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天祥和张九成都写南安军梅花,南安军是地名,还是军队的名字?


一:张九成《十二月二十四日夜赋梅花》

我来岭下已七年,梅花日日斗清妍。诗才有限思无尽,空把花枝叹晚烟。颇怪此花岚瘴里,独抱高洁何娟娟。苦如灵均佩兰芷,远如元亮当醉眠。他年若许中原去,携汝同住西湖边。更寻和靖庙何许,相与淡泊春风前。“节录

在宋朝,朝廷中的小年是定在二十三日,此时皇帝祭拜火神与灶君,更同时大宴群臣。这个也非常好理解,国家栋梁都在,上祀诸神,团结官僚,以皇家为开端,开启新年狂欢。宋朝官员的帽子上,都堆满了时令的花卉,让穿越过去的人大呼壮观。但是在民间,长江中部和江南地区人就流行着24号过小年。

张九成是南宋宋初年宋高宗钦点的状元郎,我们来看他的年龄,40岁。这比许多的新进仕途的官员都老成。他老成到什么地步呢?为国事上言,慷慨陈词直言不讳。因为南宋已经被金国逼到了江南,从皇帝到臣民都应该居安思危,振兴大宋。


文天祥和张九成都写南安军梅花,南安军是地名,还是军队的名字?


二:状元张九成的梅花十四年

如果说40岁之前说这种话,有谋求私欲的嫌疑,但张久成已经40岁了。他对国家形势的判断了然于心,所以先天下之忧而忧。但是南宋的那些官员,表面上阿谀奉上,实际上中饱私囊,又或者拜高踩低,欺压百姓。张九成是个直人,当然在官场上就不好混。

彼时秦桧,对金国主张议和,在朝廷中大肆的拉票,当然也拉到了张九成的头上,但张九成不买他的账。结果秦桧把持朝政,将张九成,贬到了江西大余。而这个地方在南宋的时候叫做南安军。这一贬就是十四年。说穿了就是让张九成不能进入朝廷班子。皇帝也知道张久成冤枉,但是秦桧大权在握,皇帝也只能沉默。

南安军是一个南宋时期的地名,是现在的江西大余,当然现在大余是以钨矿出名,但是在当时,大余县有梅关古驿,每到冬春季节,梅花满岭,万株梅花竞放,成为花的海洋。


文天祥和张九成都写南安军梅花,南安军是地名,还是军队的名字?


三:张九成的梅花隐忍

张久成贬到此处,已经7年。而他的年龄已经50多岁。他和别人不一样的地方就是,在这样的边远之地,他仍旧酷爱读书,而且他喜欢站在庭院的窗户前读书,竟然把地面都站出了一个印子。

这一首写在小年的梅花诗,与沉静中有壮怀。许多官员在一个地方贬谪久了,难免意志消沉。但是张九成却是这样写。

他年若许中原去,携汝同住西湖边。更寻和靖庙何许,相与淡泊春风前。”


文天祥和张九成都写南安军梅花,南安军是地名,还是军队的名字?


也就是说他从来一颗红心,两手准备,像梅花一样的扎根在大余,但是他也抱着一定的希望回到京城,如果能回到京城,我一定要带你到西湖边。而且特意选在小年夜里写梅花,一为迎年,二为励志,三是有所期待,等待人生的春天。

要知道这是他已经贬谪了7年,有如此淡雅明净的胸怀,那么等待他的还将是7年。也就是说这样一位曾经朝廷的高官,在南宋的边远之地埋没了14年。

等秦桧死了之后,张九成已经60或者60开外了。但正是这种坚持和达观,他在晚年迎来了二次出山,重新被朝廷启用,虽然不久以后病故,被追为太师。


文天祥和张九成都写南安军梅花,南安军是地名,还是军队的名字?


四:文天祥的《南安军》梅花

是南安军的梅花滋养了他的隐忍乐观,还是他的达观,让南安军的梅花更有风范?

如果说张九成是南宋早期的官僚,那么让江西梅花更加闻名的,是100多年后南宋晚期文天祥的《南安军》

”梅花南北路,风雨湿征衣。

出岭同谁出?归乡如不归!

山河千古在,城郭一时非。

饿死真吾志,梦中行采薇。“

1278年,文天祥在南岭被俘虏,被押往北上,路过了古代的梅关,也就是南安军的古驿站。在这里他写下了悲壮的南安军的梅花诗。

在这南宋曾经的家园里,山河千古在,城郭一时非。文天祥以大无畏的梅花精神,立志殉国。

最终求仁得仁,元朝忽必烈也软硬兼施,都没有使文天祥屈服。


文天祥和张九成都写南安军梅花,南安军是地名,还是军队的名字?


五:南安军不止是地名

在这首诗里,南安军既是地名,也是文天祥心中的志向,他虽然是一文官,但抗元的过程中成就成为了一名将军和英雄,南安军这三个字,至少在文天祥的笔下心中,已经不再是地名,他不但是梅花,更是他心中猎猎军魂。

初衣今天来解读的是南宋早期和晚期的两位爱国者,用自己的方式实践着梅花精神。这是大宋朝的一个特殊的景观,梅花成为了大宋的国魂和民魂,成为了爱国者的心花,历经风霜寒苦,不磨灭向往春天的意志。

而有以文天祥的更加悲壮大气。山河千古在,不过是城郭一时非。

而南安军三个字,让宋朝的梅花,有了更多的热血和武魂。


文天祥和张九成都写南安军梅花,南安军是地名,还是军队的名字?


初衣胜雪为你解读诗词中的爱和美。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