业为实现战略目标而制定年度目标,然后基于年度目标进行整体工作计划安排。经营计划是汇总产销计划、研发计划、投资计划以及各专业计划形成的整体性结果(有些公司称之为年度计划纲要),各专业计划是年度经营计划的具体细化。


预算是用来分配企业资源,监控战略目标实现进度的系统方法。全面预算根据经营计划编制,包括经营预算、投资预算和财务预算。我们需要区分全面预算和财务预算。财务预算是全面预算中的一部分,具体表现为三张表(资产负债表、损益表和现金流量表)。


经济分析是通过收集数据和指标,对企业经营状况进行分析,用以作为评价企业经营绩效的依据。通常企业要每个季度进行经济分析(也有的企业可能到月度)。


企业绩效是企业完成任务的数量和经营成果,组织绩效是企业绩效分解到业务和部门的结果。企业在年初需要基于经营计划和预算制定本年度的绩效考核方案,然后在年中进行统计汇总和评价,最后在年末进行本年度总的评价。评价结果通过兑现奖惩实现应用(组织绩效和岗位绩效定位的差异在于,前者是战略的范畴,后者是人力资源管理的范畴)。


上图我们可以看到一个从经营计划、全面预算到组织绩效的链条。年初是制定计划的过程,中期是检查过程,年末是总结和应用过程。这个周期和链条构成战略层面年度计划管理的核心部分。


能力建设


能力建设是企业通过投资构建能力和管理资产的过程。内容包括:资产投资规划、条件建设、资产管理。对内资产投资(我们一般称之为技改)首先需要有规划,具体实施通常包括购买和改造设备、土建工程以及基础设施建设等等;资产管理包括企业固定资产和无形资产的权属管理及生命周期管理。


能力建设之所以放在战略层面,因为它是一种全公司的顶层工作,实际操作过程可能远没有我们列举的这样简单,有时候甚至会涉及到需要公司很多业务部门的参与。比如,扩建工厂就是一项系统工程。不仅有土建和购买设备,规划、工艺、IT、人力资源、行政后勤等各个专业都要参与。


在资产管理中,无形资产主要是品牌和专利的获取、转让和价值评估;固定资产的管理相对复杂,是我们下面要讨论的内容。


在此固定资产管理的主要内容是管理策略、权属管理、资产清查和处置,而固定资产的获取、使用和维护,是其他专业的功能(比如:设备的登记和划拨属于资产管理,设备购买属于采购,设备使用属于生产,设备维护属于生产准备中的设备管理);固定资产实物台账是资产管理的内容,固定资产的财务账是财务管理的内容。这些界面是我们需要分清楚的。


下图是固定资产管理的参考业务结构(最下面资产内容列举了四个常见种类并没有包含全部),其中红色标注的部分通常是资产管理专业本身的内容,而其余部分虽然对象是固定资产,但本质是其他专业的业务范畴。


业务框架(二)战略部分的业务结构


企业管理


企业管理的内容包括:组织管理、流程管理、制度管理、管理创新。组织管理包括公司组织机构调整,职责的定义和调整。流程和制度管理的主要内容是流程和制度的标准管理,以及生命周期管理。在企业实现管理体系整合之后,制度和流程可以合成一个业务域,而在此之前通常是分开的。管理创新是企业各种管理方法的导入和应用。这部分内容是不确定的,因为不同企业总有不同的管理特色和手段,比如六西格玛、BSC等。


以上就是战略部分的业务结构和内容。虽然它们看起来庞杂,但通常这些业务的重复频率比较低,参与者众多而操作者为数不多,主要是高层或者少数专业管理人员。类似这样性质的业务内容很多并不适宜流程化,比如资本运营和管理创新。即使是战略规划这样的工作,因为3至5年才发生一次,而且其复杂性主要在于内容而非流程,所以也大可不必在流程化方面花费很大的精力。毕竟管理是有成本的,要考虑投入产出。


参考框架的运营部分下期继续。(待续)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