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年美國向日本扔原子彈的地方,現在怎麼樣了?

溫度雨176


第二次世界大戰接近尾聲,日本為了以後稱霸太平洋再無後顧之憂,偷襲珍珠港,使美國的太平洋艦隊遭到重創,惹惱了美國,隔日美國對日宣戰,日本對美國展開瘋狂襲擊,美國同意使用原子彈反擊日本。

1945年8月6日8點14分17秒美國在飛機上,往日本廣島相生橋以西100米的島病院上空600米處,一枚原子彈啟動,8點16分2秒原子彈在離地600米空中爆發出刺眼的白色閃光,隨之是震耳欲聾的大爆炸,幾百根火柱從天而降,


廣島市淹沒在6000多度的火海之中,20萬日本人的殘骸遍地。成千上萬人雙目失明,即使是倖存者,壽命最多能延續20年。

廣島是日本本土防衛軍第二總軍的司令部所在地,軍管區所在地,這個製造全球血淚史的罪惡部門最終化為烏有。

上圖是惟一一座保留著的建築,後來修復為原爆紀念館

但是日本天皇仍然拒絕投降,他準備用日本人民的鮮血和生命換來垂死掙扎。

8月9日11點30分美國又往日本長崎投了一枚原子彈,長崎27萬人中死了6萬人。長崎是日本最重要的造船基地之一,8月15日日本終於投降。

美日宣佈:“遭原子彈轟炸的廣島和長崎,至少100年不能住人”。但是1945年日本就開始重建這兩個地方,並很快重見昔日的容貌。現在植被茂盛,高樓林立,車水馬龍,地方繁華熱鬧,旅遊業發達,世界各地的人到此旅遊的絡繹不絕。



美國和德國科學家在廣島和長崎兩地曾進行了土樣品的秘密採集,拿回國後經化驗發現這些土的土質與普通土幾乎沒有區別。

原爆紀念館,位於廣島和平公園旁邊,世界遺產,周圍綠植茂盛。

這是為什麼呢?原來“100年不能住人”,是美日站在兩國各自的利益上說出的話。日本,想向世界展示自己的慘狀,展示自己的可憐以獲得同情,免除向受害國賠款。美國想威震四方,誇大自己的軍事實力,震懾天下。


分析:上文說過,原子彈是在距離地面600米的半空爆破,通過大氣流動,所產生的輻射被稀釋吹散,所以對地面的殺傷力較小,廣島長崎又在沿海地區,大量的汙染物被海水沖走,加上天長日久輻射的危害就會更減小。土地上綠植的生長已經毫無影響。


如今過了74年,當時的災難印記仍然存留,原爆紀念館裡的一個石階,上面有一團黑影。向人詮釋著6千多度的高溫把人蒸發,瞬間灰飛煙滅,石頭上留下清晰的人體印,宣告曾有人的生命軌跡在此戛然而止,震撼著人的心靈。控訴日本軍國主義的罪惡,宣告和平是多麼重要。




但是僥倖活下來的人得了怪病,其中就有白血病。證明原子彈帶來的巨大災難,給世人帶來恐懼和恐慌,也使任何人不敢輕易再使用核武器。無論原子彈的威力如何,都不能做為戰爭的武器再使用,只有用來造福人類,才能體現它真正的價值。


小姐姐講史


廣島和長崎現在都好好的,城市建設也不錯,廣島還在1994年舉辦了亞運會。現在兩座城市的輻射值也開始趨於正常。以前一直流傳著這麼一種說法:核爆炸後寸草不生,一萬年無法住人。其實我們一直誇大了核武器在戰爭中的作用,而且原子彈的投放的位置和爆炸水平都影響著實際效果。

1945年8月6日,美國向日本廣島投擲一枚代號為小男孩的原子彈。8月9日,美國再次向長崎投擲一枚代號為胖子的原子彈。下圖為廣島遭受原子彈轟炸後和現在的兩張照片,可以看出來,廣島雖然當時被徹底摧毀,但是現在的建設還是不錯的。

關於廣島的輻射水平,一個外國小哥之前做過實驗測量世界各地輻射水平,而廣島的輻射值大概在0.3微西弗每小時,對比一下其他地方,飛機在11000米高空時機艙內輻射值為2微西弗每小時、福島核心位置為10.1微西弗每小時,切爾諾貝利為5.1微西弗每小時,而當年新墨西哥州第一科原子彈爆炸場為0.8微西弗每小時。而做一次CT我們要吸收7000微西弗輻射、吸菸者大概每年16萬微西弗。也就是說其實廣島的輻射值已經基本趨於正常了,跟普通城市沒什麼區別。也能看出其實原子彈爆炸並沒有之前說的寸草不生幾萬年無法住人。

