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ye!長袍馬褂:「開眼看東方」的西方如何界定中國元素

在某次授課時,我曾給學生播放了《功夫熊貓》的片段,有個孩子一本正經地問:為什麼在很多外國人眼中,中國的形象還是清朝時候的樣子?我想當然的回答:因為清朝距離我們的時代更接近呀。孩子復問:那為什麼不把華人聚居區叫「清人街」或者「華人街」,而是叫「唐人街」呢?——這真是一個值得推敲的問題。

bye!長袍馬褂:「開眼看東方」的西方如何界定中國元素

東方夢工廠《功夫熊貓》中的角色造型取材自中國清末人物造型(圖源:網絡,侵刪,下同)


bye!長袍馬褂:「開眼看東方」的西方如何界定中國元素

2018年11月好萊塢曾有製片人宣稱將根據Evelyn McCune小說《武則天》改編電影,其概念海報卻是旗頭造型。

西方人眼中的中國元素,為什麼總抹不去長袍馬褂的刻板印象?這是一個簡單卻複雜的有趣問題。

從時間軸看,從大航海時代(15世紀末16世紀初)開始,到明末歐洲傳教士來華,近400年的時間,關於東方(中國)形象的文化輸出,起點正是明末清初。即將換裝的中國人,迎來了一批來自異域的觀察者。

人生若只如初見。從明萬曆朝開始,士大夫階層對傳教士(當時稱為“泰西儒士”)的到來普遍持歡迎態度——比如徐光啟與利瑪竇的相互瞭解和由此建立起的深厚友情可茲為證。且有充足史料證明,利瑪竇為代表的西方傳教士,經在朝官員的引薦,已面見過中國皇帝——利瑪竇通過大學士李之藻,向萬曆皇帝進獻了自鳴鐘和坤輿萬國全圖。

當時,流向歐洲的銅版畫顯示,寬衣博帶、蓄髮戴冠的形象,仍是中國人的常見形象。而傳教士也非常樂意穿戴漢人衣冠,將他們生活在大明皇帝照拂下的東亞生活剪影,源源不斷地送往千里之外的歐洲。

bye!長袍馬褂:「開眼看東方」的西方如何界定中國元素

利瑪竇(左)徐光啟(右)銅版畫。彼時中國人形象仍是冠帶袍服的明人形象,而利瑪竇也入鄉隨俗,穿戴儒服。


bye!長袍馬褂:「開眼看東方」的西方如何界定中國元素

《坤輿萬國全圖》(南京博物院藏,明萬曆三十六年彩色摹繪本)

可惜,彼時的中國大明,遭遇了一次艱難的“小冰期”,因氣候突變而誘發統治者採取一系列作死操作,一個經濟崩潰、政治動盪、軍事全面崩壞的朽爛局面,至此難挽。大明朝的不幸,終致東西方剛剛發芽的平等友誼之花,戛然枯萎。


bye!長袍馬褂:「開眼看東方」的西方如何界定中國元素

1649年,南明永曆帝曾派使節傳教士卜彌格和官員陳安德攜詔書前往羅馬向教皇求援,以抵抗清軍的進攻。

有意思的是,永曆帝攜全體南明皇室成員加入了羅馬天主教,皇太后王氏、皇后王氏和太子以及後宮嬪妃均受洗。雖然永曆帝本人並未受洗,但也接受了天主教信仰。永曆帝太子朱慈炫出生時受洗成為天主教徒,並取教名“當定”(Constantine,譯“君士坦丁”)。這個教名與羅馬帝國的君士坦丁大帝相同,永曆帝希望藉由該皇子的受洗與即位,使大明能如同羅馬帝國般,轉天主教為國教,復興帝國。永曆五年(1651年)朱慈炫封為皇太子,成為中國史上第一個改信基督信仰的太子。

1644年,對於東西方政治格局,均有「再造」的意義。

英國的議會軍通過馬斯頓荒原戰役(Battle of Marston Moor)奠定了「光榮革命」(Glorious Revolution)的最後決勝的基礎,一個新興的、龐大的「日不落帝國」即將衝破歐陸的束縛,橫空出世。

而彼時的中國,大一統二百七十六年的大明王朝在農民軍和清軍的雙重碾壓下,倉皇崩裂,佔據中原廣袤河山的漢族人民,再一次被異族的馬蹄掀翻在地。通過留守北京的歐洲傳教士的消息輸出,真正幫助西方建立起對中國以及中國宮廷概念的「始作俑者」,無可爭辯地落到了繼續統治中國二百六十八年、梳著「金錢鼠尾」、穿著「左衽衣」「馬蹄袖」的大清王朝身上。

