嘉峪關的城牆上放著一塊磚,為何千年來沒人敢動?

秉燭讀春秋


嘉峪關的城牆上放著一塊磚,叫定城磚。一直以來,流傳著很多有關這塊磚的故事,流傳最廣的是監工郝空想迫害工匠易開佔的故事:

正德年間,有一位名叫易開佔的修關工匠,精通九九算法,所有建築,只要經他計算,用工用料就十分準確和節省。監督修關的監事官不信,要他計算嘉峪關用磚數量,易開佔經過詳細計算後說:“需要九萬九千九百九十九塊磚。”監事官依言發磚,並說:“如果多出一塊或者少一塊,都要砍掉你的頭,罰眾工匠勞役三年。”嘉峪關竣工後,只剩下一塊磚,放置在西甕城門樓後簷臺上。監事官發覺後大喜,正想借此剋扣易開佔和眾工匠的工錢,哪知易開佔不慌不忙的說:“那塊磚是神仙所放,是定城磚,如果搬動,城樓便會塌掉。”監事官一聽,不敢再追究。從此,這塊磚就一直放在原地,誰也不敢搬動。現在,此磚仍保留在嘉峪關城樓之上。

其實這是個漏洞百出的故事。監事官如果想害易開佔,他是不會聽易開佔的解釋的。況且,治易開佔的罪並不需要搬動搬動定城磚,所以城樓不會塌掉的!這個故事只是人們腦洞大開的傑作而已。

關於這塊磚的官方說法是:這塊磚是一個紀念品!

這塊磚為什麼沒人敢拿?

首先這塊磚是做了防盜措施的,一般人不借助工具是拿不到它的。另外,在古代,嘉峪關是軍事重地,擅闖軍事重地是要掉腦袋瓜子的,所以常人是不敢靠近那塊磚的。

到了現在,嘉峪關已是著名的景點了,平時不僅沒有單獨下手的機會,而且還有攝像頭24小時監控。所以沒人敢動那塊磚。

但最重要的,那只是一塊普通的磚,它只在嘉峪關城牆上才具有特殊的意義。離開城牆,它就失去了身份證明,只是一塊普通的磚了,誰又會拼了老命去偷一塊普通的磚呢?


揚生解史


那塊磚至今放在嘉峪關西甕城門樓後簷臺上,500多年了一直沒動過,百姓口中稱“定城磚”,當年修西城樓竣工時,僅剩下一塊磚,由於監工嚴苛,剩料是要扣工錢的,於是工匠稱這塊磚是神仙所賜的定城磚,放置於此,挪動城樓會倒,於是放置至今。

圖為嘉峪關的那塊定城磚。

我們今天看到的嘉峪關始建於明朝洪武年間,當時只建了夯土城,弘治年間,築起了關樓,正德年間修築了東西城樓、官廳、夷廠、倉庫等,嘉靖年間重修關樓,築羅城與甕城,雄偉的嘉峪關屏障終形成,而今天嘉峪關放置的那塊磚,就是正德年間修西城樓時多出來的。

嘉峪關“天下雄關”碑,當年肅鎮總兵李廷臣所留。

嘉峪關的建築,結構非常嚴密,建築非常得法,不僅從設計、運輸到施工體現了農動人民的智慧,連磚料的使用都能準備無誤。正德元年,修建嘉峪關城及東西城樓,當時有位工匠叫易開佔,不僅技術高超,非常善於設計和計算,他經過周密的調查,仔細估算,精心設計,提出了極為精確的用材方案,當時的監工根本不相信這麼準,以人頭相威脅。

圖為嘉峪關遊擊將軍府。

結果嘉峪關城全部工程完成時,所有的磚、瓦、木、石等材料恰好用完,人工費也恰好開支完,只剩下一塊磚,所有人都為之震撼,當監工還想著拿多的這塊磚說事時,易開佔編造出了此磚神仙所賜,這是天意的說法後,人們把這塊磚放置在西甕城“會極”門樓後邊的一處狹窄的簷臺上,可望見而不易取,宣稱是“定城磚”,其實也是對勞苦功高的工匠們的紀念。


