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宜市茶山镇——这个平田村路岔坪烈士墓背后的故事

茶山现存有两座革命烈士纪念墓,一座为茶山镇水口(文昌庙路口)比较知名的的杨品琛的革命烈士墓。另一座,它在茶山的平田村路岔平一户张姓人家的路边附近。2020年1月份作者亲自到现场探访了一下。


信宜市茶山镇——这个平田村路岔坪烈士墓背后的故事

茶山镇平田村路岔平革命烈士墓现状

只见墓碑显示为1993年清明节由平田管理区重修,部分当时捐资的功德碑已残破在一旁。里面安静的睡着两位外籍烈士。熊飞(原名:熊宜武)和亚黎, 根据信宜县志1080页 外籍烈士篇 记载 熊飞(原名熊宜武)男(1925-1948.6.26)广东省高州县人 1947年参加革命,是武工队人员 1948年6月26日在茶山平田芋荚塘战斗中牺牲 亚黎 男 广东省遂溪县人(现属湛江地区) 是南路人民解放军东征部队战士, 1948年8月中旬留下茶山养伤,被国民党保长强推下水浸死。


信宜市茶山镇——这个平田村路岔坪烈士墓背后的故事

信宜县志1080页 外籍烈士篇 相关的记载

关于熊飞烈士牺牲故事有两说,第一种说法来源为茶山白木地区当年与熊飞一同参与转移到芋荚塘,并与国民党反动势力战斗的相关革命人员在76年后为写平反申请书而描述的回忆材料,内容大都为当时参与游击队的人员口述。另一说为信宜市委党史研究室主编的《云开春雷》1998年 由信宜市人民印刷厂 里面有两则故事报道。两份资料特地放出,以供大家参考。

信宜市茶山镇——这个平田村路岔坪烈士墓背后的故事

墓碑上显示的相关信息

第一个故事版本出处为白木地区当时参加解放战争时期的革命同志,在76年后为写关于平反的申请报告书而回忆的部分材料。当时为部分队员写平反申述书的文书工作人为当时白木小学教师韦柏盛老师(后担任白木小学的校长,现已退休)


信宜市茶山镇——这个平田村路岔坪烈士墓背后的故事

茶山镇平田村路岔平革命烈士墓位置

记录人:韦柏盛 资料整理校正:梁罡烙

1948年的某月一个晚上,凌晨3点,信宜县茶山乡中共地下游击队员在王国强、叶锦、罗强的带领下,熊飞与当地参加革命的冼桂芬、韦绍和、韦义务、韦家学、韦家英、杨品琛等人从茶山乡周埇上旺埇瓦厂(杨品琛游击队联络点)刚转移到平田村芋荚塘邓姓大屋(游击队联络处) 。当时,国民党反动势力张佐治警察局长(绰号:胡须张)组建了一支“剿共大队”,对锦衣、白木、平田的革命锯点进行地毯式扫荡。给当时的革命工作带来很大的困扰。凌晨5点,正在革命游击队员们在芋荚塘联络点针对这支“剿共大队”讨论反扫荡策略时。在屋外放哨的哨兵突然发现周围山岗似乎堆叠着模糊的影子。后被发现为胡须张的伪兵。叶锦、王国强、熊飞当机立断火速决定让大伙四处分散突围,并率先拔出手枪进行反击。其中冼桂芬从屋背坑窿撤退时,顺势藏在坑窿的一棵大芒下面,国民党伪兵在搜索时,一刺刀一刺刀的从上面刺下来,但隐藏得体没有被发现。熊飞从横路撤退时,走时忘了拿花名册。当他拿到花名册冲回到横路时!有一条风吹倒的木挡住了去路导致他小腿也中了一枪。由于得知自己撤退无望,他把花名册迅速的撕下来吞到肚子里。后来他被捕后,被押到屋内。张佐治(胡须张)对熊飞严刑拷打,使劲各种手段仍未得逞。于是他恼羞成怒当即杀害了熊飞同志,并残忍地把熊飞的头斩下来并放在大厅的一个方桌上。除了信宜县志所说的资料,另外一说亚黎烈士为当时是芋荚塘突围战斗的一员,本地游击队同志凭着对地形环境的熟悉,都已安全地转移撤退。但亚黎同志由于几天的转移,走散后对环境不熟悉疲惫加饥饿体力不支,爬到平田石庙(这间庙在河坝对面)被发现举报,然后被一名平田地区韦姓(绰号大啷狗)的保长推下河浸死。


