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大漢隸先學哪一個,這裡推薦《禮器碑》,它是中國隸書的典範

漢隸《禮器碑》是一件書法藝術性很高的作品,歷來被推為隸書典範。其書風兼有細勁雄健、端嚴峻逸、方整秀麗的特點。碑陽(即正面)的後半部及碑陰(即脊面)是其最精彩的部分,藝術價值極高。此碑字口完整,碑側文字鋒芒如新,飄逸多姿,縱橫迭宕,更為書家所欣賞。研習漢隸的人,多以《禮器碑》為楷模。

四大漢隸先學哪一個,這裡推薦《禮器碑》,它是中國隸書的典範

《禮器碑》書法瘦勁寬綽,筆畫剛健,用筆力注筆端,人們將它的用筆比作古代的寶劍"干將莫邪",鋒利無比。其結體寓鼓側於平正之中,含疏秀於嚴密之中,歷來被奉為隸書極則。

《禮器碑》的線條質感,與東漢時期的其他隸書碑刻如《張遷碑》《曹全碑》等不同。碑文中有的字筆畫細如髮絲,鐵畫銀鉤,堅挺有力;有的粗如刷帚,卻又韻格靈動,不顯呆板。儘管線條起伏變化,但通篇看來又不失和諧,在力量感上表現得非常成功。因此,臨習《禮器碑》可選擇彈性較強的兼毫筆,著重練習筆力。

四大漢隸先學哪一個,這裡推薦《禮器碑》,它是中國隸書的典範

筆畫要瘦勁而不纖弱,波磷則要比其他筆畫稍粗,至收筆前略有停頓,借筆毫彈性迅速挑起,使筆意飛動,清新勁健。"雁尾"捺畫大多呈方形,且比重較大,看上去氣勢沉雄。

另外,此碑分四面,有碑陽、碑陰之分。碑陽結字端莊,章法排列也較為規律,堪為《禮器碑》風格的代表,所以臨習《禮器碑》時應從碑陽開始。但從藝術角度講,碑陰也有獨特的價值。其用筆奔放飄逸,自然成趣,字的大小不甚統一。橫列的法則也被打破,抒情性極強,因而碑陰也是臨習中不可忽視的部分。

四大漢隸先學哪一個,這裡推薦《禮器碑》,它是中國隸書的典範

《禮器碑》的碑陽部分,章法處理是縱有序,橫有列,字距寬,行距密。這種章法充分展現了和諧、端莊、秀美的整體特徵。而碑陰部分往往是縱有序,橫無列,行與行之間有一定間距,字距參差不齊,富於流動感,通篇自然靈動,富有生氣。

四大漢隸先學哪一個,這裡推薦《禮器碑》,它是中國隸書的典範

臨習《禮器碑》,在用墨的處理上可講究一點兒變化。一般在書寫方筆時,墨色宜潤澤,不宣枯燥。要注意線條的相互關係。粗線條所佔的地位較為重要,是整個字的主筆,力量也較為集中,用墨較重;而細線條處於輔助地位,用墨也輕。若是在臨習時要寫一根方筆入紙的線條,而此時恰巧筆端乏暴,不妨改用圓筆入紙來臨摹這根線條。雖然作為這一根線條的臨摹,由於用筆變化而遺失了原貌,但從碑刻到墨書,卻因這一點形的失去而使整個字在力量上得到了補充,也不算違背書法中"遺形取神"的原理,臨習《禮器碑》,應首先著眼於由粗細線條組成的有機整體,保持字的力度不散。

四大漢隸先學哪一個,這裡推薦《禮器碑》,它是中國隸書的典範

《禮器碑》的用筆,以方筆為主,凝整沉著,要求每一點畫都要做到筆筆送到底,強調運腕力寫,這樣才能做到筆勢開張,萬毫齊力,我們看右圖"天下"兩字的用筆,筆毫在紙上表現出了極大的彈性,線條有明顯的起伏、粗細變化,字顯得既剛健又爽利。

四大漢隸先學哪一個,這裡推薦《禮器碑》,它是中國隸書的典範

《禮器碑》結體嚴謹,字法規範,筆畫雖然以方為主,卻又不全為方筆,有時略帶圓意,它能將筆畫的粗細、方圓,筆勢的動靜、向背完美地統一在一起,清超遒勁,莊重典雅。碑中幾乎每一字都有一筆很誇張重按的筆畫,古人俗稱為"波磔"。波磔的寫法,都是逆入平出,呈"蠶頭雁尾"狀。每一字中,波磔只出現一次,不得重複,所謂"蠶不二設""雁不雙飛"就是這個意思。

四大漢隸先學哪一個,這裡推薦《禮器碑》,它是中國隸書的典範

總之, 《禮器碑》在結構處理上,無論是上下結構、左右結構,還是包圍結構,都能取勢頤盼,體態優美,形成了一個富有生命力的有機整體,毫無矯揉造作之嫌。同時,線條的粗細及所分割出來的空間形成了黑與白、輕與重的強烈反差,給人以鮮明的節奏感。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