圖文繪歷史


我是水煮汗青,我來回答。

關於嘉峪關城牆上放的那一塊磚,如今成為了個旅遊景點,很多去嘉峪關遊玩的人都會嘗試著去尋找這一塊磚。其實想找到這塊磚並不難,因為在這塊磚附近立著一塊碑,上面記載著這塊磚的來歷:

在修建嘉峪關的時候,有位工匠叫易開佔,技術非常厲害。他對整個嘉峪關的工程進行了精心的設計和預算,所需要的材料都列個清單出來。結果嘉峪關完工後,發現所有材料裡面只剩下了一塊磚,於是大家就把這塊磚放在了西翁城“會極”門樓的後簷上,用來紀念勞苦功高的工匠。

嘉峪關始建於1372年,距今有六百多年的時間,並沒有像題目中所說的“千年無人敢動”。

不過在這幾百年時間裡,這塊磚一直被放在這裡的原因引起很多人的猜測:

  • 有人認為這塊磚放的位置非常險要,不容易觸碰到。其實要想動這塊磚完全是可以的,沒有技術難度,大家可以看放磚的這些城牆上安裝的電線和管道就可以知道,現代技術工人是可以接觸到這塊磚的;

  • 有人認為這是一塊“定城磚”,有這塊磚放在這裡可以保嘉峪關的安泰。這是一個迷信的說法,自古以來,保護嘉峪關的是那些浴血奮戰的戰士們,是他們用鮮血和汗水保護著這個關口,為中原百姓帶來安寧的生活。

關於嘉峪關城牆上那塊磚的真相或許已經很難查清,但當年修建關城的工匠們肯定是付出了巨大的艱辛和汗水,用這塊磚來紀念他們的功勞,讓後人記住“天下第一雄關”的來歷。

在嘉峪關除了這塊磚的故事,還有“擊石燕鳴”的傳說:

嘉峪關柔遠門內有一塊大石頭,據說敲擊這塊石頭就會聽到有燕子鳴叫的聲音。

這個傳說最開始不是敲擊石頭,而是敲擊城牆,後來因為太多人去敲城牆了,擔心把牆面破壞掉,所以才放置了一塊石頭在那裡。

最初的時候,有兩隻燕子生活在柔遠門內。有一天雄燕子出去找吃的,傍晚才回來,當時城門已經關閉了,它就在門外拼命地啄城牆。城內的雌燕聽到啄牆的聲音,也發出“啾啾”鳴叫聲進行回應,但雄燕最終沒有進來,死在了城牆外,雌燕也一直悲鳴至死!

這就是擊石燕鳴的傳說,非常的悽美。後來有人研究過“燕鳴”的原理,發現是由於牆體的特殊結構,造成擊牆的回聲很特別,聽上去就像燕子啾啾的叫聲,並不是雌燕的回應。

結束語

嘉峪關是古代絲綢之路上一個重要的關口,如今也是5A級的旅遊景區,對歷史有興趣的朋友,特別是想要了解古西域歷史的朋友,可以去嘉峪關感受一下雄關的風采,去看看有趣的“一塊磚”和“擊石燕鳴”。


水煮汗青


這塊磚並非放在嘉峪關城牆上,而是突兀的放在嘉峪關西甕城門樓後簷臺上。它也沒有千年的歷史,這塊磚與城樓距今524年,而嘉峪關距今也不過才647年,因此“一塊磚千年來沒人敢動”的說法沒有依據。

去過嘉峪關的朋友可能都知道,這塊磚是整個景點的一大看點,遊客紛紛與這塊磚合影留念。這塊磚可不是一塊普通的磚,它見證了嘉峪關五百多年的風雨歷程。很多人不禁要問,這塊磚為何要放在城樓上?

