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線漁醫良心分享!這份《江高區域全年病害防控指南》請收好

一線漁醫良心分享!這份《江高區域全年病害防控指南》請收好

(以上數據來自“2345天氣預報”歷史天氣記錄)

夏季水溫越高,羅非魚的鏈球菌病和叉尾鮰的急性爛鰓病越嚴重,但是整體病毒病、細菌性疾病和寄生蟲病減少;冬季水溫越低,熱帶魚發生凍傷和水黴病的幾率增加。

疾病最嚴重的的季節是3-5月以及11月,這些月份天氣相對沒有那麼穩定,雨水天氣增加,非常容易出現泛底和倒藻,並且這幾個月的水溫是大部分寄生蟲病、真菌病、細菌病和病毒病的最佳流行水溫。

11-4月,這種水溫20℃上下波動的月份,叉尾鮰經常會出現因為攝食過量造成的慢性消化道疾病(如腸套疊);11月是南風徹底向北風轉換的季節,那些平時不注重底質改良的魚塘,發生泛底、中毒和缺氧的風險非常高,這個月水溫的急劇下降也造成了病毒性疾病的高發。

一線漁醫良心分享!這份《江高區域全年病害防控指南》請收好

■ 患“熟身”病的加州鱸苗

2-4月是由北風轉南風的季節,頻繁的南北風向轉換,造成魚塘水溫和溶氧的急劇波動,加劇了病害的發生(如生魚爛身、加州鱸苗的熟身病),以及空氣溼度、氣壓、風力的大小劇烈變化,如回南天(空氣溼度高、氣壓低)、東風天(風力小、氣壓低)、南轉北(降雨、水溫降得快)等天氣,都是泛塘的高峰期;2-4月,春雷響、萬物長,這個季節池塘的生態環境是多變的,魚塘易出現以微型藻類(產氧力強)為主的水華水,氣泡病的發生非常普遍,包括大規格草魚都有氣泡病的發生,其主要原因還是這些魚發生了肝損傷,體表和鰓絲黏液不夠豐富,並且有貧血的問題,血液的載氧能力下降,造成魚漂浮於水體中上層,而表層水體的氣體非常容易出現過飽和,遇到特殊天氣魚體應激性脫黏給氣泡病的發生創造了條件(不夠光滑的體表有利於氣泡的附著),並且貧血的魚對血液當中氣體的代謝能力也非常差,血液中也會出現氣栓(這也是急速升溫的季節,拉網出現應激性死魚的一個主要因素),嚴重的氣泡病引起爛鰓和體表充血甚至爛身,與此微型藻類的抗逆性非常差,遇到南轉北天氣就容易出現倒藻,引起魚類缺氧、中毒等問題,還有一種就是以浮游動物(如輪蟲、枝角類和橈足類等)為主的水華水,這樣的魚塘產氧不足,藻類的淨化力弱,並且浮游動物耗氧,非常容易出現缺氧以及氨氮、亞鹽超標的問題。

一線漁醫良心分享!這份《江高區域全年病害防控指南》請收好

■ 輪蟲引起的橙色水華水

一線漁醫良心分享!這份《江高區域全年病害防控指南》請收好

一線漁醫良心分享!這份《江高區域全年病害防控指南》請收好

■ 低溫應激,造成羅非魚鰓絲黏液脫落,並且出現斜管蟲病

到了5月就進入了立夏時節,雖然雨水天氣還是比較多,但是相比於2-4月明顯減少,並且氣溫大幅上升,水溫基本上都在25℃以上了,從這個季節開始,如水黴和絲囊黴菌等真菌性疾病基本上不再發生,如生魚的爛身病也基本截止,當然水溫的大幅上升,魚體的消化酶活性穩步上升,如叉尾鮰的腸套疊症也截止了,但是整體病害還是非常嚴重的,尤其是病毒性疾病特別高發,如錦鯉的皰疹病毒病、鯉魚的浮腫病毒病、草魚出血病等。

進入6月,晴朗天氣為主,但是這個月份,白撞雨非常常見,並且具有明顯的規律,一般呈現上午晴天,下午或者傍晚下雨的情景,這種天氣對魚的生長非常不利,尤其是那些藻相不穩定的魚塘,基本上每天都有倒藻發生,還有底質不良的魚塘,泛底也是非常嚴重,部分魚塘已經開始有羅非魚鏈球菌病發生了,這個月也是錦鯉場分苗的季節,錦鯉苗的皰疹病毒病高發(主要症狀打瞌睡)。