至於廣島原子彈輻射為什麼這麼快就沒有了,這與當時原子彈製造水平跟爆炸位置有關:

1.小男孩原子彈的裝藥量少和利用率非常低,內部裝藥64千克,實際參與反應的不到1千克,利用率為1.5%左右。而且爆炸完就結束,沒有持續性的核物質繼續生成。相比於切爾諾貝利洩露的8噸核物質相比64千克很少。而且核爆炸反應時間短真正參與反應的更少,切爾諾貝利核反應堆由於是深度反應,內部積累了大量高放射性的乏燃料,所以切爾諾貝利的嚴重程度和輻射水平遠遠高於廣島。

2.小男孩和胖子原子彈是空中爆炸,爆炸高度為600米左右。這種天女散花式的擴散使得對爆心的影響有所削弱,大量的核塵埃在空中被衝擊波和蘑菇雲攜帶大面積擴散而並不是集中在某一區域。如果在地面直接爆炸,那麼當地土壤的輻射值絕對不會是現在這麼少。

3.廣島長崎是個沿海的城市,常年受海風影響,核物質擴散後會一定程度轉移到海上。

所以,核武器爆炸產生的後果並沒有說的寸草不生那麼嚴重,衝擊波和蘑菇雲一定程度上反而削弱了核輻射帶來的影響,比基尼環礁在1946年到1958年進行了23次核爆,到1997年就宣佈符合人類居住標準了。反而是核電站洩露由於沒有那麼多流動條件反而會產生核物質聚集。而且核電站的燃料重量非常巨大而且都是充分反應過得,副產品放射性很強,會對當地產生很嚴重的核汙染。切爾諾貝利和福島都是例子。


雛菊西瓜Peterpan


廣島和長崎兩個城市在二戰時期曾遭受美軍原子彈轟炸,一個多世紀過去了,現在這兩個地方怎麼樣了呢?小兵帶大家來了解一下。



先說說廣島吧,1945年8月6日,美國陸軍航空隊B-29超級堡壘轟炸機“艾諾拉蓋”在廣島投擲代號為“小男孩”的原子彈,核爆當天估計71379位平民遇難,廣島遭受極大的破壞。戰後於1948年重建,現在已經是一個有100萬人的中型城市了,從市中心坐地鐵十五分鐘就可抵達“原爆遺址”,每天都會有很多遊客前往參觀“圓頂”。



同年8月9日,美軍又出動B-29轟炸機將代號為“胖子”的原子彈投到日本長崎市。長崎市約60%的建築物被毀,傷亡8.6萬人,約佔全市總人口的37%。8月15日,日本宣佈無條件投降,9月2日簽署投降書。第二次世界大戰至此結束。長崎市和平公園有一個“和平鍾”,這裡就是當年原子彈“胖子”的核爆中心,和平鍾旁邊有一個名為“和平祈念”的雕像,原子彈就在雕像中人物手指500m的空中爆炸。



由於人們“談核色變”,大多數人認為原子彈爆炸的地方會會以為放射性物質的汙染而百年寸草不生,其實這是對核爆的一種誤解。核彈在爆炸時所有的核裝藥都已經在裂變過程中完全釋放核能,所殘留的輻射物質隨著風雨沖刷會逐漸稀釋直至消失,更何況“小男孩”和“胖子”都是在距離地面500m~600m的空中爆炸,爆炸釋放核能以後大多數殘留的放射性物質都回歸大氣中。而且廣島和長崎在核爆中心地區都建設了公園,並沒有做為居住區使用,所以當年的核爆到現在已經基本上對居民沒有什麼影響了。



應該讓人感到恐懼的是核電站的核燃料洩露!比如切爾諾貝利核電站和福島核電站的核洩漏事故,因為核燃料沒有完全釋放核能,所以所洩露核物質的半衰期長達數百年,但凡被這些沒有完全釋放能量的核物質汙染的地方都需要大自然數百年時間來消融它們。



即便如此這些被核物質汙染的地方也不會“寸草不生”,相反,由於減少了人類的干擾,這些地方成了動植物少有的繁衍“天堂”。尤其是切爾諾貝利地區,時隔三十三年,雖然那些核物質仍然在釋放致命的輻射,但是整個地區已經變成植被鬱鬱蔥蔥,野生動物跑來跑去的“原始森林”,反而是人類曾經存在過的痕跡正在逐漸消失,福島核電站舊址也正在慢慢被大自然所“吞噬”。