眾所周知,嘉峪關地處沙漠戈壁,是古絲路上的交通要塞,也是明長城的最西頭,被人們稱為“天下第一雄關”。嘉峪關始建於明洪武五年,比山海關早九年。這是當年馮勝在西征之後,向朱元璋提議修建的。

修好的嘉峪關,由內外城、羅城、甕城及城壕組成。自建成後,嘉峪關便成為西部軍事重地,守衛著河西走廊的安全。在長達120多年的時間裡,嘉峪關只是一座沒有城樓的黃土夯築的要塞,這塊磚還未出現。

直到明弘治八年,時任肅州兵備副使的李端澄才奉命在西羅城正門頂部平臺上修建甕城關樓。在李副使的精心主持下,城樓僅用不到一年的時間便修建完成。一座三層三簷式巧奪天工的大樓矗立在西門之上。

在戈壁灘上修建木式或磚式建築,其取料難度可想而知。正因如此,嘉峪關在修建城樓的過程中,在民間廣泛流傳著“一塊磚的故事”。

據說,當時負責修建城樓的李端澄,為了能如期完成修建工作,他在全國招募了數百名的能工巧匠。本著省工省料的原則,李端澄讓大家集思廣益進行討論方案。一位名叫易開佔的工匠提出了繪製模型的方案。

他首先將整個城樓的圖樣繪製出,再根據圖樣按比例製作出模型,然後依據模型對工程用料進行了精確的計算。易開佔胸有成竹的向李端澄彙報說,他已算出城樓所用磚的數量為五個九,也就是缺一塊一百萬。

對於易開佔的精確預算,有很多的工匠抱有懷疑態度。於是有人便故意偷偷的藏了一塊磚,準備在竣工時刁難一下易開佔。結果沒想到,工程在收尾時正好少了一塊磚,李端澄一看相差不大,另找一塊磚補上。

城樓上放著的這塊磚,就是當年被偷藏的那塊。關於這塊磚的傳說,還有“定城磚”一說。傳說工匠易開佔精於九九算法,而監工郝空是個極為刁鑽之人。他要易開佔準確的算出建城所需的磚塊的數量。

如果竣工時磚塊數量有誤,要拿所有的工匠問罪。易開佔經過計算,得出了999999塊磚的數量。在關樓建好後,正好多出一塊磚,易開佔便將這塊磚放在城樓上,結果被郝空在檢查時所發現。

郝空正要拿這塊磚向易開佔問罪時,易開戰靈機一動大聲說,那塊磚不能動,那叫“定城磚”。神仙曾託夢於我,如果那塊磚被人拿走,整個關樓將會倒塌。郝空不太相信這種說法,但他也不敢拿性命開玩笑。

易開佔將磚放在門樓時,為了防止有人取這塊磚,他把東西兩頭的兩塊磚故意沒有坐灰幹擺上,如果有人企圖取中間的這塊磚,就會從沒有砌好的磚上摔下來。郝空此人心胸狹窄,據說不久後便氣絕身亡。

當然,這只是一個傳說,但當時的老百姓並不能理解易開佔精確的設計思想,認為易開佔神仙下凡,於是編出了這個傳說。當時修建關城的用料量確實很大,僅用土就達八萬多立方米,都是用牛車來運送。

幾百年過去了,嘉峪關西甕城門樓上的那塊定城磚至今仍在,誰也不敢也不願拿掉,它是古代勞動人民智慧和勤勞的見證,也是嘉峪關數百年來變遷的見證。如今這塊有五百年曆史的磚已成為遊客心中的網紅。


野史也是史


嘉峪關素有“天下第一雄關”之稱,不少朋友都去過,眼尖的朋友或許會發現後簷臺上有一塊磚,孤零零地放在那裡,顯得有些突兀。


不少遊客心中不免有疑問:“這塊磚是建築垃圾嗎?為何工作人員不把磚清走呢?”

其實這塊磚可不是垃圾,而是非常稀有的寶貝,它是塊古董磚,距今已有600年曆史了,倘若誰把它當做垃圾處理掉,怕是要被判個毀壞文物罪了!

關於這塊磚還有一段神奇的故事呢!

