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前在火車站下車的時候,看見大多數人的精神面貌是神采氣揚,感覺現在迷茫和憔悴,為什麼?

我是老魚


首先這種觀察具有偶然性,即便是同一個人在同一個車站觀察,也往往會不很一致,何況如果是別人觀察的話,那結論也就未必與你的觀察一致了。



題主說以前火車站下車的時候“神采氣揚”,那可能是因為經過長途跋涉以後終於下車了不再在火車裡擁擠著了的長舒一口氣,也可能是因為很多人都很少出門終於到了外地便有滿滿的嚮往;與之對應,現在的火車和動車高鐵,乘坐舒適度應該說比那個年代已經有了較大提升,在車上受罪的情況有所改善,下車的時候豁然釋放的感覺也就跟著有所降低;而出門對很多人來說都已經是日常行為之一種,稀鬆平常,很多地方大家都已經去過不止一次,加上信息發達,時時都能看到想看的地方的信息,所以到了外地的新鮮感陌生感也已經大大降低。


如果說現在的出站口有很多人帶著迷茫和憔悴的表情,除了個人性的原因外,具有普遍性的理由大致是生活壓力大,節奏緊張,下車以後需要面對和解決的問題很多很難……

總之,這個現象和結論因為並非科學調研的結果,所以很難有系統的理論支撐,基本上是一種觀感。當然觀感有時候比理論還準確,但是畢竟只是在印象的水準上。即如我們在有些發達國家看到的、得到的印象經常是很多人都很怡然,甚至都面帶微笑一樣。

只有發展,更好地發展,更公平合理更天清氣朗的環境,才是讓未來的人們都普遍擁有更好的表情的不二法門吧。


東方連話



小俄號列車


大家好,我是旅遊愛好者皮皮猴,平時旅遊,我一般會選擇乘坐火車,方便還實惠。關於為什麼現在人們從火車站下車,精神面貌從之前的神采氣揚變得更加迷茫,憔悴,我認為原因在以下幾點:

存在一定心理落差

隨著人們物質生活水平的逐漸提高,人們潛意識裡的一些習慣也會發生變化,比如:以前希望坐火車能夠買到一張硬座,但現在覺得如果能坐高鐵該多好啊。因為將火車和高鐵進行比較以後,心理落差也就隨之形成,相對消極的想法直接導致他們出現迷茫,憔悴的精神面貌。

火車上沒有休息好

有些乘客可能買的是火車臥鋪,但火車行駛過程中,車輪和鐵軌的撞擊聲,火車停靠後來往人們上車,下車的喧譁聲,都可以會影響到乘客的睡眠狀態,而一旦失眠,第二天所呈現出精神面貌狀態肯定沒有那麼好。

生活壓力大

現在人們面臨的生活,工作壓力普遍較大,從而導致他們的精神面貌也隨之變差。大家從火車站下車,很可能是到一個陌生的城市尋找工作,一切都是未知,而心理面所想的問題,直接體現在精神面貌上,難免會顯得迷茫,憔悴。

缺乏良好的生活習慣

大多數人精神面貌差,可能並不是因為他們在火車上沒有休息好,而是因為他們平時就缺乏良好的生活習慣,以年輕人為例,日常休息時間基本上是12點,每天玩手機到很晚,久而久之,他們的精神面貌也就變得很差。

結語

綜合以上分析,現在乘坐火車的人,他們下車以後的精神面貌顯得迷茫,憔悴,受到很多主客觀因素的影響,而實質就在於心理存在一定的焦慮,只不過是通過外在精神面貌體現出來了而已。


皮皮猴愛旅遊


這種現象是有一定的現實性的,我來試著分析一下:

以前乘火車的人,大都是在外工作,在外學習的人,還有一部分人是投親訪友。

在外工作和學習的人,不管是正要去單位或學校,還是回鄉探親,心情都很好!而且之前的人們流動性小,資訊也不發達,對中途或目的地的不同風光都充滿著好奇,所以多半是神采飛揚的。

而現在乘火車的人,好多是外出打工或者返鄉農民工。由於工作的不順心,生活的壓力,讓更多的人少了不少笑容。出去找活的人感到迷茫,返鄉的也因為收入不好而有一種近鄉情怯的焦慮。即使一些在外求學的學生也有著很多的壓力,學校不理想,經濟拮据,愛情不順等等一些原因,使得他們也常常心中沉甸甸的。

當然還有一些求醫問藥的,龐大的醫療費用怎能讓他們高興起來?

