仿古俏色巧雕,他把多色料子玩得別有韻味

俏色巧雕仿古紋飾中的每一根線條都有自己獨特的韻律美,拆分開來再重新組合,在保留古代韻味的基礎上,用現代審美的眼光重新演繹,每一條紋路都有無限的可能。

仿古俏色巧雕,他把多色料子玩得別有韻味

玉雕是一面鏡子,每一件作品的雕刻都能清晰地看到自己的狀態。

——莫墨

“一開始做過山水、人物,擺件也嘗試過,但總覺得不是自己真正想做的東西。回想到中國文的古代器物上的紋飾,很喜歡,就想著能不能把古代紋飾應用到玉石雕刻中來。”有了想法以後,莫墨老師開始摸索。學習仿古紋飾需要大量的資料蒐集,莫墨甚至一個晚上翻閱了上千張古代紋飾的圖片,在對這些紋飾不斷的瞭解中,莫墨老師越發愛上了這些古老的“語言”。

作品不被時代落下,五年、十年,乃至更往後都有屬於自己傳承的亮點,是眾多玉雕人的創作追求。玉雕師莫墨正是抱著這樣的想法,在玉雕之路上不斷前行。

做玉雕,接觸、學習更多知識才能更好地創作,很早就意識到這個點的莫墨一直在保持學習的習慣,不斷學習各種知識。創立自己工作室後依舊如此,“海納百川,有容乃大”“跳出自身所在的思維,從各種不同的角度去看可能會有意外的收穫。”

仿古俏色巧雕,他把多色料子玩得別有韻味

不同領域知識的學習是作品深度、底蘊的基礎,在玉雕創作上,同樣不乏年輕人“衝勁”,敢於不斷嘗試新鮮事物,也不侷限自我,敢於自我突破、接觸自己不擅長的題材。

“仿古是我的專長,為了嘗試新的表現手法,探索翡翠雕刻的豐富性,莫墨老師認為雕刻者要有“專一精神”:“原來想學的東西有很多,覺得知識越多越好,現在覺得其實做好一樣就可以了,做得太多樣樣都不精,也不會有自己的特點。”如莫墨所說,紋飾在古代有很多講究,歷朝歷代都有不同的紋飾,朝代更替紋飾也在不斷演變,有的應用在器物上,有的應用在飾品上,墓葬品和建築上也有專門的紋飾圖案。

開始不斷學習仿古動物山水,這在我的作品上也有體現,固定作品題材。”莫墨心中有一面對照自身的鏡子,對自己的創作有自己的把握。

仿古俏色巧雕,他把多色料子玩得別有韻味

而紋飾的種類更加豐富:卷草紋、雷紋、谷紋、如意紋........這些都是取之不盡的靈感。莫墨老師縱覽歷代紋飾,最後把著重點放在戰國和漢朝兩個朝代的紋飾上。在他看來,戰國時期的紋飾所呈現出的威嚴感是對“力量”一詞最好的體現。

注重突出材料的特點與工藝,探索材料的豐富性,但這也是創作難點,“雕刻時,材料取捨是很大的難題,沒有一模一樣的料的,每一塊都是對未知領域的探索。”

仿古俏色巧雕,他把多色料子玩得別有韻味

然則更需要用心,莫墨擅長仿古特色俏色巧雕,根據材料雕刻,因材施藝,挖掘材料之美,一次印象深刻的創作經歷讓莫墨對此有更深的體會。

仿古俏色巧雕,他把多色料子玩得別有韻味

他用幾年時間摸索出了其中的門道:“對於仿古紋飾的雕刻,我一般會採用透雕和淺浮雕、立體雕相結合的方式,紋飾不同採用的雕刻技法也會有不同。有的地方要線條清晰,有立體感,就用透雕、立體雕;有的地方則要‘含蓄’,就進行淺雕,總的來說需要結合材料、紋飾圖案深淺的變化,呈現出層次的美感。”俏色展現出整體自然之美,顏色的搭配產生視覺的豐富性,層次感的處理給觀者舒服的感受。

仿古俏色巧雕,他把多色料子玩得別有韻味

“紋飾歷經朝代演變存在一定的共性,即便是不同朝代的紋飾也可以組合,碰撞出不一樣的火花。”當然,自由創作的過程中也會存在雷區,莫墨向我們特別強調了“和諧”的重要性,“和諧也是美的一部分,如何達到和諧?兩種紋飾的結合,意味著含義、用途的一致、審美的共性,兩種截然不同的紋飾是無法達到和諧的。”

成功的作品加強了創作信心,也讓莫墨老師對自己有了更高的要求,不斷學習、創作,以求做出更好的作品。

仿古俏色巧雕,他把多色料子玩得別有韻味


仿古俏色巧雕,他把多色料子玩得別有韻味


仿古俏色巧雕,他把多色料子玩得別有韻味

對於未來,莫墨老師希望可以在創作上實現更多的可能,因此他也更願意踏踏實實學好手藝,堅持不斷精進。“對我來說最滿意的作品永遠是下一件,總會覺得做出來的作品不夠好、有遺憾,也因為這樣才有動力去做出更好的東西,我也在不斷成長。”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