當年負責修建嘉峪關的,是一個叫作李端澄的官員。嘉峪關地處甘肅沙漠地帶,舉目望去,全是沙子,施工條件非常之差,磚需要從幾百裡外運輸過來,頗費周章。


李端澄不清楚需要多少塊磚,擔心運的多了,還需要將多餘的磚再運回去,如此以來,需要浪費大量的人力物力財力,而工程本身預算就不足。

於是,李端澄徵召能工巧匠出謀劃策,這時候有個叫作易開佔的建築高手,他想到了一個絕妙主意。

他說可以先繪出嘉峪關的小模型,然後將小模型放大到實際比例,然後再根據放大了的比例計算出實際用磚量。

李端澄覺得此法很妙,於是就讓易開佔計算用磚量,要求他必須計算精確,倘若計算的不多不少,賞金五百兩;倘若計算的少了一塊或者多了一塊,那就要挨五十皮鞭。


這是場賭局。藝高人膽大的易開佔接受了這項挑戰,他啟動了大腦,用了七天七夜的時間,終於計算出了工程的用磚量—999999塊,數字非常吉利。

李端澄大喜,於是就讓人按此數字運磚,兩年很快過去了,明天就是嘉峪關完工的日子了,用磚量不多不少,恰好就是999999塊。

這時候,李端澄動起了歪腦筋,他想把五百金子獨吞,於是他命人連夜偷偷地運過來一塊磚,特意放在了後簷臺不起眼處。

第二天,嘉峪關順利完工,這時候李端澄把易開佔叫了過來,對他說:“小易啊,今個工程完工了,該兌現獎勵了,你說用磚量是999999塊,走咱們去現場看看,有沒有多餘的磚?”


一行人到了現場,這時候李端澄故意走到了前一晚放置磚的地方,故作吃驚道:“呀!這下面怎麼多了一塊,怎麼回事啊?”

眾人朝下面望去,發現真的多了一塊磚,眾人齊齊瞅著易開佔,都替他捏一把汗,按照約定,他不僅一分賞金都沒有,還要遭受五十皮鞭處罰。

只見易開佔神情自若,他早就算到了這一層,只見他大聲地說道:“大人有所不知,此磚乃護城磚,可保此城無虞,若沒有此磚,此關不保!”

大家齊聲附和,交口稱讚,都覺得好有道理,只見李端澄灰溜溜地,臉紅一陣白一陣,心中不是滋味。李端澄如意算盤落空了,只得給易開佔兌現了五百金子。

從此以後,這塊護城磚就一直放在那了。


一半秋色


1.這塊磚的來歷很有趣,修建明代長城的工匠易開佔,是一位很有名的建築師,所有的建築經他的計算,用料從來不會有多餘的。在建造明長城時,監視官想要刁難易開佔,讓易開佔精確的算出用料,等到易開佔算出精確的用料後,又不信任他,還說如果到最後多一塊或者少一塊,都要砍掉易開佔的頭,還要懲罰施工的工人。

2.完工後,多了一塊磚放在西翁樓後的城牆上,監視官知道後很高興,想著可以藉此殺了易開佔,誰知道,易開佔解釋說,多的這塊磚是神仙放在這裡的定城磚,沒了它,城牆就會倒塌。監視官一聽也不敢再追究了,從此以後,這塊磚就放在這裡,沒人敢碰,至今已經有上千年了。所歷代皇帝對於定龍磚都很重視,不管這種說法是不是真的,一反面可以皇帝也會圖個心安,另一方面,穩定百姓的心,不引發暴亂。

3.關於定城磚的故事還有人說,定城磚也叫定龍磚,是定龍的,長城建在中國的土地上,就像一條巨龍盤旋匍匐在中國的土地上,龍是桀驁不馴的物種,定城磚的作用就是鎮住這條龍,鎮住它的龍氣,可以維持皇帝的基業,讓皇帝坐穩皇位。這就和每次新的朝代建立都會尋找龍脈來建陵墓,為了收集龍氣,來維持皇家的基業是一個道理。當然這都是封建迷信的說法,一個朝代的存亡全在統治者的統治上,在位者為民做好事才能長存不久。





歷史哈哈哈


嘉峪關城牆上一塊磚有什麼不敢動的,搬掉就是了,所以不是沒人敢動,而是沒有人願意去動。這塊磚少說也有幾百年的歷史了,大小也算個文物,普通人犯不上爬上幾十米高的城牆,再冒險犯個破壞文物的罪名,去做這樣一件不值當的事情。

不過話又說回來,縱觀嘉峪關城牆,前前後後,裡裡外外,就多了這麼一塊磚。難道是當年修城牆時出了什麼問題嗎?亦或是這塊孤零零的城磚背後還有什麼故事嗎?

