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安的第一家幼儿园在哪里你知道吗?


一座百年前的老宅,

曾开办过南安第一家幼儿园,

免费收留附近村民的孩子。

后来,老宅还曾作为养老院,

供村里的孤寡老人居住……


南安的第一家幼儿园在哪里你知道吗?

位于南安诗山鹏峰村的调志楼。


它就是位于南安诗山镇鹏峰村双墩252号的“调志楼”,由知名的菲华侨商和侨领陈宏调(1889-1967年)于1921年开始营建。只是,如今的调志楼已经无人居住,门前长满杂草,屋内空无一人,失去了往日的光芒。


南安的第一家幼儿园在哪里你知道吗?


  昨日,好消息传来,陈宏调的后人从香港赶回故乡,将调志楼的使用权和管理权移交给诗山镇政府,他们希望祖辈苦心经营起来的调志楼,今后可以得到妥善的保护和传承。


中西合璧33间房间

曾开办南安第一家幼儿园


  昨日下午,记者来到鹏峰村,站在调志楼前依稀可见这座番仔楼往日的热闹景象。这是一座富有特色和底蕴的番仔楼,上下两层木石结构的建筑,共有33间房间,建筑面积700多平方米,占地面积1000平方米。


  楼内彩绘栏杆依旧精美,但木质的楼梯和二楼的木质门窗经历了近百年的风雨侵蚀,渐渐地老化、损坏。


南安的第一家幼儿园在哪里你知道吗?


  调志楼与众不同的地方,在于天井处被隔成三部分,最中央有一个六角的水池,由于无人居住,天井里已杂草丛生。


  陈宏调的孙子陈昌华今年58岁,目前已经移居香港生活,他就是在这座番仔楼内出生的,14岁之前居住在这里。“爷爷幼时家贫,后来到菲律宾吕宋投靠亲友谋生,艰苦创业,成为知名的菲华侨商和侨领,并在1921年回乡建设了这座番仔楼。”陈昌华告诉记者,以前的调志楼更为美丽,以马赛克贴面六角型水池为核心,延伸出花砖铺地十字小径,门外是两个大花园,花园外还种了一片竹林。“爷爷后来回乡居住,还常常在竹林附近散步”。


  以前这座番仔楼十分热闹,陈昌华的叔叔婶婶们都住在这里。“当时建设这座番仔楼的初衷是作为幼儿园,我小时候还有10多个孩子在一楼读书。”陈昌华说,这座番仔楼也曾作为养老院供村里的孤寡老人居住。


  南安市侨史学会秘书长洪顺兴对陈宏调的资料进行多方收集和研究,他告诉记者,陈宏调生前热心公益事业,乐善好施。据《南安县志》记载:“1922年,诗山镇霞宅村陈宏潮在‘宏潮楼’开办南安第一家幼儿园。”陈宏潮就是陈宏调,宏潮楼即调志楼。


  “据亲身经历的老一辈介绍,当时,调志楼不但免费收留附近民众寄托的幼儿,还出资聘请教师教小孩认字唱歌。陈宏调还在调志楼定期请乡里贫困的孤寡老人来就餐聚会,调志楼因此成了乡里的敬老院。”洪顺兴说,陈宏调是一位充满慈善情怀的著名华侨,其急公尚义、造福桑梓的善行义举,令人景仰。


为更好地保护和利用

后人将其移交给镇政府


  如今的调志楼繁华不再,由于陈宏调后裔子孙均移居外地或外迁,调志楼长期无人居住、无人看护,杂草丛生,损坏较为严重。


南安的第一家幼儿园在哪里你知道吗?


  “从这座番仔楼我们可以看到太公的打拼和慈善精神,这是祖辈流传下来的,需要被继承。”陈宏调的曾孙陈灏伦说。


  为了保护古民居建筑精华,传承历史文脉和华侨文化,陈宏调后裔决定把调志楼使用权和管理权无偿移交给诗山镇人民政府。


南安的第一家幼儿园在哪里你知道吗?


  “我们看到香港的一些古建筑被保护得很好,希望祖父精心设计的房屋可以得到保护,因此大约5年前我们就希望将调志楼的使用权和管理权移交给镇政府。”陈宏调的孙媳妇黄旭清告诉记者,但由于陈宏调的后人居住在菲律宾、新加坡等地,没办法统一征求意见,这些年征求居住在香港后人的意见,大部分都同意移交,今年11月还在香港的报纸上刊登移交声明,随后联系诗山镇正式移交调志楼的使用权和管理权。


  昨日下午,诗山镇政府赠送陈宏调先生后裔一面牌匾,写着“弘扬先辈风范传承优秀文化”。


THEEND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