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宜市茶山鎮——這個平田村路岔坪烈士墓背後的故事

茶山現存有兩座革命烈士紀念墓,一座為茶山鎮水口(文昌廟路口)比較知名的的楊品琛的革命烈士墓。另一座,它在茶山的平田村路岔平一戶張姓人家的路邊附近。2020年1月份作者親自到現場探訪了一下。


信宜市茶山鎮——這個平田村路岔坪烈士墓背後的故事

茶山鎮平田村路岔平革命烈士墓現狀

只見墓碑顯示為1993年清明節由平田管理區重修,部分當時捐資的功德碑已殘破在一旁。裡面安靜的睡著兩位外籍烈士。熊飛(原名:熊宜武)和亞黎, 根據信宜縣誌1080頁 外籍烈士篇 記載 熊飛(原名熊宜武)男(1925-1948.6.26)廣東省高州縣人 1947年參加革命,是武工隊人員 1948年6月26日在茶山平田芋莢塘戰鬥中犧牲 亞黎 男 廣東省遂溪縣人(現屬湛江地區) 是南路人民解放軍東征部隊戰士, 1948年8月中旬留下茶山養傷,被國民黨保長強推下水浸死。


信宜市茶山鎮——這個平田村路岔坪烈士墓背後的故事

信宜縣誌1080頁 外籍烈士篇 相關的記載

關於熊飛烈士犧牲故事有兩說,第一種說法來源為茶山白木地區當年與熊飛一同參與轉移到芋莢塘,並與國民黨反動勢力戰鬥的相關革命人員在76年後為寫平反申請書而描述的回憶材料,內容大都為當時參與游擊隊的人員口述。另一說為信宜市委黨史研究室主編的《雲開春雷》1998年 由信宜市人民印刷廠 裡面有兩則故事報道。兩份資料特地放出,以供大家參考。

信宜市茶山鎮——這個平田村路岔坪烈士墓背後的故事

墓碑上顯示的相關信息

第一個故事版本出處為白木地區當時參加解放戰爭時期的革命同志,在76年後為寫關於平反的申請報告書而回憶的部分材料。當時為部分隊員寫平反申述書的文書工作人為當時白木小學教師韋柏盛老師(後擔任白木小學的校長,現已退休)


信宜市茶山鎮——這個平田村路岔坪烈士墓背後的故事

茶山鎮平田村路岔平革命烈士墓位置

記錄人:韋柏盛 資料整理校正:梁罡烙

1948年的某月一個晚上,凌晨3點,信宜縣茶山鄉中共地下游擊隊員在王國強、葉錦、羅強的帶領下,熊飛與當地參加革命的冼桂芬、韋紹和、韋義務、韋家學、韋家英、楊品琛等人從茶山鄉周埇上旺埇瓦廠(楊品琛游擊隊聯絡點)剛轉移到平田村芋莢塘鄧姓大屋(游擊隊聯絡處) 。當時,國民黨反動勢力張佐治警察局長(綽號:鬍鬚張)組建了一支“剿共大隊”,對錦衣、白木、平田的革命鋸點進行地毯式掃蕩。給當時的革命工作帶來很大的困擾。凌晨5點,正在革命游擊隊員們在芋莢塘聯絡點針對這支“剿共大隊”討論反掃蕩策略時。在屋外放哨的哨兵突然發現周圍山崗似乎堆疊著模糊的影子。後被發現為鬍鬚張的偽兵。葉錦、王國強、熊飛當機立斷火速決定讓大夥四處分散突圍,並率先拔出手槍進行反擊。其中冼桂芬從屋背坑窿撤退時,順勢藏在坑窿的一棵大芒下面,國民黨偽兵在搜索時,一刺刀一刺刀的從上面刺下來,但隱藏得體沒有被發現。熊飛從橫路撤退時,走時忘了拿花名冊。當他拿到花名冊衝回到橫路時!有一條風吹倒的木擋住了去路導致他小腿也中了一槍。由於得知自己撤退無望,他把花名冊迅速的撕下來吞到肚子裡。後來他被捕後,被押到屋內。張佐治(鬍鬚張)對熊飛嚴刑拷打,使勁各種手段仍未得逞。於是他惱羞成怒當即殺害了熊飛同志,並殘忍地把熊飛的頭斬下來並放在大廳的一個方桌上。除了信宜縣誌所說的資料,另外一說亞黎烈士為當時是芋莢塘突圍戰鬥的一員,本地游擊隊同志憑著對地形環境的熟悉,都已安全地轉移撤退。但亞黎同志由於幾天的轉移,走散後對環境不熟悉疲憊加飢餓體力不支,爬到平田石廟(這間廟在河壩對面)被發現舉報,然後被一名平田地區韋姓(綽號大啷狗)的保長推下河浸死。