還真的有故事呢,嘉峪關始建於明洪武五年,經歷了漫長的修建時間,當時也是為了防止北方蒙古人的南下侵略,皇帝想通過建立關隘的方式保障境內安寧。修建城牆的任務就落在了當時的兵備副憲李端澄身上,他感到極為為難,倒不是政府沒有撥足銀兩,而是嘉峪關所在的甘肅地區到處都是沙漠,根本就不產磚。

如果需要磚的話,還要千里迢迢從內地運來,如果計算不好的話,往來運送,多費錢糧,他是要擔責任的。所以他的首要任務就是搞清楚,建好嘉峪關城牆到底需要多少磚?他肯定是不會算了,必須找一個會算的人。

這個人很快就找到了,此人名叫易開佔,在當地還有些名氣,精通各種算法。經過測算之後,易開佔報了一個數字,李端澄拿到這個數字後有些疑惑,真的有這麼精準嗎?一塊不多,一塊不少?易開佔拍胸脯打包票,說如果多一塊磚,他和他的團隊工錢可以不要了。

貪心的李端澄見有利可圖,就按照易開佔提供的數目把磚給拉回來了,工人們也開始幹活了。這一干就是好幾年,直到有一天,易開佔來找他,說工程已完工,請他驗收,然後付工錢。

李端澄帶著易開佔前前後後走了一圈,什麼問題都沒有,但是在西甕城門樓的後簷臺,居然發現多了一塊磚。這下子李端澄可逮著機會了,質問易開佔,你這裡怎麼會多出一塊磚來?你可是有言在先,多一塊磚,一分錢工錢都沒有。

其實這塊磚是李端澄早年藏在身邊,昨天派人放上去的,目的就是為了不給易開佔工錢。哪裡知道能掐會算的易開佔早就料到了這一切,說,此乃定城磚,我特意放在這裡的,不能輕移,一移城牆就塌了,不信李大人你就試試吧。

李端澄哪裡敢試,萬一真的塌了,他的腦袋也就保不住了,這樣一來,他就不得不照實付工錢了。從此,那塊孤零零的磚就真的變成了誰也不敢動的定城磚,幾百年來,沒有人會去動它,直到今天。現在就更不會有人動了,成了文物了,碰一碰就犯法了。

再說把這塊磚放在那裡,也能為嘉峪關增添許多的話題,引來更多的旅遊者不是。每當人們來到這裡,聽到關於這塊城磚的故事時,總是會發出會心的一笑,為沉悶的旅遊增添些許的樂趣。


小小嬴政


中國長城有三大雄關:東有山海關、中有鎮北臺、西有嘉峪關。

嘉峪關位於甘肅省嘉峪關市西5千米處最狹窄的山谷中部,是明長城最西端的關口。

現在我們看到嘉峪關是由外城、內城和甕城構成一個整體景觀,每天到這裡旅遊觀光的人們絡繹不絕。

細心的遊客會發現,在甕城城門樓後簷臺上,孤零零放著一塊磚,據說600年來無人敢拿開。(如圖)



一塊普普通通的磚為何600年無人敢動呢?

去年國慶節放假後,我曾到嘉峪關一遊,專門看了這塊磚,同時想研究一下這塊“特殊”的磚。

當時導遊說這塊磚叫做“定城磚”。他說“這塊磚看似和城牆磚沒有區別,實際裡面大有玄機,這是工匠易開佔專門定製的一塊磚。”

我問易開佔是誰?他為何要定製這這塊磚呢?隨後導遊為我講述了一個傳說,下面我貼出來,供大家欣賞。

據史書記載:明嘉峪關長城始建於正德年間,就是那個朱元璋敗家子孫、荒淫無恥建立“豹房”的正德皇帝朱厚照執政期間。

親們想想看有這樣的皇帝,他的手下官員能好到哪裡呢?

相傳負責修長城的官員十分貪婪,總想剋扣、少給甚至不給工匠們的工資,工匠們的工資成了他們囊中之物。



當時負責這個項目的校尉郝空找到了工匠易佔開,易佔開在當時號稱“賽魯班”,是全國聞名的能工巧匠。

相傳他手中有一本魯師爺的秘籍《獨一門》,其深諳書中的精髓,所修的橋樑和宮殿堅固耐用。

郝空從找他組織工人修長城開始就想坑他一把,他讓易佔開預算需要多少塊磚,如果到最後多一塊或者少一塊就扣工錢,這不是難為人嗎?

