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家》的房似錦真的有那麼讓你討厭嗎?那可能是你沒經歷過貧窮

《安家》的房似錦真的有那麼讓你討厭嗎?那可能是你沒經歷過貧窮

我很喜歡《安家》這部電視劇,不僅是房產中介這份職業勾起了我的回憶,其中的每個人物更是讓我深有體會。

尤其讓我喜歡的是被網友罵的最慘的女主角房似錦。

房似錦非常不討人喜歡,在這個安逸的、每天早上會散漫唱歌的團隊中,她拼了命的去開單、賺錢。這麼一個喜歡錢財的人,與這個‘超脫錢財’的團隊總是顯得格格不入。

我讀小學的時候也曾經這麼格格不入,那是每次春遊秋遊的時候,老師要我們交100塊錢的活動費,我們家交不起,於是每次春遊秋遊我只能一個人待在班裡發一整天呆。

那幾個頑皮的同學總是因為此事而嘲笑我,把我排斥在班級這個團隊之外,罵我不合群,罵我太孤僻。

房似錦出生農村,從小沒吃過一頓飽飯,好不容易邊工作邊讀書進了社會,又不斷地被家中的媽媽和弟弟吸光了錢財。於是她只能拼命的賺錢,拼命的工作。

《安家》的房似錦真的有那麼讓你討厭嗎?那可能是你沒經歷過貧窮

同樣的貧窮,讓我對她有了天生的親近感。

那些罵我們的人,小時候肯定沒有我們窮。

《安家》的房似錦真的有那麼讓你討厭嗎?那可能是你沒經歷過貧窮

貧窮有時候比我們想象的更令人絕望。

前段時間一則新聞揪起了全國人民的心:

河南鄧州一位初三的小女孩因為家境貧窮,買不起手機上網課,‘賭氣’之下服藥自殺。好在搶救及時,女孩脫離了生命危險。

經過調查,女孩一家五口人,姐姐上高一,弟弟六年級,媽媽患有精神疾病,一家五口人全靠左腿殘疾的父親縫補鞋子來艱難維持生活。

此次疫情三個孩子都要上網課,她的父親東拼西湊只能買來一部手機。一部手機三個孩子用,於是女孩沒能按時聽課。

面對老師和同學們的質疑,女孩一時想不開,就吞食了母親的治療藥物。

說是‘賭氣’,我還是覺得有些用詞不當。因為女孩家中的貧窮伴隨著她的成長,這種貧困讓女孩長期置身於質疑與嘲笑之中。

誰也不敢保證女孩做出這種絕望的決定,真的只是一氣之下嗎?

《安家》的房似錦真的有那麼讓你討厭嗎?那可能是你沒經歷過貧窮

偉大的挪威劇作家易卜生說過:

金錢能夠買來食物,卻買不來食慾;金錢能夠買來藥品,卻買不來健康;金錢能夠買來熟人,卻買不來朋友。金錢能夠帶來奉承,卻帶不來信賴。

可是有些人不需要食慾,他們連食物都沒有;有些人不光沒有健康,也沒有藥品;有錢才有資格篩選朋友,沒錢的人處處都是敵人。

因為你沒窮過,才永遠不懂缺錢的滋味。

《安家》的房似錦真的有那麼讓你討厭嗎?那可能是你沒經歷過貧窮

知乎上有個問題讓我記憶猶新:

“火車硬座和臥鋪相差僅一百元,為什麼會有那麼多人選擇硬座?”

這個“僅”字實在用得妙!

