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春寒料峭,請收下這三支文旅產業“疫苗”

2020春寒料峭,請收下這三支文旅產業“疫苗”

在這個特殊的春天,五湖四海的文旅人聚成了一團火!除了為武漢等疫區同胞的水深火熱灼心之外,旅遊市場的“變天”也迫使我們繃緊心絃:文旅行業是無法“線上轉移”的第三產業,是無法“快遞到家”的國民消費,是靠天吃飯、靠人生存的殘酷事業,“新冠”疫情對文旅行業有的影響後座力極強。疫情對文旅市場的負面影響有多持久?疫情結束後會否迎來觸底反彈?未來市場將爆發性增長還是冷卻洗牌?關於疫情後的文旅趨勢,圈內眾說紛紜,一時間如火如荼……


2020春寒料峭,請收下這三支文旅產業“疫苗”


2020春寒料峭,請收下這三支文旅產業“疫苗”

被疫情傷血99%的文旅市場


面臨著怎樣的2020?


▌01、疫情後遺症是場持久戰


首先回顧非典時期及非典後的部分數據,消費市場從2003年6月開始開始反彈,但相較於非典期間的腰斬式打擊只能算作杯水車薪,從全年數據來看並未出現“報復性增長”。而旅遊消費作為“非必須消費”也是毫無突破空間,消費市場反彈≠旅遊市場反彈。

2020春寒料峭,請收下這三支文旅產業“疫苗”


本次疫情距離非典已近20年,此一時彼一時,經濟的高速發展確實提高了我們的抗風險能力,但如今的消費線上化、輿論透明化、人口流動化不僅拉響了全國民眾的防患警報,還給旅遊市場復甦帶來了重重阻礙。


2020春寒料峭,請收下這三支文旅產業“疫苗”


▌02、被隔離憋壞的國人,會在何時奔向景區?


此次疫情爆發剛好撞上春節假期,這令預備好節慶狂歡的全國景區撓破了頭。然而挺過疫情就見天明瞭嗎?我們預測這只是黑夜的開始。中國旅遊行業淡旺季明顯,寒暑假和節假日是景區一年營業額的集中貢獻時段。2020年的寒假和春節假期已經泡湯“清明”和“五一”近在眼前,但根據目前疫情趨勢判斷,2個月並不足以解除消費者的防範心理。再往後是往年會出現“學生潮”的暑期,但目前學校開學日一推再推,也就意味著暑期的推後或縮減,暑期產生爆發式增長的希望也渺茫。


2020春寒料峭,請收下這三支文旅產業“疫苗”


因此,2020年旅遊市場的“拐點”最快會出現在“十一國慶假期”,隨後又會進入11、12月的傳統淡季。已經陸續打出“免費牌”的全國各景區必將在10月“殊死一搏”搶奪客源,大家的神兵利器都準備好了嗎?


▌03、“疫情後的我們都好窮!”囊中羞澀迫使旅遊選擇更為謹慎


除了沒有時間,現在普羅大眾更大的恐慌是沒有錢。本次新冠疫情被稱為“黑天鵝事件”,對社會經濟和個人消費水平造成的影響不容小覷。調查研究顯示,疫情讓超四成人口的收入銳減,其中近八成人的損失在20%以上,他們大多擁有一定的負債。


2020春寒料峭,請收下這三支文旅產業“疫苗”

數據來源:《新冠肺炎疫情對公眾經濟生活的影響》及追訪


2020春寒料峭,請收下這三支文旅產業“疫苗”

2020春寒料峭,請收下這三支文旅產業“疫苗”

#普通人在疫情後的生活#


時代的一粒灰,落在每個人頭上,就是一座大山。年前我們還在聊Z時代的超前消費,中產階級的及時行樂,但這場毫無徵兆的災難給教會了人們“居安思危”,更多人開始重新審視自己的消費觀和經濟規劃,將更多的精力放在掙錢和存錢上,將衝動消費轉為理性消費、減少不必要的支出,因此大眾出遊的選擇會更加謹慎。


2020春寒料峭,請收下這三支文旅產業“疫苗”

