道教聖地陝西龍門洞

龍門洞位於陝西寶雞隴縣西北方位,處於陝西、甘肅兩省交界的景福山山麓地帶,是六盤山南段景福山的一部分。

在古代,龍門洞被稱作靈仙岩,是許多名人隱士尋仙問道、修身養性的理想地方。之所以被稱作龍門洞,是因為它是道教龍門宗的發祥地,跟宋末元初一個著名道人、全真七子之一的丘處機祖師息息相關,是他在這裡創立了道教全真派的龍門宗。

道教聖地陝西龍門洞


丘祖心繫道門,傳教問道一生,足跡踏遍國內許多名山大川。大定(金世宗年號)十四年(公元1174年)8月,丘祖從終南山一路向西,來到今天的陝西寶雞境內,隱居在磻溪潛心修煉7年。隨後,又來到隴州龍門山,被這裡的旖旎風光所吸引。於是,又在此潛修6年,道功大增,創建了全真龍門宗。之後,丘祖雲遊四方,四處傳教,為道教在西北、華北地區乃至全國的興盛做出了極大貢獻。

道教聖地陝西龍門洞


從元代丘祖開始,歷代信徒在這裡借景取勢,把人的智慧和自然造化相結合,鑿山開石,修建出一條條石階和棧道,並且沿著棧道安鐵索,掛懸梯,修宮建廟,栽碑立塔,進一步豐富了這裡的人文景觀,給後人留下了許多名勝古蹟,讓今人有幸領略到了大自然的神奇,以及人類無窮的智慧和潛力。

龍門洞山門上有一幅不知出自誰手的對聯,曰:“崖懸三十六洞洞洞通仙界,澗系二十四潭潭潭透幽境”,把龍門洞的奇妙絕倫和人文歷史表現得恰到好處。

道教聖地陝西龍門洞


在今天龍門洞的丘祖洞內有一個圓圓的石球,人稱磨性石。相傳,丘祖為了苦練心智和毅力,一心向道,歸本成真,他將石頭每天從洞裡滾下去又抱上來,再滾下去再抱上來,經年累月,不規則的石頭就磨成了圓球,丘祖的心性也修煉成真。

道教聖地陝西龍門洞


13年的修煉之後,丘祖顯示了其卓越的才幹和非凡的修道潛力。通過完善全真教,創建龍門派結束了當時中國道教雜亂無章五花八門派別林立的局面,從此中國道教正式形成了北宗全真教和南宗正一道兩大派別。

龍門洞出走之後,遊走北方,四處傳道,丘祖成為金朝、南宋和成吉思汗的重要人物,紛紛被央求治國安邦之策。

道教聖地陝西龍門洞

公元1221年,丘祖在他70歲那一年,親率18名弟子,取道蒙古新疆,開始萬里西行之路,赴成吉思汗之邀。丘祖告誡成吉思汗“不施殺,王天下,而不是霸天下”;繼而告知要“敬天愛民”,使成吉思汗放棄進攻中原大肆屠城的打算。

道教聖地陝西龍門洞


清朝乾隆帝有言“萬古長生,不用餐霞求秘訣,遺言止殺,始知濟世有奇功”,說的正是丘處機。丘祖“抱石磨性”的故事,也就在人間流傳了下來。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