那個不求上進,抽菸又喝酒的霍爾頓竟然是美國青少年的恆久象徵


1994年,《守望者——塞林格傳》的作者保羅·亞歷山大驅車前往新罕布什爾州的考尼什鎮。

J·D·塞林格就隱居在這裡。

考尼什鎮離紐約有260英里。

考尼什鎮說起來是一個鎮,實際上極其荒涼,整座小鎮沒有一座值得一提的商業設施,只有一間路邊百貨店,一幢志願消防局。

《麥田裡的守望者》完成不久,塞林格就在那裡隱居,保羅拜訪他時,塞林格已經在考尼什鎮居住了將近40年。

在這長達40年的隱居生活裡,塞林格遠離媒體,既不接受採訪,也沒有出版過任何長篇小說,如此反常規的操作讓塞林格的名氣與日俱增,尤其是他唯一的長篇作品《麥田裡的守望者》,銷量更是節節攀升。

《麥田裡的守望者》主要講述了一個名叫霍爾頓的青年在離開精神病院前夕講述自己一年前在紐約流浪的經歷的故事。

那個不求上進,抽菸又喝酒的霍爾頓竟然是美國青少年的恆久象徵

一、雖然衣食無憂卻依舊蔑視主流價值觀

霍爾頓·考菲爾德出生於紐約一箇中產階級家庭,父親是一名知名律師。

按照正常人的想法,出生於這樣一個物質生活極其優越的家庭,應該好好用功讀書,將來有一番作為才對。可是霍爾頓偏偏不這樣。

他四次被學校開除,每次的理由都是一樣的,讀書不用功,可以說每門科目都不及格。

為什麼會這樣?是因為霍爾頓太笨了,學不懂老師教的知識嗎?

當然不是。

在霍爾頓眼裡,潘西中學的人都是一群整天只想著名利的偽君子。他們讀書,也並不是想著要做學問,而是夢想著出人頭地後能夠買一輛凱迪拉克。

潘西中學的學生們之所以會這麼想,是因為包括老師在內的幾乎所有的成年人都有著無法滿足的貪念。

塞林格寫《麥田裡的守望者》的時候正值美國資本主義發展的黃金時代,私有制的迅速發展,讓所有成年人都陷入了追求物慾的漩渦,就連大學也不例外。

那個不求上進,抽菸又喝酒的霍爾頓竟然是美國青少年的恆久象徵

在美國,赫赫有名的高等學府都會得到有私人捐贈,因為不缺錢,這些大學理所當然能夠培養出傑出人物,對這種做法,美國人非常引以為豪,詹姆斯·布萊恩特·科南特就曾經說過:

“哪些人進入這種學校則根據對十歲或十一歲的兒童進行嚴格挑選的傳統做法來決定的。”——《美國人:民主的歷程》

這也就是說,想要接受高等教育,必須按照既定的路線,就好像潘西中學的歷史老師斯賓塞說的那樣:“人生是場球賽,是場大家按照規則進行比賽的球賽”。但是,按照既定規則讀了大學之後呢?卻是為了獲取更多的財富。

這種普遍的物慾觀,就連發明家也不例外。

在美國,大多數發明家的背後都少不了大企業的資助,可以這麼講,每一項發明的背後都是以能夠獲取收益為前提。

受大環境影響,對金錢的追求在那個年代十分普遍,就連他的的哥哥D.B也不例外。

D.B是一個小說家,為了獲取寫作素材,他參了軍,但是當他發現單純的寫作不能帶來豐厚的收益的時候,他又投奔了好萊塢,在好萊塢賺到了錢的D.B很快就買了一輛美洲豹,還找了一個非常漂亮的明星女友。