一線漁醫良心分享!這份《江高區域全年病害防控指南》請收好

■ 患鏈球病的羅非魚

一線漁醫良心分享!這份《江高區域全年病害防控指南》請收好

一線漁醫良心分享!這份《江高區域全年病害防控指南》請收好

■ 皰疹病毒病造成錦鯉苗呈“打瞌睡”狀漂浮於水面,並且大量死亡


一線漁醫良心分享!這份《江高區域全年病害防控指南》請收好

■ 屬於枝角類的水溞


一線漁醫良心分享!這份《江高區域全年病害防控指南》請收好

■ 水體中過於豐富的橈足類劍水蚤,附著於鰓絲,引起鰓絲病變


到了7-9月,基本上以晴朗高溫天氣為主,主要出現的病害是羅非魚鏈球菌病和叉尾鮰的急性爛鰓病,但是7-9月也是颱風的高發季節,颱風來臨前往往出現低壓、高熱、無風天氣,魚塘特別容易發生缺氧,颱風的破壞力也是非常大的,經常造成電力設施的破壞,出現魚塘缺電,所以這個季節都最好配備發電機並且平時做好檢修和柴油配備工作,同時這個季節也是水災高發季,所以做好防逃措施也是非常有必要的;颱風到來了後,造成的魚塘倒藻、泛底、缺氧以及降溫造成的魚體應激,都是魚病的誘發因素,平時應加強魚的體質,做好抗應激工作。


進入10月,就到了全年養殖中的黃金期,這個季節的水溫大概在25-28℃左右,並且開始有北風天氣出現,基本上沒有什麼降雨,氣壓開始慢慢上升,魚塘的溶氧也較前幾個月有所上升,主要出現的問題是黃桿菌引起的叉尾鮰苗種爛頭、爛尾。


一線漁醫良心分享!這份《江高區域全年病害防控指南》請收好

■ 柱狀黃桿菌引起的斑點叉尾鮰苗種爛頭、爛尾

如果除卻寒潮天氣引起的熱帶魚凍傷,全年中病害最少的季節就是12月-1月,這個季節是天氣特別穩定,並且呈現的是持續的冷高壓北風天氣,基本上也不會有降雨發生,池塘的藻相非常穩定,魚塘溶氧非常高,由於水溫低這個季節飼料的投餵量非常低,水質相對穩定,只要不過量投餵,基本上叉尾鮰也不可能出現消化道疾病,但是這個季節卻是小瓜蟲病和水黴病的高發季節,對於底質不好的魚塘,要加強改底,同時給魚內服一些免疫增強劑和驅蟲的青蒿末,還是非常有必要的。

一線漁醫良心分享!這份《江高區域全年病害防控指南》請收好

一線漁醫良心分享!這份《江高區域全年病害防控指南》請收好


■ 患小瓜蟲病的斑點叉尾鮰

特別的低溫天氣,不僅會造成熱帶魚發生凍傷,也會造成羅非魚等出現應激性脫黏,應激性脫黏後魚體特別容易被斜管蟲感染,這也是加劇魚體鰓絲和皮膚損傷的一個因素,斜管蟲造成魚缺氧浮頭,也加劇了魚體被表層低溫水和空氣凍傷,進入一個惡性循環,所以遇到這種情況也得果斷地進行殺蟲工作;經過這麼多年的觀察,發現同水溫下被凍傷的羅非魚,基本上都是那些肝損傷嚴重的魚,這樣的魚基本上都處於貧血狀態,肝臟的肝糖原儲存不足,遇到應激後機體的產能抗應激力特別差,體表的黏液細胞得不到氣血的濡養,本身就非常稀少,一旦遇到降溫天氣就特別容易脫落,黏液脫落後就會被水黴和細菌感染,所以越冬前進行養肝補血工作顯得尤為重要。

一線漁醫良心分享!這份《江高區域全年病害防控指南》請收好


一線漁醫良心分享!這份《江高區域全年病害防控指南》請收好

一線漁醫良心分享!這份《江高區域全年病害防控指南》請收好

■ 肝損傷的草魚,氣泡病造成鰓絲和皮膚損傷後,被細菌感染出現爛鰓和赤皮。

一線漁醫良心分享!這份《江高區域全年病害防控指南》請收好

一線漁醫良心分享!這份《江高區域全年病害防控指南》請收好


■ 發生嚴重肝損傷和脂肪肝的羅非魚,在寒潮中最先被凍死,體表黏液脫落

還有一個要特別交待的問題,冬季水溫低,水體微生物的數量大幅減少,微生物對底部有機質的分解力下降,儘管12月-1月,飼料的日投餵量少,但這個長期積累的過程,塘底未得到分解的有機質數量也特別大,如果這個時候不採取一些氧化類底改進行氧化分解,到了2-3月,水溫回升期,這些有機質集中分解就會產生氧債和毒素(氨氮、亞鹽、硫化氫等),頻繁南北風向(密度流)以及底部氣體(如甲烷、硫化氫等)上冒引起泛底,造成豐富的有機質懸浮在水體中為浮游動物、寄生蟲、真菌和細菌的滋生創造了條件,水體缺氧和毒素的作用下,魚類發生病害的幾率非常高,所以越冬期間定期使用氧化類底改產品是非常有必要的。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