三支“疫苗”,提高文旅抵抗力


▌文旅1號“疫苗”:解凍市場,關注低密度需求


01、先被逼瘋的不是孩子就是家長:家庭客群將以自駕遊方式率先回歸近郊景區


“近者悅,遠者來”,城市周邊景區應針對家庭客群需求做熱點營銷及產品調整,通過健康科學地“放風”“洗肺”“親子育樂”抓住有孩人群,快速贏得口碑。


02、 低密度私享型旅遊更受中產客群青睞


疫情前的“人山人海”代表了景區的經營實力,疫情後的“人山人海”卻只能引發恐慌。以往,主題樂園、網紅景區、主題商業街等以吞吐量、客流量為首要經營目標的文旅項目,已經開始通過網絡預約、控制客流的方式維持開門營業,但也只能是非常時期的非常舉措,從量變到質變的話題不再是紙上談兵,而是上帝之手的行業洗牌。


2020春寒料峭,請收下這三支文旅產業“疫苗”

光華門集會事件是韓國疫情爆發的罪魁禍首


疫情造成了人群恐懼後遺症,免費和低價可能會嚇跑遊客,反而應該思考如何提升旅遊品質,用客單價增長來平衡流量。


同時,低密度私享型的旅遊產品遇到良機,如何在保證低密度特色的前提下尋找消費場景的差異化?如何細分市場、精準定位產品?如何打造複合多元的盈利鏈,也是中高端度假景區需要思考的問題。


▌文旅2號“疫苗”:城市的重啟鍵——都市文旅將成為新寵


01、被按下暫停鍵的城市,令我們心疼


武漢、上海、北京、長沙……原來車水馬龍游人如織的城市,被隔離按下了暫停鍵。有KOL偷偷出門拍攝特殊的城市紀錄片,也有心繫家鄉的熱心市民“想念早高峰”、“想念排長龍”、“想念熙熙攘攘的xx路”……這次疫情用一種反差視角,解開了本被忽略的城市魅力,點燃了我們與城市的共存情感。不難想象,當“封印”解除,與這段記憶相關的共情消費將匯成一股暖流流向城市。都市文旅是必不可少的消費環節,也是休閒旅遊的重要機會點。

2020春寒料峭,請收下這三支文旅產業“疫苗”

疫情城市紀錄片成為宅居人群的慰藉


02、城市消費活力的新引擎——都市文旅


在刺激消費的政策下,在釋放1.2萬億流動性資金的支持下,新文旅必然會帶來更顛覆的變革。這個變革的戰場,必然發生在城市中。


城市正在逐漸成為未來文旅的最大載體,而文旅也是刺激城市消費活力的新引擎。主題娛樂將於都市空間進行基因重組,在城市ID、娛樂IP、文旅基因與社交細胞的綜合作用下,都市會變為無邊界的娛樂場。


2020春寒料峭,請收下這三支文旅產業“疫苗”


03、在人群脫敏之前,都市文旅的內容升級迫在眉睫


都市文旅項目覆蓋雙客源,兼顧城市居民市場和遊客市場。在成為一個外地遊客吸引力的同時,也可以滿足本地市場對於文旅項目、對於城市文化的訴求,它既是遊客輸出地也是輸入地。疫情結束有個過程,在大家不敢也不能跑太遠的2020年,都市文旅或將成為旅遊消費新習慣的培養皿。


此時,在都市文旅還未完全重啟之前,最應該做的莫過於內容產品的更新升級。用疫情期間的空窗期,在資金可週轉的前提下,進行小範圍內容娛樂的升級改造。既可以在疫情期間穩住核心團隊,也能夠在回暖期間,快速收攏客群,加入城市消費復甦的主場。


▌文旅3號“疫苗”:大健康或將成為文旅強心劑


大健康文旅進入“後疫情時代”

根據規劃,2020年,“健康中國“帶來的大健康市場規模有望達到10萬億元,而至2030年將超過16萬億元,大健康產業的“黃金十年”已經到來。康養型文旅已在近幾年來展露趨勢,而新冠疫情的影響力將把大健康再次推向高潮。


01、大健康文旅不再是銀髮專屬,應瞄準年輕市場擴大轉型


新冠疫情之後,以往隱身於老中醫訂閱號的【生命健康】上升為全民話題標籤——疫情期間大多是家裡的晚輩督促長輩勤洗手戴口罩,直播間最受歡迎的也是瑜伽、健身、健康飲食。因此,大健康文旅的概念不該侷限於“醫療”和“康養”,而應擴大範圍至年輕客群,打造例如體重管理、醫療美容、紓壓冥想、活力賽事等文旅場域,與現代都市人關聯起來。


2020春寒料峭,請收下這三支文旅產業“疫苗”