對於這種行為,霍爾頓是極其不屑的,自然也就不會好好讀書。這種“反英雄主義”其實就是對資本主義迅速膨脹的物慾的一種反叛。

那個不求上進,抽菸又喝酒的霍爾頓竟然是美國青少年的恆久象徵

二、成長之痛

因為四門功課不及格,霍爾頓被潘西中學開除,因為臨近聖誕節,所以霍爾頓決定先在紐約流浪幾天,等父母完全消化了這個消息之後再回家。

在美國的成長小說裡,主人公流浪是不可避免的經歷,因為只有投身於更廣闊的天空下,才能獲得真正的成長。

霍爾頓也不例外。

因為看不慣學校裡的一切,霍爾頓決定流浪,雖然只有短短的兩天一夜時間,卻接連遭遇了一連串令他感到不愉快的事。

他先是在汽車上遇見了他的同學歐納斯特·摩羅的媽媽,與之進行了一場並不愉快的談話,下了車,霍爾頓住進了愛德蒙賓館,打開窗,霍爾頓一眼就看見了一個看似體面的中老年人,居然將自己裝扮成女人在房間裡走來走去,往上看,則是一對男女玩著用嘴互相噴水的遊戲。

讓霍爾頓想不通的是,如此粗俗不堪的行為,這些成年人居然玩的樂此不疲。把行李放下後,霍爾頓來到了賓館的舞廳紫丁香廳,和3個年齡大約在30歲左右的女性跳了幾隻粗俗不堪的舞。

那個不求上進,抽菸又喝酒的霍爾頓竟然是美國青少年的恆久象徵


如果說汽車上、愛德蒙賓館、紫丁香廳讓霍爾頓看透了成年人的虛偽和庸俗的話,和情人薩麗的談話則更讓霍爾頓感到孤獨和絕望。

第二天下午,霍爾頓約了老情人薩麗看戲,薩麗喜歡看戲,霍爾頓卻不喜歡,其中一個原因是他不喜歡那些假模假式的演員,還有一個原因是總是免不了碰上一群偽君子,比如一個表面上名牌大學的學生私底下卻說著一些粗鄙不堪的話。

因為看透了成人社會的虛偽,霍爾頓決定和薩麗一起隱居。但薩麗卻認為這簡直就是異想天開,因為隱居意味著不上大學,不上大學就找不到工作,找不到工作就賺不到錢,沒有錢生活能過的好嗎?

理由似乎很充分,但在霍爾頓的眼裡就不是這樣了,當人人都在追求物慾,將做人的美德拋之腦後的時候,這個世界還剩下什麼?

那個不求上進,抽菸又喝酒的霍爾頓竟然是美國青少年的恆久象徵

《紐約客》雜誌

三、頓悟,成長的開始

按照一般成長類型小說的結構安排,主人公在經歷了磨難之後,就會獲得對自己以及社會更加透徹的認識,《麥田裡的守望者》也不例外。

在對現實世界絕望之後,霍爾頓想到了他唯一敬愛的老師安多里尼先生。

安多里尼是霍爾頓在愛爾克敦中學唸書時的英語教師,霍爾頓喜歡安多里尼先生是因為他確實是一個有學問的人,尤其是他勸說霍爾頓的哥哥D.B別去好萊塢的時候,簡直被霍爾頓視為知音。

但就是這樣一個被霍爾頓視為知音的人居然在他睡覺時不停地輕拍他的頭,這樣一個近乎同性戀的舉動,讓霍爾頓慌張極了,他不顧勸阻立即逃離了安東里尼家。

但是沒走多遠,霍爾頓就明白過來安東里尼拍他的頭的舉動也許並不是想搞同性戀,可能他單純就是喜歡在別人睡覺的時候拍拍頭。

想開了這一點,霍爾頓開始回憶起安東里尼的好處來,甚至開始想或許應該聽安東里尼的話,先回他家去明早再走,因為“即便他是一個搞同性戀的,他待我當然一直非常好,就連我這麼晚打電話給他,他也不覺得奇怪。”