在無法區分「漢人」「滿人」的歐洲,傳教士帶回的書信和插畫使得「開眼看東方」的歐洲人相信,那個古老的、富饒的東方國度,在歷經一場王朝革命後歸於平靜,梳著辮子、留著八字鬍的男人和梳著辮子、留著小腳的女人穿行於街市,一切本該如此。

這是一個充滿巧合的歷史起點。




刻板印象:清朝即中國


大致判斷,近代西方對東方的直觀印象應該成型、發展於清康雍乾三朝,成熟固化於清末民初時期。

從康熙朝開始,因為皇帝對傳教士的開明態度和允許他們出入禁苑和居住京城——比如湯若望、南懷仁等和康熙帝結下了亦君臣亦師生亦友人的關係。對「清朝即中國」的刻板形象,第一次通過傳教士的筆觸(向教廷彙報的書信、留下的銅版畫)得到了建設和鞏固。雍正朝對傳教士的態度,雖沒有康熙朝明朗,但熱衷在藝術世界獵趣的雍正帝,也難免會通過召見傳教士繪製自畫像,偶爾開下"洋葷",宮廷對傳教士還是持歡迎態度的。

bye!長袍馬褂:「開眼看東方」的西方如何界定中國元素

雍正帝洋裝像(圖源:網絡,侵刪,下同)


bye!長袍馬褂:「開眼看東方」的西方如何界定中國元素

《雍正王朝》電視劇展現的雍正帝扮洋裝造型

乾隆朝雖因為皇帝個人執念的原因,除了繪畫和建築(意大利傳教士郎世寧的畫作,開中國工筆與西方油畫結合的新風,圓明園遠瀛觀、海晏堂等建築也經其手參與設計),隔絕了與西方傳教士和西方國家在其他方面更近距離的接觸。直到英使馬戛爾尼來華時,有隨行人員繪製了多幅反映清王朝統治下的中國社會和宮廷圖景,才無意中開啟了近代中西方又一次較大規模的"文化輸出"。

bye!長袍馬褂:「開眼看東方」的西方如何界定中國元素

bye!長袍馬褂:「開眼看東方」的西方如何界定中國元素

bye!長袍馬褂:「開眼看東方」的西方如何界定中國元素

bye!長袍馬褂:「開眼看東方」的西方如何界定中國元素

以上畫作,源於1792年9月,以祝賀乾隆帝80大壽為名,英國政府任命馬戛爾尼為正使,喬治·斯當東為副使,出使中國;使團隨行畫師威廉·亞歷山大用寫實手法繪製了中國風土人情畫。此係列畫作成為18世紀西方瞭解中國的最早的形象資料,也成為西方關於東方景象的重要創作來源之一。

刻板印象:清末照相術的「硬傳播」


及至鴉片戰爭開埠通商,中國終於向西方世界打開了自由出入的大門。

至十九世紀末,伴隨攝影技術的出現,尤其是清王朝上層人物對「拍照」的熱衷(慈禧太后,恭親王,慶親王,李鴻章肖像照的廣泛傳播可茲為證)和中國各階層通過「華工」「留學生」「清廷駐外使節」「流亡者」等形象,以最大努力,幫助西方世界真正建立了關於「清朝即中國」的刻板印象。

bye!長袍馬褂:「開眼看東方」的西方如何界定中國元素

bye!長袍馬褂:「開眼看東方」的西方如何界定中國元素

bye!長袍馬褂:「開眼看東方」的西方如何界定中國元素

以上,為慈禧太后照片(老佛爺為西方世界瞭解中國貢獻了大量宮廷形象)(圖源:網絡,侵刪,下同)


bye!長袍馬褂:「開眼看東方」的西方如何界定中國元素


bye!長袍馬褂:「開眼看東方」的西方如何界定中國元素

以上,為恭親王奕訢照片(正是這位恭親王讓西方世界看到了中國宮廷生活之外,滿清貴族的日常生活)


bye!長袍馬褂:「開眼看東方」的西方如何界定中國元素

慶親王奕劻照片(這位王爺於政治了無建樹,但卻以貪汙納賄的名聲給西方人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bye!長袍馬褂:「開眼看東方」的西方如何界定中國元素

