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0歲一事無成?當你渴望改變時,問一問《老子》

文 | 一點拾貳

2019年底裸辭,2020年初遇到疫情,感嘆30歲還一事無成……也許2020年是你改變人生的一個機會。

你可能覺得,“改變”哪有那麼容易!光是改變每天的生活習慣,就是件困難的事情。比如,每天想早起,運動,讀書,但實際仍在被窩裡做著夢。再比如,下午想寫點文字記錄一下疫情期間的所思所感,但一打開聊天軟件,時間就一去不復返了。前一天晚上立的Flag,後一天親眼看著倒下,頓時感覺受挫氣餒。或者原本希望往好的方向尋求改變,但周遭卻比此前更混亂,弄巧成拙。類似的情況不勝枚舉。

其實,這個世界上和你一樣的人很多很多。也許,我們需要老祖宗留下來的智慧,看看《老子》。

為什麼是《老子》而不是《論語》?因為,《論語》是從社會內部觀察社會,幫助大家建立良好的人際關係,適於維穩;《老子》則是從社會外圍觀察社會,客觀而全面地觀察人類和人類社會,做出改變。很多人認為《老子》“無為”避世。也許,答案正相反,《老子》被認為是“期望尋求改變時的最高指導原則”。

30歲一事無成?當你渴望改變時,問一問《老子》

當你定立某個目標時,《老子》會讓你“等一等”

《老子》讓你等一等,是想問你為什麼會定這個目標?

“就你的實力而言,你所設定的目標,是不是有點好高騖遠?會不會太貪心了點?

“你這麼做,究竟是自己喜歡,還是希望向同輩炫耀?”是外部動機還是內在動機?

天下皆知美之為美,斯惡已;皆知善之為善,斯不善已。(《養身第二》)

老子說:當天下的人都知道美是美好的,如此,好惡之心便產生了。當天下的人都知道善是大家讚美的美德,如此,偽善之行便因之而起了。

人從出生的那一刻起,就知道生活在一個比較的社會,因此總是和他人相比來衡量事物的價值,似乎成了理所當然的一件事。

但這可能並不對。世上沒有任何一個人和他人是相同的。上天賦予了每一個人不同的天賦和個性。與他人比較根本沒有意義。因此,我們不應與人比較而感到沮喪挫折,或是洋洋得意。直接觀察自己的天賦是什麼?個性是什麼?重新發現自己的擅長之處,才是設立目標時首要考慮的。

雖然,話是這麼說,完全耗費在比較社會中的人,往往很難了解自己的天賦和個性。這時候不妨問問自己的親人、朋友,你做什麼事情做得最好?你做什麼事情做起來神采奕奕?因為這些通常符合你的天性。

30歲一事無成?當你渴望改變時,問一問《老子》

以興趣為導向,不執著於社會認定的“成功”

是以聖人處無為之事,行不言之教,萬物作焉而不辭,生而不有,為而不恃,功成而弗居。夫唯弗居,是以不去。(《養身第二》)

聖人以‘無為’處理事務,以‘不言’推行教化。任萬物自然生長變化,而默不作聲;生養了萬物,卻不據為己有;作育了萬物,卻不自恃其能;成就了萬物,卻不自居其功。正由於他不自居其功,反而得到萬物的尊敬愛戴,所以他的功德才能不朽。”

一味追求世間認定的成功,天天想著“我比誰誰厲害”,抱著這樣的想法,執念太深。隨著敗績來時,憂困不已。久而久之,挑戰新事物的能量將枯竭殆盡,甚至懷疑自我,抑鬱。不要受世間的價值觀束縛,也不要執著世間所謂的成功,減除雜念與慾望,專心追求“喜愛的事物”才能找到愉快地活著。

因為,只有自己喜歡的事情,做得時候才能開心,才不會才思枯竭,不以為苦。

“道可道,非常道”(《體道第一》)

老子說:“‘道’是不能言說的,能用文字語言表達的‘道’,已非那個真實、永恆之‘道’。”

什麼意思?不能“光說不練”,不以言語去理解,而是透過實際經驗去體會,這才是最重要的。

真正堅強的人,總是用心體驗自己生活的每一刻而不是為了別人,唯有這樣才能夠培養真正的“實力”,真正能與整個生命時光和諧相處的“實力”。

舉個簡單的例子,孩子出生後,他是如何認識世界的?你如何向他描述色彩?如何向他描述味道?如何向他描述鳥鳴?最簡單的方式,是用眼睛去看,用舌頭去嘗,用耳朵去聽,唯有這樣才能有實際的感受。

30歲一事無成?當你渴望改變時,問一問《老子》

人生猶如一場旅行,用心體驗生活,就能愉快走到終點。

參考文獻:

(日)田口佳史,《示弱的勇氣》,遼寧人民出版社,2018年版。

我是一點拾貳,與你在文字裡讀懂社會世界,讀書人總有歸處。願平生安好。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