對核能利用最熱心的當屬前蘇聯和日本了,前蘇聯人為了證明核能的安全性,在建水庫時都懶得動用龐大的工程機械設備,直接用顆氫彈爆破出一個水庫來,水庫落成一週以後蘇聯前能源部長就跳水庫裡暢遊起來了;而日本人熱衷於核能的原因有兩個,一是狹小的國土缺乏自然資源,二是遭受核轟炸以後受到的影響並沒有現象中那麼大,所以在自己狹小的國土上建設了55個核電站,成為世界上核電站最密集的地方。


兵器知識譜


當年被美國投過原子彈的廣島和長崎,現在都是一個很正常的城市,在這兩個城市現在都是一片和平的景象,核輻射是會消散的,只是時間問題,尤其是廣島和長崎的核爆炸都是空爆,如今七十多年過去了,在當地的核輻射已經基本都消失了。為什麼這麼說呢?因為在日本爆炸的原子彈其實是被誇張了。

原子彈爆炸的核汙染的確很可怕,但是有個前提那就是核爆必須是地面爆炸或者是超低空爆炸才行,明顯日本爆炸的原子彈都不符合這個要求,廣島和長崎的原子彈因為爆炸高度的緣故殺傷力範圍的確大,但是這樣一來就對地面的汙染很小了,更何況經過這麼長時間的變化,如今這兩座城市的核危害完全可以忽略。

就拿廣島來舉例子吧,廣島後來在重建中可是費了不少心思的,因為廣島中心的基礎設施被徹底摧毀,很多基礎設施都可以直接進入現代化,修建的時候完全可以跳過之前那些落後的東西,比如廣島一度是日本唯一擁有大規模路面電車系統的城市,廣島也是日本的和平城市。

有趣的是,如今國際上很多關於和平的城市都在廣島召開,如果大家有機會去廣島參觀,你就會發現這是一座完全現代化的城市,各種現代化建築林立,完全看不出這裡曾經遭受過原子彈的攻擊。

長崎雖說沒有廣島現代化,但是也發展的非常好,這兩個地方早就擺脫了核爆的陰影,並不是大家所以為的一片狼藉,甚至還是無人區的樣子。隨著人們生活水平的提高,相信已經有不少人都去日本遊玩過了。

以銅為鏡可以正衣冠,以人為鏡可以明得失,以史為鏡可以知興衰 喜歡歷史的讀者們不妨關注歷史雜貨鋪,如果有不對的地方歡迎指出,請多包涵。


歷史雜貨鋪


今天的廣島和長崎是鳥語花香

二戰末期,美國為了迫使日本法西斯迅速投降,美國總統杜魯門決定對日本使用最新研發的原子彈。


美國陸軍航空兵(美國空軍的前身)最初擬定了17個打擊目標,分別是:

東京、川崎、橫濱、名古屋、下關、山口、八幡、小倉、京都、大阪、神戶、廣島、吳市、熊本、福岡、長崎、佐世保。

到5月底,美國鎖定了四個城市,分別是:京都、廣島、小倉、新潟。之後由於美國國務卿史汀生的勸說,杜魯門將京都替換成了長崎。

1945年8月6日8時16分和8月9日11時02分,美軍相繼在廣島和長崎投下了2枚原子彈,直接將這兩座城市夷為平地。

(遭到美國核平的廣島和長崎)

到今天為止,廣島和長崎核爆已經過去74年了。在很多人的想像中,遭遇過核打擊的地方應該是寸草不生,但其實原子彈的威力並沒有那麼猛烈,起碼當年的那兩顆原子彈沒有這麼大威力。

在原子彈爆炸48小時之後,廣島和長期的核輻射強度就已經銳減了99%,對人體的傷害會大大降低。而當年的所有核爆受害者都是在第一時間遭受到了巨大的衝擊波和核輻射,此後進入該地區的救援人員則問題不大。

並且作為一個島國,日本盛行亞熱帶季風氣候,夏季多雨,而就在廣島和長崎遭到核打擊之後不久,當地就迎來了一場大的降雨,強勁的海風和大雨帶走了大量的核汙染物,這進一步加快了核汙染的衰減。(長崎是座沿海城市,廣島距離大海也不遠,海風和大雨帶走了絕大多數的核輻射塵埃)

時至今日,廣島和長崎已經全面恢復了生機,這裡的核輻射水平和日本的其他地區沒有大的差異,兩個城市的人口也都超過了戰前水平。(今日廣島)

(今日長崎)

