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說:山海經中異獸枯骨現世,雌蟲仍在長白山

就在這時,知青當中忽有一人越眾而出,向瑪努彥問道:“琴蟲?你說的是琴蟲?”說話之人是個六十來歲的老者,身形瘦削,髮鬚皆白,鼻樑上架個細腿眼鏡,一副文縐縐的樣子。

這人看著眼生,我向旁邊人打聽了一下,才知這人是張書記從附近村子請來的,名叫房文遠,據說在下農村之前是某個大學的古生物學教授。這人年歲大了,下到農村後遭了不少罪,有幾個心地善良的年輕知青不忍見他受苦,便經常幫他幹活。這一次縣委書記親自派人將他接了過來,他頗為受寵若驚,不知道發生了什麼事,還以為是要批鬥他。可到了地方,見到採石場的那具蛇骨,才大略猜知了事情原委。

小說:山海經中異獸枯骨現世,雌蟲仍在長白山

張書記帶著他趕到採石場後,一直忙著著手救人,便沒工夫理會房文遠。那房文遠一見到蛇骨,登時呆在當場,半晌也沒回過神兒來。過了許久,口中喃喃地說道:“這是史前巨獸……骨頭保存得這樣完好,倒也稀奇了……”

旁人見他自言自語,一時也聽不清具體說些什麼,過了片刻,便見他走到蛇骨近前,扶著眼鏡仔細打量,還從兜裡掏出紙筆,不斷記錄著什麼。

這會兒我們幾個人爬出塌洞,瑪努彥說了幾句古怪的言語,又有人說出琴蟲二字,房文遠這才身子一凜,如遭雷擊,衝上前來問瑪努彥是否說的是琴蟲二字。

瑪努彥瞧了他一眼,緩緩地說道:“沒錯,你知道琴蟲?”

房文遠說道:“略有所知。不過這種怪獸只在古文典籍中寥寥寫就幾筆,沒有詳細的記載,對於是否真的存在也未可知。剛剛你說的琴蟲,莫非就是指這具白骨?”

瑪努彥說道:“沒錯。”她四下裡看了一眼,又道:“有些事情不便當眾說,我看還是……”

張書記會意,當即叫人帶著瑪努彥回生產隊詳談。

由於此事蹊蹺,回到生產隊之後,便只張書記、李主任、瑪努彥、房文遠、二狗子和我六個人聚在“撮羅子”裡討論有關塌洞下方的事,其餘的人則繼續守在蛇骨周圍看護。

這“撮羅子”是東北遊牧民族特有的一種圓錐形房子,鄂倫春人管它叫“斜仁柱”,“斜仁”就是木杆,“柱”就是屋子,意思就是用木杆搭起來的屋子,夏季在外面覆上草簾子,冬季覆上狍子皮,內裡冬暖夏涼,頗為舒適。

小說:山海經中異獸枯骨現世,雌蟲仍在長白山

“撮羅子”內擺了一張方桌,六個人圍坐在桌前,神情整肅。張書記看了瑪努彥一眼,問道:“這下可以說了吧。”

瑪努彥面無表情地說道:“說是可以說的,但就不知你們信不信。”

張書記說道:“你且說來聽聽,信不信是我們的事。”

瑪努彥輕哼一聲,緩緩地說道:“你們挖出的那具蛇骨叫作琴蟲,是一種遠古大蛇,這種蛇是獸首蛇身,我們鄂倫春族管它叫胡連博如坎,也就是傳說中的蛇神……”

其實奇克圖一早就認出那具蛇骨是胡連博如坎,可是我們這些人那時只當他畏神畏得厲害,胡言亂語,因此便都沒放在心上。這時聽瑪努彥鄭重其事地說它就是胡連博如坎,這才信了幾分。

只聽瑪努彥繼續說道:“琴蟲有雄雌兩條,皆發於長白山。古時長白山稱不鹹山,山頂有一天池,以前常有人在池中見到怪獸,其實就是那條雌蟲,而雄蟲則跑到了這裡,化成了一堆白骨……”

二狗子聽到這裡,臉色一變,插口問道:“我記得前些年還有人在天池中見到過怪獸,難不成那條蟲子還在世?”

小說:山海經中異獸枯骨現世,雌蟲仍在長白山

瑪努彥點了點頭,說道:“沒錯,不過琴蟲輕易不會現身。古時天生異象,才會引得各種神仙異獸現世,琴蟲也是如此。”

李主任問道:“既然這兩條蛇都發源於長白山,那麼雄蟲為什麼會跑到這裡來?”

瑪努彥嘆了口氣,說道:“據我所知,雄蟲是為了引開仇敵,使雌蟲能夠得活,才離開了天池。而說到琴蟲的仇敵,就不得不提起一本書,這本書叫作《山海經》……”她說到這裡,轉向房文遠,又道:“想必房教授對這本書是有些瞭解的了。”

房文遠推了下鼻樑上的眼睛,點頭說道:“我之前所說記載琴蟲的古文典籍,就是指這本書了。這是一本記錄了古時山川道里、巫覡方術、精怪異獸的奇書,具體成書年代和作者已不可考。但是普遍的觀點認為,這本書是由戰國至秦漢時期的楚人或巴蜀人所作,也有人認為這本書是成書於堯舜禹三代時期。當時大禹治水,劃天下為九州,將沿途所遇所見繪成《山海圖》,鑄於九鼎之上,並命手下伯益、夷堅據此以文字載錄,著成《山海經》。後來九鼎遺失,便只留下《山海經》一書。

小說:山海經中異獸枯骨現世,雌蟲仍在長白山

至西漢時,有劉向、劉歆二人將其編校整理,晉代又有郭璞註釋繪圖,這才流傳於世。不過,書上記載的種種奇山險川、精怪異獸,一來難以考證,二來實在太過匪夷所思,因此後人都認為這是部荒誕不經的志怪典籍。《四庫全書》上說《山海經》是‘侈談神怪,百無一真’,於是將它放在列子小說家類,所以時至今日也沒人能夠斷定書裡面的內容到底是真是假……”

房文遠滔滔不絕,引經據典,將《山海經》的來龍去脈說得清楚明瞭,我和二狗子聽了,都不禁感嘆做學問的人就是不一樣,張口就是文言文,教授之名,果然非虛。按照房文遠所說,上古之時,老祖宗將全天下的山水方物盡錄於冊,後來散佚甚多,經後人修改編校後成為顯書,才被世人所熟知。

我和二狗子以前雖然沒聽說過《山海經》這本書,但是對於裡面所載的典故卻是略知一二,諸如夸父逐日、精衛填海、女媧補天等等皆是出自於《山海經》。小的時候我只當這些都是神話傳說,如今聽瑪努彥的意思,似乎經中所錄的神話傳說竟然是確有其事。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