蝙蝠到底是何方“神聖”,是否應該被消滅?

自從2019年12月開始,新型冠狀病毒(2019-nCoV)以武漢為中心,向全國各地肆虐,目前確認感染新型冠狀病毒的人數已經超過萬人,病毒的源頭指向會飛的哺乳動物,那就是蝙蝠,所以,網上有許多聲音要“嚴懲”蝙蝠,今天我們姑且不論真正的元兇是不是蝙蝠,咱們只聊一聊蝙蝠到底是何方“神聖”。

蝙蝠到底是何方“神聖”,是否應該被消滅?

蝙蝠屬於翼手目,是唯一能持續飛翔的哺乳動物,有些地方俗稱“簷老鼠”。蝙蝠在全世界分佈廣泛,種類眾多,是動物中僅次於齧齒類動物的第二大類群,已知種類超過1200種,佔全世界哺乳動物所有物種的20%。最小的蝙蝠為分佈於東南亞的基蒂豬鼻蝙蝠,身長只有3釐米左右,翼展也只有15釐米左右,體重不超過3克,而最大的蝙蝠為馬來大狐蝠,翼展可達1.7米,體重可達1.6公斤,以水果為食。

大多數種類的蝙蝠棲息於熱帶和亞熱帶雨林或巖洞中,距離人類活動區域較遠,但是其超強的病毒攜帶能力一次又一次將其推到公眾面前。

蝙蝠到底是何方“神聖”,是否應該被消滅?

蝙蝠到底是何方“神聖”,是否應該被消滅?

蝙蝠自身具有強大的免疫力,真的可以稱為“活著的病毒庫”。現在新出現的人類傳染病中有75%起源於動物,其中包括蝙蝠。隨著人口迅速擴張,原本在自然區域物種開始適應人類的生活環境,與人類接觸不斷增加。研究表明,超過60%的新出現的傳染病是人畜共患病。蝙蝠也是潛在來源,它能傳播的病毒包括冠狀病毒、流感病毒、狂犬病病毒、埃博拉病毒等等。

蝙蝠到底是何方“神聖”,是否應該被消滅?

為什麼蝙蝠身上有這麼多致命的病毒,但是自己卻不會被傳染呢?

這是因為蝙蝠具有超強的DNA修復能力,修復基因在完成本職工作之外還能夠顯著抑制病毒的複製,起到保護自己不受病毒侵襲的作用。

百毒不侵,但是身藏百毒的蝙蝠應不應該被消滅?當然不應該!

蝙蝠是生態系統中的重要組成部分,全世界有1400種蝙蝠,我國就有約160約種蝙蝠。蝙蝠是夜行性昆蟲(其中許多是農業害蟲)的主要捕食者,它們中的一些種類還是植物的授粉者、種子傳播者等等。

蝙蝠到底是何方“神聖”,是否應該被消滅?

蝙蝠物種中許多以昆蟲為食,其中包括一些危害極大的農業害蟲。其他則以果實、花朵、花蜜等為食,間接為植物進行授粉,以確保植物正常生長供應人類和各種動物。

蝙蝠到底是何方“神聖”,是否應該被消滅?

當我們想到花朵授粉時,通常會想到蜜蜂和鳥類等。大多數人不知道蝙蝠在授粉中也扮演著重要角色。蝙蝠是熱帶氣候中非常重要的傳粉者,大多數訪花蝙蝠主要分佈於東南亞和太平洋島嶼。有些地區的植物更依賴蝙蝠的授粉,沒有蝙蝠的授粉,當地的生態系統可能會逐漸崩潰,因為植物無法正常生長為動物提供食物和庇護。

蝙蝠到底是何方“神聖”,是否應該被消滅?

蝙蝠雖沒有鳥類細長的喙和蜂類細長的口器,但它有很長的舌頭。蝙蝠傾向於授粉那些大而豔麗,白色或淺色的花,在夜間開放且有強烈的氣味。這與蜂類截然相反。

蝙蝠到底是何方“神聖”,是否應該被消滅?