妙在暴露了那麼多人不懂缺錢的感受。妙在那麼多人不懂得有時候幾十塊、幾百塊對於一些人而言也是一筆重要的花銷。

《安家》中的房似錦直到自己打工後,才吃到了人生的第一根冰淇淋。對於大部分人而言,一根冰淇淋不過就是幾塊錢而已,可對房似錦而言,那根冰淇淋就是她從小到大的夢想。

《安家》的房似錦真的有那麼讓你討厭嗎?那可能是你沒經歷過貧窮

我認識最堅強的一個女孩也是做地產的。

她從深圳帶一個客戶去惠州看房,然後在看的過程中客戶臨時有事開車走了,她是坐客戶車去的惠州,客戶走了,她就被孤零零的丟在了惠州。

這女孩剛來深圳不久,傻乎乎的,不知道從惠州也有到深圳的公交。於是為了省下那幾十塊的打車錢,生生走了6個多小時,直到天色漆黑,才走回了自己深圳的出租屋內。

第二天同事笑她,為了幾十塊錢又何必遭這個罪呢。她窘迫地說,這個月的生活費不多了。

那時候我就知道,幾十塊錢對於一些人來說就是一頓飯的錢。可對於某些人來說,幾十塊錢已經很多了。

這是不識人間疾苦的人永遠不懂的道理。

《安家》的房似錦真的有那麼讓你討厭嗎?那可能是你沒經歷過貧窮

我仍記得在我初中、高中那會,整個社會充斥著‘仇富’的心理,那時候人們笑話那些有錢人是‘土豪’,有錢但土的很,也各種看不起那些‘二代’們。

不知道什麼時候,社會風氣就悄然轉變了,從‘仇富’轉為了‘嫌貧’,就連‘土豪’一詞,現在也變得褒義大於貶義。

《安家》的房似錦真的有那麼讓你討厭嗎?那可能是你沒經歷過貧窮

相親開口就談車房也不會再有人抨擊,現在反而成了常態,從羞於談錢到光明正大的要車要房被視為是新一代女性的進步。

針對一些窮人的言論也越來越激烈:

“窮人之所以窮,是因為他們有【窮人思維】”

“他們窮是因為他們不努力”

“你這麼窮,還怎麼好意思結婚、生小孩,還生兩個”

“是否應該取消對窮人的補貼和福利以激勵他們上進?”

窮人之所以窮,真的是因為窮人不夠努力,或是陷入所謂的窮人思維嗎?

早在1998年,一位美國的精英人士芭芭拉·艾倫瑞克為了驗證這一點,她拋棄了自己之前的身份,和朋友斷絕一切聯繫。想看看能否憑藉自己過人的能力,來擺脫底層的生活。

她在不同的城市換了多種工作,服務員、清潔工、老人服務、零售,隨著日漸上漲的生活成本,她發現自己陷入了一個掙不脫的死局。

為了省錢,只能住在偏遠的地方,從而花費大量時間在路上,因此沒有時間提升自己,自己只能繼續從事各種勞苦價廉的工作。

《安家》的房似錦真的有那麼讓你討厭嗎?那可能是你沒經歷過貧窮

後來,芭芭拉·艾倫瑞克寫了一本書叫《我在底層的生活》,書的最後寫道:

對窮人來講,請不要談詩和遠方,因為他們只有眼前的苟且。

在絕大多數時候,僅僅靠自己的努力,窮人,是很難改變命運的。

《安家》的房似錦真的有那麼讓你討厭嗎?那可能是你沒經歷過貧窮

其實對於“努力工作就會成功”“只要你努力,沒有不賺錢”這類的雞湯我是認同的。

畢竟聽聽激勵的話,做些激勵的事,總比躺著要好。

但千萬不要妄求別人能夠理解你的貧窮。

當你努力賺錢時,總會有人會在旁邊喝著奶茶教育你:

錢是王八蛋,生活是自己的,要學會享受生活,不要只一味地賺錢。

《安家》的房似錦真的有那麼讓你討厭嗎?那可能是你沒經歷過貧窮

不要罵這些人,因為他們沒經歷過貧窮。

他們只是把你認為的‘冷嘲熱諷’當作金律良言來勸誡你。他們可能也是好心,但只有當他們往後遇到了缺錢的階段,才會懂得該不該放棄‘享受生活’。

才20多歲,你還沒到享受的年紀。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