信宜市茶山鎮——這個平田村路岔坪烈士墓背後的故事

烈士墓前殘缺的捐款功德碑 可依稀看出名字


第二個故事版本為信宜市委黨史研究室主編的《雲開春雷》1998年 由信宜市人民印刷廠《雲開春雷》206-209頁描述:


信宜市茶山鎮——這個平田村路岔坪烈士墓背後的故事

雲開春雷封面 1998年 由信宜市人民印刷廠出版


熊飛革命故事兩則

在信宜市茶山鎮芋莢塘村的山坡上,青松翠柏環繞著座墳墓,這座墓就是為信宜革命慷慨解囊,最後獻出了寶貴生命的熊飛烈士,這裡傳頌著兩個動人的故事。

為革命慷慨解囊

能飛何許人也?

熊飛原名熊宜武,高州城人,生於1923年。1946年熊飛考進香港達德學院,在校期間,他閱讀了馬克思主義的書刊,受到馬克思主義思想的薰陶;同時,他又親眼目睹國民黨反動派腐敗無能,特別是蔣介石破壞停戰協定,蓄意挑起內戰,造成民不聊生,更加堅定了他參加革命的決心。

1947年秋,熊飛毅然放棄學業,從香港回到茂名(高州)尋找黨組織。

一天傍晚,熊飛揹著行李,風塵撲撲地回來,全家都驚呆了。

唯有熊飛的大佬熊夏武有點喜出望外,想不到多次寫信要求參加革命的細佬這麼快就回到。

兄弟二人在書房相談,格外親熱。從家事談到國事、談到世界之事,無所不談。在談話中,夏武試探地說:“宜武,革命這件事非同小可,革命要流血犧牲的,你要慎重考慮啊!“

“千里迢迢回到家鄉,目的就是參加革命,我的決心已定,我向您證:我不管前面是刀山火海,還是萬丈深淵,我將勇往直前,義無反顧,死而後已!”細佬的說話深深感動了大佬,夏武緊緊地握著細佬的手說:好吧!今晚與你一起去見黨組織的領導人。

晚上,熊夏武兄弟二人瞞著父母,在高州一中的圖書館裡見到了高州城區學校黨組織領導人湯志道。經黨組織研究,同意熊宜武參加革命組織,並改名為熊飛,根據他本人的請求分配到茂北武工隊工作。他在武工隊裡機智靈活、作戰勇敢,拔“釘子”,鎮壓反動保長等革命行動特別出色,1947年便加入了共產黨組織。

信宜市茶山鎮——這個平田村路岔坪烈士墓背後的故事

香港達德學院是1940年代末中國共產黨在香港建立的大專院校,由周恩來和董必武指導創辦。

1948年初,中國人民解放軍已轉入戰略進攻階段,革命形勢已發生了根本的變化,各地革命鬥爭風起雲湧。中共茂電信地工委決定派遣武裝骨幹進入信宜,加強信宜的武裝鬥爭,熊飛被調到錢排、茶山一帶開展革命活動。但由於敵人作垂死掙扎,實行“保甲連坐”制,封鎖特別嚴,武工隊不但活動困難,而且連吃飯、活動經費都十分緊張。在這困難的時刻,熊飛不但想到點子,而且做到點子上。2月的一個晚上,熊飛從信宜趕回老家,立即叫大佬到書房商量此事。

熊飛把目前武工隊活動經費緊張,準備變賣祖田(熊飛已過繼伯父,祖田即是伯父的田),籌款以應急需的心事告訴夏武。

“賣祖田?祖田是你繼父母祖輩的遺產,他們怎肯賣呢?

