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穴市大金中學 塗雪武:堅守初心使命 詩意幸福前行

武穴市大金中學 塗雪武:堅守初心使命 詩意幸福前行


我來自大金中學,是一個簡單而又普通的鄉村教師。我既沒有驚天動地的偉業,也沒有氣吞山河的誓言,但我有著一顆矢志做一名學生愛戴家長喜歡社會滿意的好老師的初心,有著一種是在平凡的崗位上堅守初心默默耕耘無私奉獻的樸實的情懷。我用我的艱辛和汗水,詮釋著一名教師對教育事業的熱愛和執著,用我的微笑與愛心,踐行著一名共產黨員心繫教育情繫農村愛系學生的使命與擔當。


初心不改,愛心永恆

1979年8月,剛剛高中畢業的我,懷揣金色的夢想,走上了我久以渴慕的講臺,從那一刻起,我不止一次的在心裡默默的告訴自己:我要當個好老師。

從此,開始了我的教育追夢之旅:從民辦教師到公辦教師,從普通教師到特級教師,從村小學到鎮初中,身份在改變,級位在改變,環境在改變,但惟一不變的是教師的角色,始終攜一顆教師之初心,在執著中堅守教育理想,在堅守中幸福前行。

這一堅守,就是四十年。

四十年的執教路,從滿頭黑髮到稀稀拉拉,一路走來,有歡笑也有淚水,有幸福也有辛酸。不管前面道路多麼曲折,不管路途多麼坎坷,我的初心不改,愛心永恆。

二十五年的班主任生涯,讓我懂得這個道理:愛孩子,就要走進孩子的心靈。

留守學生,一個改革開放來獨自形成的特殊群體,是我心中永遠的牽掛。

我們農村學校,留守生特別多。父母外出務工,多數孩子由爺爺奶奶照看。融代教育,要麼是溺愛,家裡的小皇帝,打不得,罵不得,內心脆弱,經不得風雨,受不得挫折;要麼是少愛,教育缺失,情感空巢,性格孤僻,與人少交往,感覺自己被遺忘。

怎麼辦?多家訪,多溝通,多瞭解,多關注,多陪伴。

庫某嘉,父母離異,跟著年愈古稀的爺爺奶奶生活,本來性格內向,寡言少語,情緒低落,意志低沉,上學三天打魚,兩天曬網,受社會青年劣行影響,漸漸走向叛逆。怎麼辦呢?家訪是法寶,陪伴是妙藥,愛心是催化劑。我隔三差五地經常去他家家訪,細聲細語地與他聊家常,時刻陪伴在他的左右,用愛暖其心,用身正其行,用情轉其性。功夫不負有心人,終於,他以優異的成績考上了理想的高中。

讓每個孩子在家門口接受優質的教育,是我心中不變的祈盼。

一個不能少。既然家長把孩子交給我,我就有責任讓他們完成學業,絕不能讓他們中途輟學。對於輟學的孩子,我從不輕言放棄,這是一個老師的責任。無論他們家有多遠,無論走訪的難度有多大,我會用我的愛心、誠心、恆心和倔強般的執著心,哪怕磨穿鞋底,磨破嘴皮,我要用我的真誠、真情、真心和真愛,去感染他,感悟他,感動他,感化他。

陳某瓊是我曾經一位八年級的女生,春節後輟學到武穴某飯店打工,我立即趕到該飯店,苦口婆心、舌幹口燥地勸了一個上午,沒有效果。我不能看著她就這麼輟學,我不能放棄,於是,我又是到她家做家長的思想工作,又是到飯店去做孩子的思想工作,往返武穴、楊山與學校之間幾乎一個星期,或許是我的誠心打動了她,她終於重返校園,回到課堂,繼續學業。

每每看到一個個輟學生回到學校,看到他們重拾學習信心,重啟人生航程,開心學習,快樂成長時,我覺得我特別的幸福。

用真心去感悟,用真愛去溫暖,用真情去家訪,為留守學生、特殊學生和精準扶貧學生服務,我的愛,永遠在路上。


使命在肩,責任於心


肩負育人的使命,僅僅有愛心是不夠的。

人們常說,要給學生“一杯水”,自己應有“一桶水”。這話固然有道理,但“一桶水”如不再添,也有用盡的時候。所以,我得不斷學習,不斷充電,讓自己成為源源不斷的“自來水”。

而成為“自來水”的主要途徑,是讀書。

我也不知道我究竟讀了多少書,反正我只曉得,我的課餘生涯,幾乎被讀書佔著:我讀教育雜誌,汲取教學經驗,提高教學能力;我讀教育專著,對話教育名家,點亮智慧火花;我讀文學名著,增加文化積澱,裝點厚實人生。