能領悟到人心雖然險惡,卻依舊心存美好,這就是成長的開始。

那個不求上進,抽菸又喝酒的霍爾頓竟然是美國青少年的恆久象徵

除了安東里尼先生,還有一個讓霍爾頓心存美好的人,這個人就是他的妹妹菲苾。

菲苾天真、淳樸,最關鍵的是他能夠與霍爾頓溝通,理解他的一切,所以當霍爾頓在紐約無處可去的時候,才會冒險回家看菲苾。而菲苾呢,雖然也不同意霍爾頓的舉動,但她依然選擇支持霍爾頓,她把自己全部的零花錢都拿了出來,在得知了霍爾頓決定前往西部的時候,也堅定要與之同行。

霍爾頓和菲苾來到了動物園,在動物園,霍爾頓讓菲苾坐轉轉馬,在轉轉馬上,菲苾和其他幾個孩子都想攥住不遠處的一個金圈,霍爾頓很害怕菲苾會掉下來,但是他什麼也沒做,因為“孩子們的問題是,如果他們想伸手去攥住那隻金圈,你就得讓他們攥去,最好什麼也別說。他們要是摔下來,就讓他們摔下來,如果說什麼話去阻攔他們,那可不好。”

世界上沒有什麼是一成不變的,孩子總要長大,每個人都必須經歷成長。

做好了迎接成長的準備的霍爾頓沒有去西部,而是準備面對現實。

那個不求上進,抽菸又喝酒的霍爾頓竟然是美國青少年的恆久象徵

老年塞林格


四、是霍爾頓,也是塞林格

大多數的文學作品都不能完全脫離作家自身的成長環境和經歷,就好比塞林格。

塞林格出生中產階級家庭,父親是成功的生意人,為他創造了豐厚的物質條件,但物質條件的豐厚並不代表他就認同了父親的價值觀。

“索爾是個出色的生意人,他組織嚴密,富於效率,他的業務部門經營得非常成功。他還是個出色的演說家,考慮到他大概所受的教育有限,他的口才應該算是極好而且英語說得很標準,是個既聰明又精力充沛的人。”——《塞林格傳》

因為和父親志不同道不合,所以塞林格的功課都不是那麼出色,可以說大部分的功課都遠在標準之下,只有戲劇這門課還算突出。

對於塞林格的不用功,他的好朋友曾經做出過中肯的評價:

“在塞林格身上,總能看出一種做不合常規之事的渴望。他家裡沒有一個人知道他在哪或在幹什麼,他只是在吃飯時出現。他是個不錯的男孩子,但他是那種當你想叫他打撲克時卻不會參加的人。”——《塞林格傳》

由於成績實在不怎麼樣,塞林格曾經幾次被勸退,最後無處可去的塞林格被父親送去了一個寂寂無名的私立準軍事學校,畢業之後他接受了父親的建議,開始學習進出口生意。

但是,做生意並不是塞林格的興趣所在,他唯一想做的事的就是寫作。

那個不求上進,抽菸又喝酒的霍爾頓竟然是美國青少年的恆久象徵

塞林格隱居之處


1951年,《麥田裡的守望者》發行,按照通行的做法,一本書在正式發行前,都會有一套標準的做法,比如書籍的內頁會有作者照片和小傳,同時,出版社會寄一些樣書給媒體以供評論。

但塞林格卻拒絕這種做法,他不僅要求出版社不要寄樣書,也不作任何訪談,1952年,有了一些錢的塞林格買下了考尼什鎮的一幢小屋,隱居至此直到去世。

《麥田上的守望者》是塞林格唯一的一部長篇小說,也是他最好的作品,剛一出版就連續半年登上暢銷書排行榜,並且對19世紀50年代美國文化的各個層面產生了深刻的影響,比如五十年代的許多作家都承襲了塞林格的寫作風格,就連《死亡詩社》、《畢業生》、《美國風情畫》等影視作品的主人公也都是吸收了霍爾頓的性格特點創作而成。

可以說“整個青少年電影支類——它已成為好萊塢電影工業中的一個常項——都在一定程度上獲益於霍爾頓和《麥田裡的守望者》。”——《塞林格傳》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