夏武對此事沒有多大信心。

“大佬,我有個辦法,你謊稱我讀書的學院要多收各種費用,要急需籌一大筆款付去,否則,他會中途綴學。”熊飛滿有信心地說。

“好,這樣的辦法好,你契父的思想我幫做。”夏武充滿著希望說

熊飛的契父在夏武左算右說下終於同意把部分祖田賣掉,獲款1000多萬元(國民黨關金券),連同家藏金磚16塊(共重1斤6兩)全部交給夏武,叫夏武親自帶往香港。熊飛收到大佬轉來契父的金錢以及把家中收藏的左輪手槍一支、子彈30多發全部交給黨組織。熊飛這一舉,及時解決了艱難時期的軍需之急,為茂電信的武裝鬥爭作出了積極的貢獻。


信宜市茶山鎮——這個平田村路岔坪烈士墓背後的故事

關金券全稱為“海關金單位兌換券”。簡稱“關金”


捨身護友

1948年6月下旬,國民黨反動派在茶山這帶地方進行三番四次的掃蕩,燒屋捉人,追捕共產黨武工隊。

一天晚上,武工隊組長熊飛率領的武工隊在鄧家祥的家裡開會,突然,武工隊的一個哨兵回來報告:“熊組長,不好了!國民黨上百人已包圍過來了。”

“同志們,情況突變,你們馬上從後門突圍出去,我在前門掩護。”熊飛當機立斷作好安排。

“組長,你……你不能留下,讓我來掩護,你帶隊突圍。”幾個武工隊員爭著走到前門。

“這是命令!,你們趕快撤退。”說畢,熊飛抽出兩支駁殼槍三步並作兩步衝到前門。

這時,大股敵人已逼近大門,為了阻擊敵人讓武工隊得以脫身,熊飛打開窗向敵人連發幾槍,嚇得敵人伏在地上不敢動彈。過了一陣,敵人又立刻撲上來,機槍猛烈向鄧家祥屋內掃射。頓時,槍聲大作,瓦礫遍地。熊飛躲在牆角,任由敵人射擊,意在消耗敵人的彈藥。待敵槍聲稍停,熊飛又跑到另一邊開槍還擊,讓敵人搞不清屋內的虛實。“打!把“共匪”全部消滅!”一個隊長模樣的傢伙舉起手槍吆喝。又是一陣炮火,敵人在火力的掩護下已逼到大門,熊飛看見武工隊員已脫險進入後背山林,自己兩支手槍的子彈已打完,即快速撒到屋後窗口,準備跳窗脫險,但剛跳上窗口,被攻破大門入來的敵人開槍擊中,熊飛為掩護同志壯烈犧牲了。

敵人上當撲空後,遷怒於熊飛和群眾身上,敵人把村裡的群眾趕到鄧家祥的屋裡,四面架起機槍,殘暴地把熊飛烈士的頭割下來,掛在屋門口,屍體放在屋廳的方臺上,來了個屍首分家示眾,真是目不忍睹!但願熊飛的英靈長存!


信宜市茶山鎮——這個平田村路岔坪烈士墓背後的故事


信宜市茶山鎮——這個平田村路岔坪烈士墓背後的故事


信宜市茶山鎮——這個平田村路岔坪烈士墓背後的故事


信宜市茶山鎮——這個平田村路岔坪烈士墓背後的故事


參考資料:信宜縣誌 外籍烈士篇:P1085

《雲開春雷》1998年 信宜市委黨史研究室主編 信宜市人民印刷廠出版 P206-209頁面

特別鳴謝:信宜市茶山鎮白木壙面村 韋柏盛先生(原白木小學校長,現已退休 歷史愛好者,曾參與茶山鎮白木村地區解放戰爭時期革命同志的資料收集的工作)為本文提供的部分書籍以及部分當時親歷此事的革命隊員口述的資料。

特別聲明:文章允許轉載,但需註明來源以及創作人。另未經作者同意,禁止將文章用於商業用途。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