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4分,誰說我們拍不出BBC那樣的神作

小翼很喜歡美食紀錄片。

不知道你們是不是和小翼一樣。總是饞的對各地美食慾罷不能。但又因為總總原因只好在每一個深夜對著視頻安慰自己飢腸轆轆的靈魂。

《水果傳》讓人口齒生津,《人生一串》充滿人生煙火,《街頭美食鬥士》接著地氣,《舌尖上的中國》則使我們能夠有滋有味地認知身處的東方國度。

當年陳曉卿導演憑藉《舌尖上的中國》一舉顛覆了人們對於美食片的定義。

4年之後,這個男人又回來了,還帶來一部讓人翹首以盼的饕餮盛宴——


9.4分,誰說我們拍不出BBC那樣的神作

這是陳曉卿從央視辭職後,帶著原班人馬打造的第一個作品。

一共8集,一集50分鐘,拍攝時間超過兩年。他們跨越6個大洲20多個國家,只希望在全球視野裡審視中國美食的獨特性,以更廣闊的視角探討中國人與食物的關係。

在加上優李立宏配音、阿鯤作曲,《風味人間》首播豆瓣9.4分,口碑爆棚。

陳曉卿說,他要把最好看、最有趣、最少說教的東西呈現在大家面前

9.4分,誰說我們拍不出BBC那樣的神作

不同的地理條件,造就了人類千姿百態的生活方式 。而中國擁有最富戲劇性的環境和氣候。

食物補充能量,美味慰藉人生。山水之間,人們用最原始的方式讓食物變的與眾不同。

來自阿爾泰山南麓的羔羊只需清水火煮就是難得的夏季美味。

9.4分,誰說我們拍不出BBC那樣的神作

竹筍刻絲,炭火烘乾,再浸入燉好的雞湯,鮮嫩的龍鬚筍燉雞隔著屏幕也能感覺到香味撲鼻。

9.4分,誰說我們拍不出BBC那樣的神作

而馬肉馬腸的做法更是讓人拍手稱奇。

牧民們將肥瘦相間的馬肋排穿進馬腸,夜晚在低溫中凍結保鮮,白天在煙火氣中均勻脫水,如此反覆一個多月,馬肉馬腸才得以在哈薩克族食譜佔據極為特殊的一席之地。

9.4分,誰說我們拍不出BBC那樣的神作

馬肉馬腸在低溫中結晶

9.4分,誰說我們拍不出BBC那樣的神作

高清鏡頭,微觀視角,再配以有趣的旁白和人們淳樸的笑靨,小翼只能說該內容易引起極大舒適,建議在飯點觀看。

9.4分,誰說我們拍不出BBC那樣的神作

隨手一截就可以當做壁紙,其中一個段落甚至還有好萊塢大片的既視感。

每年秋冬季節,黑潮流經的臺灣東部海域裡有一種旗魚。此時,臺東成功港最年輕的鏢魚手盧旻易就會和父親坐著鏢漁船出海。

9.4分,誰說我們拍不出BBC那樣的神作

他們的方法極其傳統,靠的是徒手將長鏢扔向水中——這是對海洋損害最小的捕魚方式。

並且由此捕捉的旗魚傷口小,最大程度保留了肉的鮮活,吃起來幾乎沒血腥味道,魚肉的價值才能得到充分體現。

如今在商業捕撈的衝擊下,鏢漁船備受打擊,可還有那麼一群人,在海洋上乘風破浪,堅守著傳統技藝和人生信仰。

9.4分,誰說我們拍不出BBC那樣的神作

整部紀錄片中國內容佔70%,剩餘的30%講的是國外。《人間風味》立足於全球視角,展開了多元的美食探索。

像皖南徽州和西班牙伊比利亞半島向來以火腿聞名,但做法卻大相徑庭。

西班牙火腿的風乾都在酒窖。人力細心呵護,定期塗油,甚至肉面朝向,窗戶開合尺度都有明確的標準。

吃起來也是儀式滿滿,專門的切片師一邊講述火腿的歷史,一邊將片好的火腿送入食客口中,視覺和感官得到充分調動。

9.4分,誰說我們拍不出BBC那樣的神作

而中國則是仰賴天時地利,在戶外太陽下脫鹽晾曬,醃製好後不同部位各有對應菜式,將整個火腿安排的明明白白,各種吃法千滋百味。

9.4分,誰說我們拍不出BBC那樣的神作

小翼聽過這樣一句話,西餐靠思想,中餐還要靠肌肉記憶。

放多少料,給多少火,翻炒多久,醃多長時間……這些都沒有標準答案,靠的是祖輩經驗相傳和一次次拿起顛勺的新得體會。

就像外國人無法理解中國人對於一口熱湯的執著,也許在我們眼中,除去流程化的製作,食物才能擁有靈魂。

9.4分,誰說我們拍不出BBC那樣的神作

一方水土養一方人,一方人吃一方美味。

這跟我們提到北京想到烤鴨,提到重慶想到火鍋,提到蘭州會想到拉麵是一個道理。

不是我們賦予食物文化 是食物的本身就自帶文化。老話說的好,民以食為天,我們是一點點吃成的今天模樣。

柴米油鹽,煎炒烹炸。

既是美食,也是人生百味。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