易佔開也知道郝空的為人——狠毒貪婪。

但易佔開對預算門清,並不怕郝空出難題。他丈量長度、高度後通過計算,告訴郝空需要九十九萬九千九百九十九塊磚,不多不少。

郝空心中大喜,心說這次又有剋扣工資的理由了,原來他打算偷偷多運來一塊磚。

老易開始了施工,到最後剩下兩塊磚時他才明白,郝空搞鬼多運來了一塊磚。

如果這時自認倒黴,工人的工資就無法兌現。怎麼辦呢?

易佔開突然想起魯師爺《獨一門》書中有秘訣,對付無賴主家有辦法。一是在牆裡砌“巫蠱”,另一種就是用智慧。

易佔開決定用智慧對付郝空。



此時郝空來到了現場,嘿嘿冷笑道:“老易,城牆還需要一塊磚就竣工了,現在咋還剩兩塊呢?

易佔開早就想好了辦法。他拿起一塊磚說道:“這塊磚是我施了咒語的,不同於其他的磚,重量是經過我計算的,多一兩少一錢都不行。”

郝空有點“丈二和尚摸不著頭腦。”

易佔開趁熱打鐵說道:“你馬上把工人的工資結清,否則我砌上最後一塊磚,不放下我手中的這塊定城磚,所有的城牆就會失去平衡倒塌,大人你看著辦吧!”

易佔開這是沒辦法在威脅郝空結算清工人們的工資。郝空怕誤了工期被皇上砍了,只好把工人們的工資結清了。

易佔開砌好最後一塊磚,急忙把手中的定城轉放在了後簷,同時告訴郝空不允許任何人動這塊磚,否則嘉峪關城牆會倒塌,所以600年來從來沒人敢拿開這塊磚。



故事講完了。大家應該明白是怎麼回事了吧?

其實這塊磚就是易佔開向郝空索要工人工資的砝碼,哪有什麼“定城磚”之說?這反映出了古代工匠們的智慧。這塊磚從此成了嘉峪關城牆的一個看點。

文/秉燭讀春秋


秉燭讀春秋


在號稱“天下第一雄關”的嘉峪關上,有這樣一塊磚常年放置在城牆上,與周圍環境顯得格格不入,但讓人疑惑的是,多年以來這塊磚不但沒有被清理掉,還被當做嘉峪關的一種傳說廣為流傳,這塊磚究竟什麼來頭呢?為什麼數百年沒有被拿掉?

這塊磚的來歷可以追溯到明正德年間,距今已有五百多年的歷史,之所以這塊磚放在城牆之上擁有特殊的地位,還要從下面這個故事說起。相傳明朝正德年間,朝廷為了鞏固西北的邊防,決定著手修建嘉峪關。主持修建嘉峪關的是當時的將領李端澄和校尉郝空,據說這個校尉郝空對工匠十分殘忍,經常無故殘害工匠。

嘉峪關由於地理位置的限制,修築難度成倍增加,其中一大難題就是原材料的運輸。由於運輸成本增加,對所需原料的計算就尤為重要了,當時李端澄找到了一位叫易開佔的師傅。傳說易開佔在當時非常有名,技藝超群而且對於用料的計算十分精準。李端澄希望易開佔可以計算一下建造嘉峪關所需要的材料,免得在原料過程中多運或者少運。

此事就這樣落到了郝空手裡,郝空霸氣十足的詢問易開佔就建嘉峪關前後一共需要多少塊磚,易開佔十分有把握的給出了九十九萬九千九百塊的數字。郝空滿不相信,冷笑道:“你所需要的這些磚我如數撥交給你,哪怕是多一塊或少一塊,我都要砍你的頭,並罰眾工匠各服苦役三年。”

隨著時間的流逝,嘉峪關終於到了竣工的日子,但意外卻出現了,工程收尾時,發現少了一塊磚。原來有人不相信易開佔能算的這麼準,偷偷從運來的磚中拿出一塊藏了起來,李端澄一看和易開佔計算的沒有多少出入,就另找了一塊磚補上了。藏磚的人內心十分震驚,就將磚又拿了出來,說明情況後,這塊磚就被放在了門樓可望而不可及的簷臺上,作為紀念和展示。