慶親王抱著的孩子,是貝子載振,也是這位王爺歲已中年才得到的長子。


bye!長袍馬褂:「開眼看東方」的西方如何界定中國元素

bye!長袍馬褂:「開眼看東方」的西方如何界定中國元素

李鴻章照片(精神矍鑠的李中堂,歐洲列強的老朋友,為中國人藝術形象建立功不可沒)


bye!長袍馬褂:「開眼看東方」的西方如何界定中國元素

辛亥革命時期南北和談南方代表伍廷芳在擔任駐美公使期間的照片。

bye!長袍馬褂:「開眼看東方」的西方如何界定中國元素

伍廷芳在芝加哥參加外交活動照片

伍廷芳曾被被清廷命為出使美國、西班牙、秘魯公使,後來代表南方政府主持過南北議和,老先生一生大節不虧,為國人在西方人眼中塑造了開明紳士的形象。

bye!長袍馬褂:「開眼看東方」的西方如何界定中國元素

1909年孫中山在倫敦與吳稚暉父子合影留念

1896年孫中山先生流亡英國時曾遭清政府駐英國公使館陰謀綁架,險遭殺害;後經其在香港西醫書院學習時的英國老師康德黎等人的全力營救,終於脫險獲得釋放。孫中山獲釋後即寫了一篇蒙難經歷的自述,這就是當時聞名國際政壇的《倫敦蒙難記》。這是孫中山唯一的紀實散文著作,曾轟動歐美,威懾清廷,為辛亥革命埋下了海外第一顆火種。

bye!長袍馬褂:「開眼看東方」的西方如何界定中國元素

bye!長袍馬褂:「開眼看東方」的西方如何界定中國元素

以上,康有為在美國芝加哥時的照片

康有為於1898年,戊戌變法失敗後逃往日本,後遊歷列國,假奉衣帶詔而為私利行私事,人品低劣處為史家所詬病,對於中國政治"流亡者"的形象增添了並不光彩的一筆。

bye!長袍馬褂:「開眼看東方」的西方如何界定中國元素

中國第一批留學生啟程赴美

1868年初,容閎向清朝提出選派少年出洋留學的計劃。1872年8月11日陳蘭彬、容閎率領第一批學生梁郭彥、詹天佑等30人啟程赴美。這些孩子或許不知道,他們的未來,將為中國的形象留下濃墨重彩的筆觸。

bye!長袍馬褂:「開眼看東方」的西方如何界定中國元素

1850年在美國加州的淘金華工照片。


bye!長袍馬褂:「開眼看東方」的西方如何界定中國元素

在美修鐵路的中國勞工照片(他們的後代,為美國社會的發展貢獻了令人歎為觀止的力量)


刻板印象:隔絕缺形象


在上世紀30年代,國民政府曾提出「新生活運動」,意圖重塑國民形象。用蔣介石自己的話來說,這是國民黨於30年代所推出的一場「精神方面的重大戰爭」。但在西方關於「中國即清朝」的「刻板印象」和由此帶來的種族偏見中,滿清妝容與服飾帶來的符號意義,早已內化為近代遭受列強蹂躪的中國人的「國民性」標籤:畏縮、侷促、自私、陰鬱……由此可見,弱國無外交,亦無「國家形象」。

bye!長袍馬褂:「開眼看東方」的西方如何界定中國元素

20世紀30年代蔣介石和宋美齡聯手發動新生活運動(圖源:網絡,侵刪,下同)


bye!長袍馬褂:「開眼看東方」的西方如何界定中國元素

1934年12月,江蘇吳縣旅業職業工會新生活運動業餘服務團在閶門石路留影


bye!長袍馬褂:「開眼看東方」的西方如何界定中國元素

30年代上海櫥窗裡的西方文明(奧地利畫家弗利德里希·希夫Friedrich Schiff 作品)


bye!長袍馬褂:「開眼看東方」的西方如何界定中國元素

題為A Statue for Our Harbor 的漫畫

從1910年到1940年,位於舊金山灣埃利斯島移民站默默見證了大約175000名中國移民被拘留和審查的歷史。這幅漫畫是當時歷史的寫照。其塑像被有意塑造成蓄辮、手持旱菸管的中國男人形象,其背後寫有"骯髒""不道德"等汙衊詞。

1949年的到來,神州鼎革,破舊立新。中國人真正剪掉了心中的「辮子」,國民精神煥然一新,中國出現了「全國一片紅,人人做新人」的亙古未有的局面。

但「牆內開花,牆外不香」,因意識形態的隔絕和出於陣營間的敵對情緒,西方對中國人形象的描摹,不僅沒有得到進一步的更新,相反,在偏執狹隘的道路上繼續走遠——比如在冷戰時期以及其後的很長時間裡,中國被美國視為敵對陣營的一員,因此在許多好萊塢電影裡,中國或中國人都在幹壞事,是陰謀的策源地,壞蛋們大多長了張東方面孔。

而改革開放以後的中國,給了西方更多坦然從容的形象,卻也很難在短時期內,建立並找到如長袍馬褂那般,可以直觀表達、無需解釋的符號。這既歸因於西方的忽視和慣性,也有我們四十年來自身形象建設的責任。