在植物傳粉中可以說鳥和蜂類是上白班的,蝙蝠是上夜班的。我們都知道勤勞的小蜜蜂所做的事,但晚上蝙蝠也在做著同樣的事。每年有67科和約528種熱帶植物通過蝙蝠授粉,而其中300多種是水果植物。

榴蓮強烈的氣味,被譽為“世界上最臭的水果”,但它是東南亞重要經濟作物。2019年11月21日的最新研究證實三種蝙蝠為榴蓮花朵授粉,大長舌果蝠Eonycteris spelaea、中央狐蝠Pteropus alecto和西里伯斯利齒狐蝠Acerodon celebensis。

蝙蝠到底是何方“神聖”,是否應該被消滅?

研究者表示:“蝙蝠有助於維持森林生態平衡,並能為人們提供美味的榴蓮果實。更希望蘇拉威西島的居民認識到蝙蝠的重要性,避免獵食和破壞它們的棲息地。”

蝙蝠到底是何方“神聖”,是否應該被消滅?

罕見的鏟齒蝠Ptalalina genovensium僅分佈於秘魯,是秘魯幾種柱狀仙人掌的唯一蝙蝠傳粉者。

蝙蝠到底是何方“神聖”,是否應該被消滅?

東非大草原的猴麵包樹對於動物的生存至關重要,被稱為“非洲生命樹”。它幾乎完全依賴蝙蝠授粉。沒有蝙蝠,生命之樹可能會滅絕,威脅到地球上最豐富的生態系統之一。

蝙蝠到底是何方“神聖”,是否應該被消滅?

許多蝙蝠本質上是遷徙動物,它們與候鳥具有相同之處,可以飛行數千公里。蝙蝠食用植物果實同時也將種子擴散至各地,這保證了區域物種的多樣性。

蝙蝠到底是何方“神聖”,是否應該被消滅?

它傳播的種子比鳥類要多得多,許多蝙蝠傳播的是先鋒植物種子,是最早在惡劣環境中生長的種子。隨著這些植物的生長,其他對環境要求較高的植物才能生長。龍舌蘭酒是非常受歡迎的酒類,它來自龍舌蘭植物,蝙蝠負責了大多數種子的傳播。無花果、腰果等也仰仗蝙蝠傳播種子。

最後,我們說說為什麼蝙蝠不能吃?

蝙蝠到底是何方“神聖”,是否應該被消滅?

中國人很少吃蝙蝠,首先跟蝙蝠的分佈有關。

蝙蝠分為以水果為生的體型較大的果蝠,以及食蟲為生的小型蝙蝠,前者多生活在熱帶地區,比如東南亞、非洲,後者則遍佈全球。

而有食用蝙蝠習俗的民族,大多數吃的都是果蝠(肉多),也就是那些熱帶地區的國家。

蝙蝠到底是何方“神聖”,是否應該被消滅?

其次,中國人不吃蝙蝠也有證據。那就是中醫。

所謂“中國人什麼都吃,不能吃的就入藥”。

蝙蝠拉的翔,有一雅號叫“夜明砂”,據說吃了可以清肝明目,治療夜盲症。

它的樣子比較像中華丹,中國人吃起來也沒有什麼心理障礙。

蝙蝠到底是何方“神聖”,是否應該被消滅?

至於蝙蝠的肉本身,據說風乾後,吃了可以增強夜視能力,還可以治瘧疾。

在道教中,身為哺乳動物成功飛向天空的唯一獨苗,蝙蝠被賜予了“仙鼠”的名字。

各類道學書籍、志怪小說(如《抱朴子》等)上都說,五百歲的蝙蝠,是白色的,吃了可以成仙。

蝙蝠到底是何方“神聖”,是否應該被消滅?

總之,中國人對蝙蝠不是很熟悉,怎麼看都不像經常吃蝙蝠的樣子。

在我們的文化中,因為中國人喜歡玩諧音梗,而蝙蝠剛好名字裡帶一個“蝠”字,諧音“福”。於是蝙蝠從仙鼠搖身一變為祥瑞的象徵,在明清之際,大量出現於陶瓷、建築等裝飾上。

蝙蝠到底是何方“神聖”,是否應該被消滅?

北京的恭王府,就在雕欄畫棟間藏了9999只蝙蝠。

蝙蝠到底是何方“神聖”,是否應該被消滅?