02、將本地生態ID打造成為健康網紅IP


疫情還影響了人們的衛生習慣,短期內“人人潔癖”。因此,除了所有景區都須加強衛生安全管理之外,

以”有機、生態、療愈“為主打的健康旅遊方式,能帶給消費者“深入桃源,隱於喧囂”的安全感,從而成為文旅項目的新賣點。


那麼,這是否意味著中國鄉村旅遊會再次受到重視?行業專業人士認為應該冷靜判斷。實際上,國內大部分鄉村、農場的衛生條件都不佳,以前到鄉下髒兮兮地撒歡一天那叫感受生活親近自然,現在恨不得來個全身消毒。民眾想要的“桃源”是像瑞士、新西蘭那樣乾淨漂亮的現代化牧場、私人莊園。因此,如何消除國人對“鄉下、農村、不衛生”的刻板印象,提供無病菌隱患的生態接觸環境,應當是疫情後農文旅振興的重點考慮因素。

2020春寒料峭,請收下這三支文旅產業“疫苗”


除此之外,挖掘生態特色資源打造健康IP也是構建景區吸引力標籤、提升核心競爭力的不二之選。法國依雲小鎮一直都是全球康養度假的典範,泉水成為了有效的著力點,“依雲水”被譽為神仙水,對皮膚疾病、消化泌尿、神經系統都有好的療效。以水為依託,發展出溫泉酒店、SPA美膚、產後/術後恢復、水療中心等多重康養業態。以此為鑑,學會抓住景區原生資源,圍繞其自身特色打造健康IP,將會是觀光型目的地突出重圍的上策。


2020春寒料峭,請收下這三支文旅產業“疫苗”


如何策劃“自帶免疫好感”的文旅產品?

“免疫力是第一競爭力”!

“免疫力”成為社會高頻詞,提高、改善免疫力會成為未來人們生活的重要話題。


01、練出免疫力——營造運動美學新場景


疫情催動“全民健身”,運動美學已然成為一種生活方式,若能將其進一步融入旅遊方式,打造攜帶“運動”基因的旅遊目的地,將大大提升文旅項目的“免疫好感度”。景區可以結合自身優勢,打造在健身房無法得到的運動體驗、運動場景、運動周邊、運動理療…當文旅收穫一波運動粉絲時,其未來可營造的社群粘性是充滿想象力的。


當然,運動場景只是“標配”,文旅+運動更需要進行專業化引導和定製化服務。與專業體育賽事、趣味運動圈層(如足球青訓、斯巴達障礙賽等)達成長期緊密的合作,不僅能為景區營銷持續性造勢,同時,也能培養大量“死忠粉”,為景區在運動產業矩陣培養私域流量池。


2020春寒料峭,請收下這三支文旅產業“疫苗”


02、吃出免疫力——打造健康飲食全景體驗場域


餐飲作為文旅系統中的重要角色正在經歷 “1.0賣產品—2.0賣體驗—3.0賣功能”的轉變,尤其在疫情之後,人們對吃什麼、怎麼吃、去哪吃的關注度將大幅提升,餐飲有很大機會從文旅配角轉正為主角。因地制宜構建場景,提供遊客從種植、採摘的溯源體驗,到滅菌、烹調、營養組合的科學普及,再到充滿儀式感的健康用餐方式,是傳達食療理念的絕佳方式。因此,我們認為將健康的餐飲體驗做出文化藝術、延伸應用場景、構建美食社群,很可能成為2020時代的文旅新風向。


2020春寒料峭,請收下這三支文旅產業“疫苗”


03、內生免疫力——用治癒系度假為疫後人群療傷


免疫力的內生還與健康的精神生活密不可分。疫情帶給公眾的死亡陰影、經濟壓力、社交恐懼都需要一個宣洩出口。同時,高質量的睡眠、愉悅的心態、精力充沛的狀態都是提高自身免疫力的隱形良藥。後疫情時代的“心理治癒”為文旅項目的品牌重塑提供了契機,抓住人們潛意識的需求(例如安神助眠、身體清零、洗心祈福等),也是2020年的營銷亮點。


2020春寒料峭,請收下這三支文旅產業“疫苗”

正如病毒會變異一樣,文旅市場變幻莫測,“疫苗”並不是萬能的,練就金剛不敗之身才是王道。相信在我們文旅人咬緊牙關挺過2020過後,文旅行業定會迎來涅槃重生!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