被冤枉成惡婦蕩女的潘金蓮,真實形象究竟是什麼樣的?

《水滸傳》這部充斥著男性陽剛之氣的英雄禮讚中,作者通過刻畫眾多女性形象以突出男性好漢的正面形象。在這同時,作者利用少而精巧的筆墨,塑造出明豔動人的典型女性形象潘金蓮。

被冤枉成惡婦蕩女的潘金蓮,真實形象究竟是什麼樣的?

據《金瓶梅》所寫,她是所有女子中生得最美,也最擅風月的一個。《金瓶梅》這個書名,一說是“金色的瓶子裡插著梅花”的意思,一說是由該書頭三號女角(潘金蓮、李瓶兒、龐春梅)的名字各取一字組成,顯然後一說更為通順。《水滸》裡的潘金蓮形象還比較單薄,《金瓶梅》裡的潘金蓮卻是一個極其豐滿、極其鮮活的藝術形象了。

被冤枉成惡婦蕩女的潘金蓮,真實形象究竟是什麼樣的?

在《金瓶梅》中,前面的部分與《水滸傳》大體類似。潘金蓮的淫蕩、狠毒、變態乃至於顛狂,令我們在驚詫之餘,也對潘金蓮的形象給出了最徹底和最後的定性。

潘金蓮出身很苦,父親是成衣匠,早死了,剩下母女二人。她九歲學彈唱,十五歲賣予張大戶,十八歲做妾。張大戶已年過六十,成親後不到一年就得病死了。潘金蓮無奈嫁給武大為妻,武大丑陋、懦弱,潘金蓮當然不滿意,怨恨連天。一個偶然的機會,她被生藥鋪的少東家流氓西門慶碰上了,西門慶驚為天人,託潘金蓮的鄰居媒婆王婆牽線,後兩人通姦,毒死了武大,接著被西門慶娶去,做了第五房侍妾。這好似全由環境所造成,但主要還是因為潘金蓮有些姿色,十分傲氣,直想高攀;又養成好吃懶做的惡習,所以完全忘了自己的階級出身,甘心出賣自己的靈魂,過那糜爛享受的生活。

被冤枉成惡婦蕩女的潘金蓮,真實形象究竟是什麼樣的?

潘金蓮從“糠籮”跳到“米籮”,為了爭寵,大耍手腕,使用奸計,先後害死李瓶兒的兒子、來旺家媳婦等人,最後西門慶也因她故意用數倍藥力的春藥而不到兩天就送了命。小說中的潘金蓮不僅奸毒、殘酷、刻薄、無恥,往往還以潑婦式的叫罵公然挑起爭端,用她潑辣的性格為她的爭鬥贏得市場。她肆無忌憚地大發脾氣、指桑罵槐地吼叫、不分場合地打罵,既打狗又打人,既罵婢又罵娘(第五十八回中就有潘金蓮罵她親孃潘姥姥的情景)。

被冤枉成惡婦蕩女的潘金蓮,真實形象究竟是什麼樣的?

雖說潘金蓮的這種變態潑辣性格在小說中比比皆是,但潘金蓮算是一個典型的代表。潘金蓮自身還存在著無窮慾望,這份慾望中包含著權欲和情慾。這一女性形象擁有強烈的抗爭意識和追求個人幸福感的勇氣,這在當時可以看做是女性意識的覺醒,但並未衝破傳統的束縛,最終在歷史上給世人留下了惡婦蕩女的不良印象。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