還有一種說法是郝空為了誣陷易開佔,專門多運了一塊磚,等到完工的時候拿出來質問易開佔,要依照當初的約定責罰易開佔。結果易開佔機智的回答說多出的那塊磚是定城磚,一旦拿開整座城就會坍塌,這一下嚇住了郝空,誰也不敢輕易嘗試,這塊磚就這樣被留在了城牆上。後人稱這塊磚為“定城磚”,放在西甕城閣樓的後簷臺上,可望而不可取,用作對勞苦功高的工匠們的紀念。

無論是哪種傳說,這塊磚中都飽含工匠們辛勤的汗水,擁有紀念工匠們辛勤工作的含義。同時,由於關於這塊磚的傳說有很多,賦予了這塊磚不一樣的意義,這塊磚也因此保留了下來,又因為它所處的位置“可望而不可取”一般人也無法將其取下。就這樣,這塊磚歷經五百餘年依舊被放在嘉峪關的城牆上。


鄧海春


這個問題老梁來回答。

嘉峪關?這三字的名頭可不小啊,咱大明王朝修建的萬里長城最西頭的起點,就是他。

那麼題主這問題想要回答好了,咱先瞅瞅這嘉峪關是咋回事,然後再回答一塊磚的問題,這樣就比較全面。

嘉峪關

咱大華夏這萬里長城有三大奇觀,這嘉峪關就是其中之一。

那麼有多奇呢?奇到你,哭著喊著抱大腿都不願意往這瞅一眼!上輩子不知道造了啥孽了,這輩子才會被人攆到這裡贖罪。

說道這裡估計就有人要問了:“為嘛這麼說呢?”

在當地流傳這麼幾句話,咱就能吧嗒出味來,說:“天蒼蒼,野茫茫,向前看,戈壁灘,向後看,鬼門關”

聽到沒,嘉峪關前邊是條活路,但也九死一生的戈壁灘,擱過去就這戈壁灘一個人壓根就不能進去,只要進去了,一準就成了一路倒。那得成群結隊的進入,進去再出來,就這麼一趟,你不損失個把人在裡頭,幾乎就不可能。

而後邊壓根就是一條死路,閻王爺呆的地,活人進去了,您還指望出來,拉倒吧,地獄裡可沒這說法,進去您也別想著出來了。所以這地環境惡劣的那就不用說了,蹲在嘉峪關的人那也是遭罪。

那麼有多麼惡劣呢?大傢伙聽著,在當地還流傳著一首打油詩,說:“風吹石頭跑,地上它不長草,天上無飛鳥,山頭似孤島”

瞅見沒,就這幾句打油詩,大傢伙就能感覺到這地有多惡劣,這壓根就是個不毛之地。大風一起,石頭蛋子都跟著跑,您只要往這裡邊一鑽,得咧,這不死也得扒層皮啊!

天上連鳥都沒有,這整個就是個鳥不拉屎的地,這得有多糟心。

說道這裡,估計有人就要說了:“就這麼狗都嫌棄的地,咱大華夏咋就想起在這地建了嘉峪關呢?”

