東營,行路

建國前後,境內村鎮之間多是土路,下窪種地走的是荒草野坡羊腸小道。婦女因纏足不能遠行,走親戚、回孃家多是騎毛驢或由男人推木輪車接送,講究點的坐鐵瓦車,牛拉或馬拉。富家男女外出坐轎車子。醫生、商人一般是騎小毛驢,俗稱“走驢”。小商人推木輪車或肩挑揹負趕路。做大買賣的商人用馬車或船。民國期間,廣饒、利津有通往省城濟南的汽車。自行車開始出現。自70年代起,自行車普及,馱物帶人方便,是農村群眾主要的中短途代步工具。80年代以來,汽車、摩托車、機動三輪車、拖拉機等遍及城鄉,成為主要的交通工具。國營大型公共汽車四通八達,私營中巴客車和機動三輪車靈活機動,活躍在城鄉之間;城市公交網日趨健全,同時,出租汽車、三輪摩托車、人力三輪車出沒於市區的大街小巷;不論城鄉,越來越多的家庭購買了摩托車,群眾出行十分方便。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