極端案例:傅滿洲的故事


在西方的普遍印象中,留辮蓄鬚(尤其是八字鬍)已經是中國男人的標配。

而清室既屋,民國更始,中國人的「長袍馬褂配禮帽」「開衩旗袍配高跟」的中西合璧形象,不僅沒有刷新西方對中國的觀感,相反,清代留給西方的「審美記憶」在歷史的延續中,加重了它的慣性——

bye!長袍馬褂:「開眼看東方」的西方如何界定中國元素

bye!長袍馬褂:「開眼看東方」的西方如何界定中國元素

bye!長袍馬褂:「開眼看東方」的西方如何界定中國元素

以上,傅滿洲造型。(該形象被視為「辱華觀念」中典型的「東方歹徒形象」)(圖源:網絡,侵刪,下同)

「傅滿洲」的出現,即是這種「刻板印象」最典型、也是最極端的案例。

這個留著八字鬍,面容詭異的亞洲男人,是英國小說家薩克斯·羅默創作的傅滿洲系列小說中的虛構人物,被稱為「史上最邪惡的亞洲人」,長期被西方視為中國人奸詐取巧的象徵。

據記錄,該系列小說在1920年代的美國取得很大成功,導致後來有大量文學影視作品都以傅滿洲為原本進行人物創作:除傅滿洲系列的十餘部小說外,還有十餘部電影以傅滿洲為主角,傅滿洲也以配角出現在許多電影中。

在“傅滿洲”系列的小說和電影中,一個名為Denis Nayland Smith的白人被設定為英雄——此人是一個福爾摩斯式的英雄偵探,一次次粉碎了傅滿洲毀滅西方的陰謀,拯救了白人的世界;可故事又設定“傅滿洲”總能一次次“復生”,從而繼續發酵西方人的“黃禍恐慌”,產生更多賺錢的創作題材。

bye!長袍馬褂:「開眼看東方」的西方如何界定中國元素

“傅滿洲”故事的叫座,吸引了當時還被稱為“亞特拉斯漫畫”的漫威公司的關注。可由於漫威沒有拿下“傅滿洲”的使用權,在上世紀50年代的冷戰背景下,漫威公司元老級靈魂人物Stan Lee便要求旗下漫畫家創作了一個類似“傅滿洲”的人物,直譯為“黃色魔爪”(Yellow Claw),一個同樣意圖毀滅西方白人世界的“黃種人惡魔”。

不過這個版本的“偽·傅滿洲”略有不同:他的對手是一個為美國FBI工作的華裔探員。以夷制夷的東方智慧,西方電影工業活學活用。

bye!長袍馬褂:「開眼看東方」的西方如何界定中國元素


bye!長袍馬褂:「開眼看東方」的西方如何界定中國元素

如今,傅滿洲的兒子即將登堂入室,成為漫威的又一位新的超級英雄——傅滿洲有了一個精通中國功夫,且外貌特徵與李小龍非常相似的“超級英雄”兒子,名叫“上氣”。

bye!長袍馬褂:「開眼看東方」的西方如何界定中國元素

以上,傅滿洲系列漫畫




必須承認,西方和中國不與時俱進地正眼相看,那是“不科學”的。

近十年間,中國的崛起使得包括美國在內的西方電影工業,不得不正視中國,從傅滿洲到《2012》中拯救人類的中國製“諾亞方舟”和《地心引力》中唯一靠譜的空間站“天宮”和“神舟”飛船,西方正重新通過電影,開始近距離認識一個當代的、現實的中國——

與冷戰時期截然不同的是,比如在《2012》《火星救援》裡,中國成了拯救者,成了人類逃生行動的有話語權的國家之一;在《地心引力》裡,“天宮”、“神舟”等代表國家實力的高科技出場,刷新了習慣性的中國認知。科幻打怪片《環太平洋》中,總擊殺怪獸數量戰績排名世界第二的中國機甲“暴風赤紅”,令人眼前一亮。

關於長袍馬褂的偏見,正被剝離出西方對中國元素的設計。願開放的西方和開放的中國再度平視對方,讓中國元素更加寫實、更加尊重當下。

bye!長袍馬褂:「開眼看東方」的西方如何界定中國元素

電影《2012》中國西藏成了人類重新開始的地方(圖源:網絡,侵刪,下同)


bye!長袍馬褂:「開眼看東方」的西方如何界定中國元素

電影《火星救援》中決定實施救援計劃的中國代表


bye!長袍馬褂:「開眼看東方」的西方如何界定中國元素

電影《地心引力》中的中國空間站“天宮一號”


bye!長袍馬褂:「開眼看東方」的西方如何界定中國元素

電影《環太平洋》中國機甲“暴風赤紅”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