時代在發展,社會在進步,知識在更新。不學習,知識就會老化,觀念會落後;不充電,思想就會僵化,動力就會不足。

年輕態,教師心。因為老師經常與年輕打交道,所以,老師永遠年輕。

不敢想像,一個和學生有著代溝的老師,是怎麼走進學生心靈的。我就是一個“老頑童”,課堂是老師,課間是“大哥”,我和學生的心是相通的。

別看我有五十多歲了,我還在不斷地為自己“充電”。除了讀書外,我積極參加各級各類教師培訓活動,我還充分利用網絡,參加遠程培訓,看名師講課和專家講座視頻,因而我的教學理念很先進,思想很前沿。我曾連續兩年在武穴市初中教師新教材和新課程培訓中任主講老師,並進行示範課的教學,去年這個時候我在武穴市新聘教師培訓會上為新聘教師作培訓講座。

青年教師是學校的新鮮血液,承載著學校的希望,是學校發展的主力軍,因此,指導和培養青年教師,是我義不容辭的責任。

我從學校的“青藍工程”入手,讓更多的教學經驗豐富的骨幹老師參與進來,一起做青年教師的培養工作,通過師徒結對、黨青結對,為教師們搭建了一個相互切磋、相互學習、共同發展的平臺。

我身先士卒,做好師徒結對的表率。在培養青年教師的過程中,我躬身示範,用黨員教師的言行舉止去感染他們,立師德,鑄師魂;我深入青年教師課堂聽課、評課、析課、研課;我指導他們撰寫教學論文,隨筆教學反思,評析教學案例,開展課題研究。

在我的指導和培養下,一大批青年骨幹教師脫穎而出,他們已成為我校的中堅力量,我的徒弟張文老師現已是武穴市中小學心理健康教育名師工作室主持人、武穴名師。

一個優秀的教師不在於有多偉大,而在於有著一顆不斷學習,勇於進取,真正走進學生心靈,攜手青年教師,助力成長,共同進步的赤子之心。

也許我並不優秀,但我卻能培養出優秀的學生和區域名師,足矣。


追夢路上,幸福前行

懷揣夢想,就有無盡的動力。

從民師到名師,追夢路上,我一路幸福前行。

讓自己成為名師,首先得有學生喜歡的課堂。我經常研究、分析和反思自己的教學,不斷創新課堂教學實踐,在實踐中鍛鍊自己,在鍛鍊中不斷走向成熟,備課求深,講課求活,作業求精,力爭奉獻給學生的每一節課都是精品課、高效課。

我的課堂深受學生歡迎,連續十四年擔任畢業班語文教學,中考成績一直名列前茅。我的公開課、示範課多次獲省地市獎。依據自己的課堂教學經驗,結合先進的教學理念,我探索併成功地創設出“一標六環”幸福課堂教學模式,規範了課堂教學流程,提高了課堂教學效率,增強了學生學習的幸福感。

懷揣名師夢,潛心做研究,學術路上走,科研不停步。

自2000年參加中央教科所的“語文自學輔導教學實驗”的課題研究並獲得成功以來,我先後主持並參與了四項國家級課題、三項省級課題和一項地市級課題的研究,其中兩項國家級課題、兩項省級課題和一項地市級課題已成功結題,目前,國家級課題“中華優秀傳統文化與現代語文教學實踐研究”將於今年12月份結題,現正在結題工作的準備中。

課題研究,成長了我,成就了我,成全了我,成功了我。

我先後被評為課題研究全國先進個人、國家級課題優秀主持人、課題優秀實驗老師、課題優秀指導老師等榮譽,所撰寫的課題論文,5篇發表在省部級刊物上,24篇獲國家和省市級獎。

我的初心我的夢,一路詩意一路歌。

從四十年前一位普通的民辦教師,我一步一個腳印,奮鬥而成為武穴市學科帶頭人、武穴市骨幹教師、武穴首屆名師、黃岡市教育科研學術帶頭人、黃岡名師、湖北省首屆骨幹教師、湖北省特級教師。

四十年的教育生涯,累並快樂著。我的夢想和追求的背後是信仰和情懷,雖然不再年輕,但依然活成一束光,愛語文,愛學習,愛教研,愛學生,愛這份事業。學生的成長,是我最大的幸福與價值。堅守理想信念,紮根一線教學,不忘初心使命,詩意幸福前行。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