美軍對廣島和長崎的核打擊前後共計造成了20多萬人死亡,給日本人民帶來了巨大的災難,但這一切都是日本法西斯咎由自取的。

而需要要值得我們警惕的是,日本在戰後一直將自己宣傳成核武器的受害國,並且每年都在廣島、長崎遇襲當天舉行紀念。從1998年開始,日本開始邀請各核武大國參加紀念儀式,美國也在2010年正式派人參加紀念儀式(奧巴馬不是個好東西)。

日本的做法全然枉顧自己是戰爭挑起國的身份, 精心將自己偽裝成一個立志於消除核武器,打造無核地球的和平愛好者。但就在二戰期間的1938年—1943年的五年之中,日本曾對國民政府陪都重慶進行了大規模的無差別轟炸,給重慶造成了大量的人員傷亡和財產損失,而日本政府對於重慶大轟炸的受害者卻一直置若罔聞。

2015年2月25日,重慶大轟炸首樁民間索賠案在日本東京地方法院宣判,東京法庭宣佈188名中國原告敗訴並駁回其訴狀,並要求訴訟費用由原告方承擔。

對於這項判決,中國原告表示不服,但到今天為止,日本政府仍舊拒不承認對中國人民的種種傷害。


千佛山車神


1945年美國分別向日本的廣島、長崎投擲了原子彈,是人類歷史上第一次將核武器投入實戰。

長崎和廣島被原子彈轟炸的中心區域,現在都不是居住區,而都變成了和平主題的公園。

(長崎和平公園內的標誌性雕塑)

(距離原爆中心不遠的中國駐長崎總領事館)

其中長崎於1950年在原子彈爆心地區開設“國際平和公園”,而後陸續在公園內設立了很多紀念雕塑、紀念館等,現代已經成為長崎一個重要的觀光地。至於在公園之外,曾經的原子彈轟炸的中心區域現在也有大量的居民區,值得一說的是,我國駐長崎的總領事館也在這個區域內。

(廣島和平公園)

廣島的和平公園也建在原子彈爆炸中心地區,1954年開園,園中除了紀念雕塑、無名墓地外,最著名的就是原貌保留的原爆殘留建築。在和平公園周圍,目前已經是非常熱鬧的市區,不僅有居民區,也有商業區。另外廣島著名的觀光地——廣島城(原日本第五師團駐地,甲午戰爭時期的日本廣島大本營所在地),也曾經在原子彈爆炸中被摧毀,現在也已重建恢復。


海研會


在二戰期間,日本對東亞和東南亞的侵略,造成了很大的災難,尤其是對中國的入侵,姦淫擄掠,打砸搶燒犯下滔天大罪,中華民族在不屈的意志下,發動整個國家的力量抵抗侵略,在一定程度遏制了日本的胡作非為。

在反法西斯戰爭獲得勝利後,美、英、中發表了“波茨坦公告”,督促日本投降。但日軍並沒有束手就擒,日本首相鈴木貫太郎痛斥公告毫無意義,日本永不投降,並且迅速退回本島,進行“陸上特工作戰”計劃,堅決要戰鬥到最後。

在二戰過程中,美軍也被日軍“自殺式”的戰鬥模式給嚇了一跳,考慮到日本的軍事戰略價值,也為了快點結束戰爭,減少盟軍的傷亡,於是美國不惜發射了兩顆造價七億美元(1美元等於如今的15美元)打造的原子彈。

兩顆原子彈落到了日本,一顆落在廣島,一顆落在了長崎。原子彈爆炸,蘑菇雲騰空而起,這兩顆原子彈導致了二十萬日本民眾死傷,並且所有的倖存者也因強烈的核輻射在20年內緩慢死亡,可以說是日本遭受的最強災難。原子彈落地,戰爭結束,美國派遣了大量軍隊駐守日本,在經濟方面給予大力扶持,進一步的控制日本。

廣島和長崎在經歷“創傷”後,日本於1958年開始大規模重建,城市慢慢恢復。如今75年過去了,廣島和長崎都已經煥然一新,旅遊業發達,風景秀麗,也成了環境較好的宜居城市。

(廣島)

廣島在二戰時期是日本的重要軍事基地,陸軍之城,毒氣生產基地。恢復重建後,廣島把和平公園建立在原子彈爆炸中心地區,園中還保留著原子彈爆炸後的殘留建築。

(廣島和平紀念公園)

廣島如今人口約120萬,經濟規模達6000億人民幣,相當於我國的中等城市的經濟規模,是日本著名的工業城市。而長崎,山清水秀,成為了日本著名的旅遊城市,人口接近50萬

,生活也是相對富裕的。

(長崎)