這您就不懂了,軍事設施,能和你講這地生活好不好?這嘉峪關的建設是一切都以軍事角度看問題。

這嘉峪關正好掐到了河西的咽喉,自古都是絲綢之路的必經之地。

當年大明朝的時候,吐魯番那個頭是越來越大,大傢伙也知道,這波玩意一旦胳膊比腿都粗的時候,沒事常常帶著他們那大頭兵竄到河西走廊打劫。

而咱在這地建個嘉峪關相當於把吐魯番進攻的路線給掐住了,他只要是拿不下嘉峪關,河西這塊他就是安全的。

吐魯番和咱大明的軍隊在嘉峪關這地不知道幹了多少次了,吐魯番除了乾瞪眼,啥也幹不了。

畢竟這地太惡劣了,最要命的是壓根就沒有水,只有嘉峪關裡頭有井,山上有泉水。

只要熬一段時間,吐魯番因為沒有水,只能打一半,撅著屁股回家喝水水吃飯飯。

好了,大傢伙現在已經瞭解了嘉峪關的來歷,那咱就說說這一塊磚的問題。

一塊磚

大傢伙也知道建設嘉峪關,那就得用磚,沒有磚這也壘不起來啊。所以這一塊磚就和這嘉峪關的建設有關係。

那麼這個事,在當地有好多版本,咱就挑流傳最廣的一個給大傢伙掰扯掰扯。

這事還是大明朝的事,那會有一個官居兵備道的官,叫李端澄。皇帝就把建設嘉峪關的活派給了這貨,話說這差事壓根就不好乾。

建築材料想往這地運,那叫個難比登天,也就是說這嘉峪關好建,但建嘉峪關的材料他不好往上運,往上運一次,這一個弄不好不僅僅是死人的問題,經費就成百上千的往上堆。

就為這一嘉峪關,沒事天天的跑皇帝口袋裡掏毛毛錢,皇帝他不拿大腳丫子踹你,這都不可能。

所以這李端澄首先在全國招了六百個匠人,先讓匠人把修這嘉峪關需要多少材料,算出來,然後根據這些個材料,他再準備運輸的問題。

那麼在這些個匠人當中間,他有一個叫易開佔的人,擱現在這人那就是畫圖紙的工程師級別的人物。

他帶領大傢伙先把圖樣給整出來,接著呢又做了一個模型。後來按照比例放大,就用咱九九乘法表,一傢伙就把這嘉峪關所需要的磚頭全算了出來。

要不說,數學學的好,這走那都不吃虧不是。老一輩人都說學好數理化,走遍天下都不怕,那都不是胡說,有根據啊!

哎,一句話又整遠了,俺就這毛病,嘴碎,咱接著說易開佔的事。

算出了多少呢?易開佔咔咔咔,這麼一說,九十九萬九千九百九十九塊,齊活,只要把這麼多的磚頭拉來,易開佔就還給你一個完美的嘉峪關。

聽到這裡李端澄這傢伙老開心了,這數要是不精確,他這就能一推六二五,把事情的罪責都推到工匠的身上,自己個到落個無罪,這感情好啊!

李端澄這就虎著一張臉:“你確定需要這麼多?”

易開佔一瞅當官的這架勢,他也不知道後邊的事,心說:“咋了?你瞧不起匠人是咋的了?”

“對,沒毛病,就是需要這麼多,多一塊那叫多,少一塊那叫不行!”

大傢伙也知道,工地裡那工頭,說話的語氣就那樣,就一個字糙,語氣帶著那麼一點硬。

這李端澄,就感覺一棒槌塞嗓子眼裡頭了:“行!有種!俺一次給你搞到,到時候多一塊,俺就用那塊把你腦袋給砸了,這少一塊就用你的腦袋來填!你們這六百人也得跟著吃掛勞,守邊去吧!”

“俺了個去!這就上綱上線了!”易開佔也不服,他對自己的計算是相當的有信心:“就這麼滴了!俺就等著你的磚頭!”

得咧!這事算是敲定了,李端澄這口氣憋的,腦仁疼。

所有東西都運到了,大傢伙這就開工了,畢竟這事和大傢伙都有關係,這一路下來,沒人敢浪費,都精確的使用每一塊磚。

沒多久這活就幹完了,工程一結束,大傢伙傻眼了:“咋還剩下一塊?”

大傢伙哭了。

“看你們小樣!你們懂啥?這叫定城磚!一個新建的城池如果沒有一塊定城磚擱著,一準塌!”易開佔樂了,轉頭對下邊人說道:“還不快點,用紅布包上,擱哪會極門樓的簷臺上,等著大~人來驗收啊!”

所以這一塊磚打這裡起,就在嘉峪關落戶了。

當李端澄來驗收的時候,瞅著那塊磚,還沒說話呢。

“定城磚!您想拿下來,這嘉峪關塌了,你的責任!”

李端澄吧嗒吧嗒老嘴,揪了一根鬍子下來,灰溜溜的走了。

事就是這麼個事,好了今天就寫到這裡,喜歡的朋友加個關注,順手點個贊呦!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