信宜市茶山镇——这个平田村路岔坪烈士墓背后的故事

烈士墓前残缺的捐款功德碑 可依稀看出名字


第二个故事版本为信宜市委党史研究室主编的《云开春雷》1998年 由信宜市人民印刷厂《云开春雷》206-209页描述:


信宜市茶山镇——这个平田村路岔坪烈士墓背后的故事

云开春雷封面 1998年 由信宜市人民印刷厂出版


熊飞革命故事两则

在信宜市茶山镇芋荚塘村的山坡上,青松翠柏环绕着座坟墓,这座墓就是为信宜革命慷慨解囊,最后献出了宝贵生命的熊飞烈士,这里传颂着两个动人的故事。

为革命慷慨解囊

能飞何许人也?

熊飞原名熊宜武,高州城人,生于1923年。1946年熊飞考进香港达德学院,在校期间,他阅读了马克思主义的书刊,受到马克思主义思想的熏陶;同时,他又亲眼目睹国民党反动派腐败无能,特别是蒋介石破坏停战协定,蓄意挑起内战,造成民不聊生,更加坚定了他参加革命的决心。

1947年秋,熊飞毅然放弃学业,从香港回到茂名(高州)寻找党组织。

一天傍晚,熊飞背着行李,风尘扑扑地回来,全家都惊呆了。

唯有熊飞的大佬熊夏武有点喜出望外,想不到多次写信要求参加革命的细佬这么快就回到。

兄弟二人在书房相谈,格外亲热。从家事谈到国事、谈到世界之事,无所不谈。在谈话中,夏武试探地说:“宜武,革命这件事非同小可,革命要流血牺牲的,你要慎重考虑啊!“

“千里迢迢回到家乡,目的就是参加革命,我的决心已定,我向您证:我不管前面是刀山火海,还是万丈深渊,我将勇往直前,义无反顾,死而后已!”细佬的说话深深感动了大佬,夏武紧紧地握着细佬的手说:好吧!今晚与你一起去见党组织的领导人。

晚上,熊夏武兄弟二人瞒着父母,在高州一中的图书馆里见到了高州城区学校党组织领导人汤志道。经党组织研究,同意熊宜武参加革命组织,并改名为熊飞,根据他本人的请求分配到茂北武工队工作。他在武工队里机智灵活、作战勇敢,拔“钉子”,镇压反动保长等革命行动特别出色,1947年便加入了共产党组织。

信宜市茶山镇——这个平田村路岔坪烈士墓背后的故事

香港达德学院是1940年代末中国共产党在香港建立的大专院校,由周恩来和董必武指导创办。

1948年初,中国人民解放军已转入战略进攻阶段,革命形势已发生了根本的变化,各地革命斗争风起云涌。中共茂电信地工委决定派遣武装骨干进入信宜,加强信宜的武装斗争,熊飞被调到钱排、茶山一带开展革命活动。但由于敌人作垂死挣扎,实行“保甲连坐”制,封锁特别严,武工队不但活动困难,而且连吃饭、活动经费都十分紧张。在这困难的时刻,熊飞不但想到点子,而且做到点子上。2月的一个晚上,熊飞从信宜赶回老家,立即叫大佬到书房商量此事。

熊飞把目前武工队活动经费紧张,准备变卖祖田(熊飞已过继伯父,祖田即是伯父的田),筹款以应急需的心事告诉夏武。

“卖祖田?祖田是你继父母祖辈的遗产,他们怎肯卖呢?

