媽媽在這4件事上會“偷懶”,孩子想不優秀都難,可別“瞎勤快”

都說什麼樣的父母就能養出什麼樣的孩子,可實際上卻是未必。

小筆記以前的鄰居阿姨就是出了名的“勤快人”,不僅家裡收拾的乾淨,他們家人的穿衣、吃飯等生活瑣事也是打理的井井有條。

當年她家兒子在學校的個人衛生經常受到老師的表揚,都說是“有什麼樣的媽就有什麼樣的兒子”。

可是過了二十多年,這位阿姨的兒子徹底成了人們口中的“媽寶男”,還是和小時候一樣事事都要他媽媽操心,一點生活自理能力都沒有!

很多人都納悶,怎麼一個勤快媽養出來的兒子反而什麼都不會還越發的懶起來了呢?

原來,鄰居阿姨從小就包辦了兒子的穿衣、吃飯等生活細節,她兒子在家除了學習什麼都不用幹,衣來伸手飯來張口,結果這位“勤快”媽媽就養出了個“懶兒子”!


媽媽在這4件事上會“偷懶”,孩子想不優秀都難,可別“瞎勤快”


小筆記的這位鄰居阿姨就是典型的“瞎勤快”,不僅自己不輕鬆還傷害了孩子。想要養出優秀的孩子,還是要學會在這4件事上會“偷懶”!

一、孩子力所能及的事

大家都聽過一句話“自己的事情自己做”,可真到孩子要自己動手的時候,媽媽總是怕不安全、怕孩子做不好、怕累著孩子……


媽媽在這4件事上會“偷懶”,孩子想不優秀都難,可別“瞎勤快”


如果真的是為了孩子好,媽媽就不能過於“勤快”讓孩子自己動手,甚至讓孩子幫媽媽做些力所能及的家務,不僅能培養孩子的自理能力,還能讓孩子明白媽媽的辛苦、鍛鍊動手能力開發大腦潛能,總得來說對孩子身心發展都有好處。


媽媽在這4件事上會“偷懶”,孩子想不優秀都難,可別“瞎勤快”


二、孩子睡前

孩子睡覺前總是會纏著媽媽講故事,而且越講越精神根本不願意睡覺。其實媽媽們在孩子睡前完全可以“懶一點”。

把繪本或故事書給孩子,讓孩子給媽媽講故事,鍛鍊孩子的語言能力和對文字、語境的記憶力。


媽媽在這4件事上會“偷懶”,孩子想不優秀都難,可別“瞎勤快”


媽媽則可以躺下聽著時不時誇兩句“寶寶都能給媽媽講故事了,真厲害!”然後倒頭裝睡。等孩子講累了,又發現媽媽已經“睡著”,可能還會試圖拽你起來,但繼續裝下去,過一會孩子沒意思自己就睡了。


媽媽在這4件事上會“偷懶”,孩子想不優秀都難,可別“瞎勤快”


三、孩子玩時

小孩子都喜歡各種積木、拼圖、變形類的玩具,但是在動手的時候往往容易“出錯”或者“胡亂玩”,這時媽媽也要學會懶一點,不要去提醒甚至動手幫孩子修正錯誤。


媽媽在這4件事上會“偷懶”,孩子想不優秀都難,可別“瞎勤快”


孩子玩玩具或者遊戲的時候,是鍛鍊獨立思考能力的好機會,也是提升專注力的好時機。媽媽如果突然出現“幫助”孩子,不僅會影響孩子獨立思考能力的提升,也會將孩子注意力打斷。所以不妨適當做個“懶媽媽”讓孩子自己成長。


媽媽在這4件事上會“偷懶”,孩子想不優秀都難,可別“瞎勤快”


四、孩子提問時

學齡前的孩子總是有很多稀奇古怪的小問題,一會來問媽媽“天為什麼是藍的?”、一會又問媽媽“魚為什麼生活在水裡?”,小筆記至今還沒見過沒被問倒過的媽媽呢!

面對孩子腦洞打開的各種問題,不回答是在扼殺孩子的好奇心和求知慾,但是有些問題真不知道怎麼回答,這時候媽媽不妨偷個懶,不管知不知道答案都說:“寶寶這真是個好問題,媽媽也不知道!”然後建議孩子自己找答案。


媽媽在這4件事上會“偷懶”,孩子想不優秀都難,可別“瞎勤快”


比起直接得到答案,求知的過程才是孩子真正需要的,媽媽在這個過程中可以“勤快”一點幫助孩子,在孩子得到答案的時候要大方的給予肯定“寶寶真厲害,比媽媽知道的還要多!”。這一點在以後孩子做作業的時候更是尤為重要。


媽媽在這4件事上會“偷懶”,孩子想不優秀都難,可別“瞎勤快”

小筆記給媽媽們分享兩套書籍《幼兒情商啟蒙繪本·培養內心強大系列》和《幼兒專注力訓練》貼貼畫。

情商啟蒙繪本中通過溫馨有趣貼近孩子生活的小故事,以如何樹立自信心、遇到困難怎麼辦?遇到委屈怎麼辦?等8種孩子日常生活中遇到的問題為主題,幫助孩子樹立自信心、培養孩子自信、樂觀的性格提高情商。


媽媽在這4件事上會“偷懶”,孩子想不優秀都難,可別“瞎勤快”




專注力訓練貼畫書屬於一套遊戲書,有趣的貼畫遊戲十分深受孩子的喜愛,不僅帶有故事情節,而且通過鍛鍊孩子手腦,提升孩子語言、數學、思維、創意、想象、記憶、觀察等能力。


媽媽在這4件事上會“偷懶”,孩子想不優秀都難,可別“瞎勤快”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