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山文化不凡品,猪首鸟身玉猪凤

极罕见的红山文化《玉猪鸟》赏说


红山文化不凡品,猪首鸟身玉猪凤

今为止所见红山文化玉器中,除猪龙和勾龙等出现较多的典型形态之外,还有不少独具创意和特点的造形,有些甚至是十分罕见或者仅见,让人深感红山人在那个时期独有的丰富想象力和创造力,通过这些独特的器物造型,可以使我们能更多地去了解红山文化时期诸多文化表象,以及这一文化对后来中华文化发展的影响。

藉此,今日再将本人帐中所藏之另一罕见而独特的红山玉器拍照亮相,在此展示出来,以进一步证明红山时期玉器形制的多种多样,领略其独特的创意及其艺术想象力。

鉴赏本品,可见该器形态极为独特,十分罕见。其整体呈匍匐姿态,头部鼻眼耳等具明显的猪头形态,可谓之曰猪首。而复观其身与尾部,左右双翅膀,尾翼,双足,可谓鲜明逼真之鸟身形象。故此形态,可谓“猪首鸟身匍匐像”,简言之,结合之前之前曾展示过的“猪龙人”、“牛龙人”等造形看,此似乎又可进一步定名为“红山玉猪鸟”矣(猪首与其它动物或人身结合,正是红山玉器一种比较典型的做法)。

这种将猪头与鸟身结合于一体的做法,似乎也表明红山人图腾社会化的一种体现。或者也似乎表明了当时人对“猪”的图腾及其各种动物家禽之崇拜。而如果说将本品与“玉猪龙”相对应,我们是不是还可以将此“猪鸟”形态称之为“猪凤”呢?似乎也不无理由矣。换言之,既有玉猪龙,为何不可有玉猪凤?这与当初玉猪龙之命名是一个道理,无非这里赋予它一个简洁而更具内涵的称谓而已。

再赏其制作,可见无论猪首还是鸟身,皆刻画较为细致生动,整体鼓凸有致,线条简练而不粗旷,沟堑深邃,刀工十分到位,具有红山时期玉器的独特雕琢痕迹,一句话,时代特征鲜明可辩。

辩其玉质玉料,应为老岫玉,青黄之中间有墨丝。其通长约10.3厘米,重达约348克,质量重而质地细腻。其上盎然老沁,千年留痕,包浆皮壳十分老道,深浅相间,彰显自然天成之相,开门难疑。

一番鉴赏,简而言之,本品红山“玉猪鸟”(猪首鸟身器),无论从造型形态,工艺工痕,还是沁色包浆皮壳,诸般特征,皆呈开门见山之相,毋容置疑。以本人之眼界耳域所及,此形态之红山玉器,尚未见复品,十分难得,故基于其独特形态和质量,本品可谓珍贵稀奇,当具有较高的研究与收藏价值矣。

最后,由于红山文化地域相对较广,延续时间足有千年,其玉器制作可谓形态多种多样,不可能一成不变,有一些因其发现罕少而未曾披露,故而没有公开见过之造型形态,非止一二,这是无可争辩的事实。一句话,亦今为止,还无人能做到通晓其形其态。因此,对于那些首次披露的器形,便不能因为自己没有见过,而而无视其它方面的特征,轻率武断的以臆造新作论之,而是需要结合整体质地、工艺、沁相等等诸多方面,去全面加以辨析认识,方才能得真理而弃谬误矣。


红山文化不凡品,猪首鸟身玉猪凤


红山文化不凡品,猪首鸟身玉猪凤


红山文化不凡品,猪首鸟身玉猪凤


红山文化不凡品,猪首鸟身玉猪凤


红山文化不凡品,猪首鸟身玉猪凤


红山文化不凡品,猪首鸟身玉猪凤


红山文化不凡品,猪首鸟身玉猪凤


红山文化不凡品,猪首鸟身玉猪凤


红山文化不凡品,猪首鸟身玉猪凤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