夏武对此事没有多大信心。

“大佬,我有个办法,你谎称我读书的学院要多收各种费用,要急需筹一大笔款付去,否则,他会中途缀学。”熊飞满有信心地说。

“好,这样的办法好,你契父的思想我帮做。”夏武充满着希望说

熊飞的契父在夏武左算右说下终于同意把部分祖田卖掉,获款1000多万元(国民党关金券),连同家藏金砖16块(共重1斤6两)全部交给夏武,叫夏武亲自带往香港。熊飞收到大佬转来契父的金钱以及把家中收藏的左轮手枪一支、子弹30多发全部交给党组织。熊飞这一举,及时解决了艰难时期的军需之急,为茂电信的武装斗争作出了积极的贡献。


信宜市茶山镇——这个平田村路岔坪烈士墓背后的故事

关金券全称为“海关金单位兑换券”。简称“关金”


舍身护友

1948年6月下旬,国民党反动派在茶山这带地方进行三番四次的扫荡,烧屋捉人,追捕共产党武工队。

一天晚上,武工队组长熊飞率领的武工队在邓家祥的家里开会,突然,武工队的一个哨兵回来报告:“熊组长,不好了!国民党上百人已包围过来了。”

“同志们,情况突变,你们马上从后门突围出去,我在前门掩护。”熊飞当机立断作好安排。

“组长,你……你不能留下,让我来掩护,你带队突围。”几个武工队员争着走到前门。

“这是命令!,你们赶快撤退。”说毕,熊飞抽出两支驳壳枪三步并作两步冲到前门。

这时,大股敌人已逼近大门,为了阻击敌人让武工队得以脱身,熊飞打开窗向敌人连发几枪,吓得敌人伏在地上不敢动弹。过了一阵,敌人又立刻扑上来,机枪猛烈向邓家祥屋内扫射。顿时,枪声大作,瓦砾遍地。熊飞躲在墙角,任由敌人射击,意在消耗敌人的弹药。待敌枪声稍停,熊飞又跑到另一边开枪还击,让敌人搞不清屋内的虚实。“打!把“共匪”全部消灭!”一个队长模样的家伙举起手枪吆喝。又是一阵炮火,敌人在火力的掩护下已逼到大门,熊飞看见武工队员已脱险进入后背山林,自己两支手枪的子弹已打完,即快速撒到屋后窗口,准备跳窗脱险,但刚跳上窗口,被攻破大门入来的敌人开枪击中,熊飞为掩护同志壮烈牺牲了。

敌人上当扑空后,迁怒于熊飞和群众身上,敌人把村里的群众赶到邓家祥的屋里,四面架起机枪,残暴地把熊飞烈士的头割下来,挂在屋门口,尸体放在屋厅的方台上,来了个尸首分家示众,真是目不忍睹!但愿熊飞的英灵长存!


信宜市茶山镇——这个平田村路岔坪烈士墓背后的故事


信宜市茶山镇——这个平田村路岔坪烈士墓背后的故事


信宜市茶山镇——这个平田村路岔坪烈士墓背后的故事


信宜市茶山镇——这个平田村路岔坪烈士墓背后的故事


参考资料:信宜县志 外籍烈士篇:P1085

《云开春雷》1998年 信宜市委党史研究室主编 信宜市人民印刷厂出版 P206-209页面

特别鸣谢:信宜市茶山镇白木圹面村 韦柏盛先生(原白木小学校长,现已退休 历史爱好者,曾参与茶山镇白木村地区解放战争时期革命同志的资料收集的工作)为本文提供的部分书籍以及部分当时亲历此事的革命队员口述的资料。

特别声明:文章允许转载,但需注明来源以及创作人。另未经作者同意,禁止将文章用于商业用途。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