樓市遇“困”,該“澆水”還是該“施肥”?央媒接連發聲正視聽

從二組數據,可以看到樓市已經從一顆小樹苗,成長為一顆參天大樹。

19年前,賣房量約是19年後的九分之一。

2000年,全國商品房銷售面積為18637萬平方米。

2019年,全國商品房銷售面積為171558萬平方米。這個數字是2000年的9.2倍。也就是說,19年後1年賣的房,抵得上19年前多年賣房量的總和。

甚至,連2019年末的商品房待售面積(49821萬平方米),都是2000年全年銷售面積的近2.6倍。


樓市遇“困”,該“澆水”還是該“施肥”?央媒接連發聲正視聽

"人均居住面積與發達國家處於同一個水平了"。

1978年城鎮居民人均住房面積為6.7平方米;2018年達到了39平方米,增加了32.3平方米。

1978年農村居民人均住房面積為8.1平方米;2018年為47.3平方米,增加了39.2平方米。

某著名地產大佬曾指出,城鎮人均居住面積達到39平方米,這個數字與發達國家處於同一個水平了。

房地產再也不是那個呱呱墜地的樓市了,已經發育成熟,成熟的稱其為巨無霸也毫不為過(2019年商品房年銷售金額逼近16萬億)。

當成熟的房地產遇到不可抗的因素時,該"澆水"還是該"施肥"?


樓市遇“困”,該“澆水”還是該“施肥”?央媒接連發聲正視聽

施肥與澆水是一個技術活,要擇時而為,就像不同時期要幹不同的事一樣。莊稼在"幼年"時期,施肥與澆水可同時而為,這樣有助於它們茁壯成長,但是一旦它們發育成熟,這些都有必要停下來。除非季節不好遇到乾旱,別無選擇的情況下,澆澆水還是需要的,但是容易造成"營養過剩"的施肥已經在人們的選擇之外。

當前,樓市就遇到了"乾旱"季節,不可抗的因素致使樓市按下了暫停鍵,雖然目前已經在恢復之中,但是想要達到往年的高度還需要一個過程。

那麼,在這樣的情況之下,我們看到有近60個城市為樓市紓困。具體做法:有的規定可延期繳納土地出讓金和公積金、有的放寬預售條件、有的延長開竣工時間等,緩解了房企資金壓力。


樓市遇“困”,該“澆水”還是該“施肥”?央媒接連發聲正視聽

但是,後期一些地方開始由"救企"轉向了"救市",開始刺激需求端。駐馬店將住房公積金貸款額度由45萬元上升到50萬元,首套房公積金貸款最低首付比例由30%下調為20%。同時,還涉及到給首套房的購房者進行補貼。有每平方米補助200元、150元和100元三個標準。

近期,我們看到,駐馬店因為違反"房住不炒"政策被河南約談。

"澆水"還是"施肥"?其實已經有了選擇,而央媒的發聲更是一錘定音。

日前,《經濟日報》發文明確:樓市紓困必須堅持"房住不炒"定位。

《經濟日報》指出,調控的成果來之不易,房住不炒的定位也不會改變,不能改變。因此,各地在根據自身情況積極出臺房地產紓困政策的同時,必須堅持"房住不炒"的定位和底線。


樓市遇“困”,該“澆水”還是該“施肥”?央媒接連發聲正視聽

其實此前《經濟參考報》已經有過類似的發聲:"房住不炒"定位不能因"疫"而變。

《經濟參考報》指出,在這一特殊時期,要始終堅持"房住不炒"定位,繼續"因城施策"落實房地產長效管理機制,保持房地產市場平穩運行。

近日,中國社科院財經戰略研究院發佈專題報告建議:應嚴控購房加槓桿,及其它各類刺激購房行為。

社科院認為,一些家庭臨時推遲購房計劃,但並非永久取消購房計劃。

社科院指出:對臨時性資金困難的房企,應有針對性地採取合理的救濟措施,儘量避免通過購房加槓桿,或其它各類剌激購房行為來幫助房企脫困。

樓市是"澆水"還是"施肥"已經有了定論。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