或許還有別的原因,但可以肯定,這些人大都是窮人,迷茫和憔悴均是因為錢少。


大漠綠海和諧音


我以前看到過這麼一種說法,說在某大城市的地鐵裡,看到人們的表情就像去上墳。多年以來國人都在忙著“向前追”、“往前趕”,“人”的方向變成了單一。我做過一個視頻,可惜點擊率不高啊,那個視頻就是“在羲和亭講屈原”。屈原講過“路漫漫其修遠兮,吾將上下而求索”,對此眾人耳熟能詳,但卻忽視了前邊一句話:“我令羲和彌節兮,望崦嵫而勿迫”。很多事還是要慢慢來,沉著應對,這樣生活才能從容,才會聽到更多的笑聲,看到更多的笑臉。

下圖說明: 只這樣不行



門耳噸


其實跟現在的社會快節奏有些關係。

以前的節奏沒那麼快,那個年代很多人嚮往變化,出門掙錢或探親,都是一種渴望的心態,你想想,你渴望得到一些什麼,感覺到就快得到或者能得到的時候,你是開心的狀態,能不精神抖擻嗎?

現在這些年生活節奏,社會節奏,大部分都很快,很多人跟不上這種節奏了,思想壓力大,經濟壓力大,家庭壓力大,坐在車上的時候都滿腦子的負擔,精神抖擻不起來了。

羨慕那些活的簡單的人,願更多的人能努力活成自己想活的樣子。



向前奔跑8


這是一種心態的改變,生活和生存在我們的心中不斷的轉換,社會的發展,人類思想的進步,這兩種心態一直在人的心中不斷的轉換。在轉換過程中,受當時環境的影響,時而清晰時而迷茫,時而激進時而消極。

我們為什麼要來到這裡,過去有目標,有動力,那時我們的要求很簡單,吃飽,穿暖,可以給小孩買新衣服、買零食……那時我們正當年,那時我們不怕付出,那時我們眼中只有激進。我們的努力伴隨著隨著社會的發展我們的要求得到了滿足,甚至超過了我們的要求……慢慢的,我們的要求在改變,要吃好的,要穿時尚的衣服,要給小孩讀好書……就這樣年復一年,日復一日,我們的要求在不斷的改變,我們的心態也發生了改變,這時就有了對比,有了競爭,有了手段。一些人很適應這種社會環境的變化,他們的技能在變強,他們在改變自己,他們想在這種變化的環境中生存,再生存中找到自己的生活。而另一些人,只是喜歡這種社會生活環境,他們不願意付出去適應社會的變化,他們可以留在這裡,但只能在生存中掙扎,他們也感覺到了壓力,但他們在逃避,逃避過後就會慢慢失去自信,他們滿腹牢騷,眼中只有另一部分人的缺點,當然他們也會逐步適應變化後的環境,僅此而已。

一個是變化後改變自己,一個是改變自己適應變化過程,後者搶到了先機,找到了機會。

來時的迷茫是正常的,應為不知道要去的環境怎樣,它會有怎樣的變化。科學家和發明家他們的區別在哪呢?科學家他想知道為什麼,而發明家他想知道為什麼不。


生於七十年代5


這問答好啊!

一張張充滿渴望的臉,帶著精神抖擻的神態,帶著夢想帶著期待……這是我們八十年代到深圳到廣州尋夢的狀態!最佳狀態。

那時,喝一支汽水可樂也是享受,一包雙喜煙是鼓勵和支持。

在深圳的福田,我們幹上一天一夜的水泥澆地板,還樂滋滋的。這是從何而來的幹勁……

現在人為什麼很容易累,很多人身體都很重,我也勸勸他們跑步,可是,這些人都不願意。來來去去就是想著跟別人鬥。

人與人之間的相處再沒有真情與實意,說話都在浮虛之中!

在火車站的人流中,還有很多在貧困線上掙扎的人們,我們不要忘記他們的付出和努力,應該是讓飄起來的一族找到自己的位置,找到笑顏和興奮!


閒適人家


主要是不知道過完年以後的路在何方!所以才會焦慮迷茫!


宇剛1968


或許變的不是別人,是你自己。以前你看到的是男女老幼,現在你看到的也是男女老幼,只不過換了一批人,當然人換了,年代也換了,肯定會有變化,但是廣義上說,絕對沒有你認為的那種級別憔悴迷茫。高興的,憂傷的,興奮的人任然演繹著各自的故事。當然同時也要承認,各個年代(最少以5年以上有直觀感受,比如我們國家有五年計劃),在國家和世界範圍內,都有一些影響範圍廣的大事件,無形中影響著人們,使每個人被刻上時代的語言。而現在你所感受的別人的迷茫憔悴,我覺得現實的因素是社會壓力,具體是啥可以用冷暖自知形容,這也不是個人能力所能改變的。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