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代纏小腳的那些事兒,從“評頭論足”這個成語說起

封建社會對女性最大的摧殘,莫過於纏足了。不僅要纏,還整出一套審美標準來,把這種畸形的心理變得光明正大。

古代纏小腳的那些事兒,從“評頭論足”這個成語說起

“評頭論足”這個成語,我們現在用的話,覺得只是對一個人或者事物進行評論,略有貶義。其實仔細想想,這個詞兒就是在說古人評價議論纏足女子。不僅要面容姣好,一雙小腳也是美的象徵。

纏足怎麼來的就不細說了,但是封建社會並非所有人都會纏足。這事兒起源於宋代,明清比較繁盛。但是也有女子因為種種原因沒有纏足的。

那時候社會上普遍已經把小腳作為女子美貌的一個評價標準,所以大腳女子雖然沒有肢體上的痛苦,但卻時常會感到羞愧和自卑。

比如清末有人寫的歌謠中就有:“真小腳,要愛俏,吊起那羅裙格外高,便是無人來稱道,自己也要低頭看幾遭。”

所以說,膽子大的女子,甚至會在眾人面前“無意”中暴露自己的小腳,這樣就會引來一陣羨慕和誇讚。比如《金瓶梅》中,潘金蓮就“只在簾子下,一徑把那一對小金蓮做露出來,勾引的這夥人逐在門前。”

但是那些大腳的女子,就會想盡辦法遮遮掩掩,不讓人看出自己的小腳。比如說那時候北方習慣坐炕上,小腳的女子盤腿坐,就會故意把腳放在膝蓋上,讓人看見。大腳的女子呢,只能想盡辦法把腳壓在屁股下面,用衣服使勁遮掩著。

有一些大腳的女子還會故意裝小腳,本來腳比較大,會故意穿比較小一點的鞋子。有些還會把鞋子做成鞋底比鞋面小,這樣把腳擠在裡面,乍一看還真有小腳的感覺。如果走路的時候再假裝搖搖擺擺的樣子,那就更像了。

古代纏小腳的那些事兒,從“評頭論足”這個成語說起

其實那個時代男子是沒有多少機會看到女子小腳的,畢竟有封建禮教在那擺著,大多數女子都會把小腳藏在裙子裡,甚至連自己的鞋子都要小心的收藏好,避免被人看見。

對女子小腳“評頭論足”最多的,是那些上了年紀的婦女。她們沒事就會聚在一起,東家長西家短的,很快就會聊到年輕女子的小腳上。因為有經驗,所以一眼就能看出誰家姑娘的小腳纏的好看。

年輕女子們雖然避諱男人,但是對於年長的婦女,卻毫無避諱,經常按要求脫下鞋子,讓她們評論一下。有時候一群年齡相仿的女子聚在一起,也會找沒有男人的房間,互相聊聊小腳的話題,甚至會直接“上手”去摸一摸,比一比。

所以,那時候小腳是一種炫耀的資本。

但是,纏小腳是要遭大罪的。小時候痛苦不說,長大了也要一直纏著,放開的話就容易變形變大。而且纏的比較緊,也方便走路,猛地一鬆開,連路都很難走。所以,一般女子每天都要放開再纏緊兩次,當然,也有幹活的女子太忙,一次纏緊之後就縫上,幾天之後再纏一次。

古代纏小腳的那些事兒,從“評頭論足”這個成語說起

小腳雖然達到了那時候的審美,但是走路卻非常的困難。所謂的弱柳扶風,其實就是走路太難受,搖搖擺擺的樣子。很多女子不出門,原因就是根本走不了路。從屋裡走到花園,就已經累得氣喘吁吁。大門大戶的還好,有個丫鬟可以扶著,出門可以坐轎子。

要是一般家庭或者是種田勞動的家庭,那就麻煩大了。很多經常幹活的女子甚至只能用膝蓋跪在地方幹活,打掃衛生、割稻插秧等等,都是極端痛苦的。

所以說纏足是對女性最大的摧殘,一個畸形的審美觀,非要強加給女性,這是封建社會最大的悲哀了。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