初來北京的西方人,說不定會感到驚奇:崇拜蝙蝠,又崇拜龍,邪惡的東方力量實錘了?

今天,我們對待蝙蝠的愛憎,完全是西方式的。所以西方傳統中,因蝙蝠生活在陰暗洞穴中,叫聲淒厲,集群而居,故而象徵撒旦、女巫與吸血鬼的種種文化印象,就不必多言了。

因為厭惡與傳染病,蝙蝠也曾被有組織地撲殺。今天,翼手目已全部被列入《世界自然保護聯盟》(2016年)的瀕危物種紅色名錄。

不論是中西方,亦或者現代社會,我們對待蝙蝠的感情,都很不理性。

相較之,我們對待齧齒目,也就是老鼠這個物種的態度,就成熟得多。

首先,作為傳染病攜帶者,我們十分警惕老鼠。

西方“鼠疫”的慘痛教訓,已被寫入歷史課本,中國也有“老鼠過街人人喊打”等俗語。

老鼠是骯髒的,是大量病毒攜帶者的信息,早已於農業社會便植入我們的文化中,現代社會則成為了公共衛生基礎知識的一部分。

其次,老鼠也沒有因為仇恨被人類逼到死角,當然這也是因為人家生存能力太強。總之,倉鼠可以作為寵物,竹鼠可以作為食物,傑瑞鼠也可以上電視表演節目。

蝙蝠到底是何方“神聖”,是否應該被消滅?

而蝙蝠呢?我們對待蝙蝠的文化態度亟需重新構建。這絕不是一篇文章,或者幾篇科普就能解決的問題。

病毒偏愛蝙蝠。雖然從傳染疾病這點來說,老鼠可以和蝙蝠打一架,但我們實在是太太太不重視蝙蝠了,所以現代社會蝙蝠完勝老鼠。

SARS、MERS、埃博拉病毒、馬爾堡病毒、漢坦病毒……這些連環殺人狂的自然宿主,全都是蝙蝠。

病毒選擇蝙蝠作為自然宿主,再傳染給人類,有這麼幾種“優勢”。

第一點,蝙蝠種類多,分佈廣。

前面說過,就哺乳動物而言,它的種群數量僅次於齧齒動物,而且除兩極地區,以及個別太平洋島嶼外,蝙蝠的足跡遍佈全球。

哺乳動物的病比較好傳染給人類,所以除了老鼠,就得是蝙蝠了。

第二點,蝙蝠會飛。

蝙蝠是真會飛,而不是滑翔。

最近,老遊戲《瘟疫公司》衝上了蘋果app付費遊戲的第一名。玩過這個遊戲的都知道,鳥類傳播是瘟疫傳播的一個很重要的途徑,而蝙蝠就會。

第三點,蝙蝠群居。

有時候還是不同的品種住在一起。高興的時候幾百萬只一起住,彼此交換病毒,互通有無。

蝙蝠到底是何方“神聖”,是否應該被消滅?

科研人員已破譯的蝙蝠語言中,就有一句的意思是讓身邊的蝙蝠注意距離,別離我太近。

第四點,蝙蝠的免疫系統變異了。

蝙蝠和鳥類一樣,新陳代謝超級快,逐漸擁有了DNA損傷修復的能力。

為什麼擁有這個能力,可以理解為代謝高了,遺傳物質的損傷就更容易,而幾百萬年的進化,讓蝙蝠久病成醫,擁有了DNA損傷修復的能力。

因此它們攜帶上百種病毒飛行仍身體健康,卻能把病毒傳染給其他脆弱的哺乳動物,比如果子狸,比如人類。

如此來看古人把蝙蝠稱作“仙鼠”是有道理的,畢竟吃了就能昇天。

總結一句話:蝙蝠從來都不是傳統食材,只是它作為公共衛生安全的隱患,和老鼠一樣危險。

這次新型冠狀病毒導致的疫情的罪魁禍首我們無從而知,但是,最根本的根源是人類濫捕濫殺,非法運輸儲存以及食用野生動物。即便我們將蝙蝠滅絕,依然會因為貪慾引發其他可怕的病毒!目前,預防和消滅新型冠狀病毒已經成為重中之重的關鍵,當這場疫病過去,我們是否應該好好反思一下自身犯下的錯誤。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