之所以重災後重建快,是因為戰敗後的日本,受到了美方國家大量投入的資金,所以受災地區得到迅速的緩解和發展。如今兩座城市除了紀念館裡,幾乎看不到原子彈帶來的創傷了。


狂熱歷史


據《日本經濟新聞》網站報道,夜景峰會始於2009年,今年已是第十屆,旨在充分開發夜景旅遊資源。“新三大夜景城市”的評選始於2015年,每三年一次,本次約有5500名夜景鑑賞士參與了投票。4至10名分別為神戶市、東京都、北海道函館市、大阪市、橫濱市、京都市及靜岡市。

從這一篇對於長崎的報道之中,我們不難發現長崎必然又再次的經過發展,重新的繁榮了起來。

不僅僅是長崎,廣島在經過原子彈的爆炸之後,時至今日,也是取得了不錯的發展。

1945年8月6日美國在日本廣島投擲原子彈,緊接著在8月9日,美軍又出動B-29轟炸機將代號為“胖子”的原子彈投到日本長崎市。兩次的原子彈轟炸,不僅僅使得日本喪失了巨大的人口以及工業。連同著廣島和長崎兩個城市都一無所有,甚至可以說是寸草不生。



在經過原子彈的轟炸之後,廣島在1958年開始重建,今天我們站在廣島高處的時候,廣島港和宮島市的美景可以盡收眼底。連同著許多的旅遊景區,廣島今天再次的成為了十分漂亮的地方。


長崎呢?就如同開始所提到的那一份報道那樣,長崎的夜景獨具特色。

長崎的山村農舍一直排列到山頂,形成一道亮麗的風景線,也是長崎的一大特色,號稱價值“1000萬美金”的長崎夜景實際上大多是農家燈火交織而成的迷人景象。以長崎港為中心,長崎市開展著與眾多國家的交流往來,孕育了長崎獨有的節日、飲食文化和傳統。

是阿維啊


當年美國在日本扔原子彈的地方分別是廣島和長崎,一般來說,受到原子彈攻擊的地方是不適合人們居住的,原子彈爆發殘留下的輻射對人體危害極大,那麼,日本的廣島和長崎現如今還有人居住嗎?

然而,現如今的廣島和長崎並非荒無人煙,早已經恢復生機,還成為日本宜居城市,一片繁榮。這與日本政府對這兩個地方的重建息息相關,為其打造“和平之城”,每年發表白皮書,獲得西方國家的資助,發展迅速,同時日本還進行防輻射處理。日本作為一個島國,海風資源豐富,颱風多發,原子彈遺留下來的輻射很容易揮發。美國為了督促日本投降投放原子彈的時候,原子彈剛被研發出來不久,其危害程度不夠大,遺留下的輻射伴隨海風和大雨被衝散,因此在短短几十年的建設和防範中,廣島和長崎恢復生機。


錦瑟華年知多少


其實現在的長崎和廣島不但恢復生機,發展也不錯。廣島更是在上世紀90年代作為日本的亞運會舉辦地哩,我們熟知那種只要被原子彈轟炸過就滅絕所有生物,寸草不生的說法不攻自破。其實原本的原子彈威力就一直被我們誇大,而大自然的恢復力卻被我們忽視。另外最重要的是實際中具體原子彈的投放的位置和爆炸水平都影響著實際效果。

至於廣島原子彈輻射為什麼這麼快就沒有了,這與當時原子彈製造水平跟爆炸位置有存在著很大的關係,首先小男孩原子彈的裝藥量少和利用率非常低,內部裝藥64千克,實際參與反應的不到1千克,利用率為1.5%左右。而且爆炸完就結束,沒有持續性的核物質繼續生成。而另一個遭受過核危機的切爾諾貝利核電站洩漏的多達8噸核原料,另外它的核反應堆是深度反應,也就是積累更多發射性燃料。

其二,就是當時的兩顆原子彈採用的是飛機投放,爆炸地點是在空中,爆炸高度為600米左右。所以和自地面爆炸直接汙染土壤會持續很長的時間不同,空中爆炸使得核輻射擴散的更快,但是輻射強度卻有效的降低。另外這兩個城市都在海邊,依靠海風也可以有效的擴散和物輻射。另外比基尼環礁在1946年到1958年進行了23次核爆,到1997年就宣佈符合人類居住標準了。反而是核電站洩露由於沒有那麼多流動條件反而會產生核物質聚集。而且核電站的燃料重量非常巨大而且都是充分反應過得,副產品放射性很強,會對當地產生很嚴重的核汙染。切爾諾貝利和福島都是例子。

所以廣島和長崎之後在長達70多年時間裡,通過科學合理的重建,就可以做到擁有和其他正常城市一樣的環境了。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