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教师“县管校聘”实施方案实例,深度解析对一线教师的影响

2020年全国推行教师“县管校聘”改革,网络上有关“县管校聘”的文章很多,实施教师“县管校聘”改革,对一线教师影响到底有多大?本文将从通过一套教师“县管校聘”实施方案的实例,来进行解读。

从教师“县管校聘”实施方案实例,深度解析对一线教师的影响


“县管校聘”实施方案实例

本文解析的“县管校聘”实施方案是某省一县区下属学区内的具体操作方案,学区是教育局派出机构。实施方案(因具体方案内容较多,近5000字,选取重要部分)主要内容如下:

一、竞聘原则

1.坚持按需设岗、竞聘上岗、按岗聘用、合同管理的原则;

2.坚持以德为先、能力为重、注重实绩的原则;

3.坚持公开、公平、择优的原则。

二、竞聘对象

学区内中小学、幼儿园(以下简称学校)在编在岗教职工。

从教师“县管校聘”实施方案实例,深度解析对一线教师的影响


三、组建机构

(一)学区成立 “县管校聘”工作领导小组,由学区主任任组长,书记、政工干部任副组长,辖区学校校长及学区各线工作人员为成员。领导小组负责本片区教师“县管校聘”工作。

(二)学校实施方案制定领导小组由校长任组长,成员由校级干部,工会主席、原中层干部代表、教师代表组成,负责制定本校科学合理的竞聘实施方案。

从教师“县管校聘”实施方案实例,深度解析对一线教师的影响


四、竞聘方法

竞聘以各学校为单位,按照相关政策要求,采取分步推进、逐级竞聘方式进行。

(一)首轮校内竞聘

各学校按学校实际,分类公布竞聘岗位名称、岗位数、岗位条件及岗位职责等,参与校内竞聘的教职工填写竞聘申请表,学校竞聘工作领导小组组织竞聘。可采用岗位匹配度展示(占25%)、民主测评(占25%)、业绩考核(占50%,包括职业道德、评先评优、学历职称、教科研工作及考勤等相结合的方式进行考评,岗位竞聘领导小组根据考评总分从高到低择优聘任。

未超编学校聘用本校上期聘用教师比例一般不超过聘用岗位的98%(低于1人的学校按1人计算),同时不得低于聘用岗位的90%;超编学校聘用本校上期聘用教师的人数一般不超过编制数加上超编数50%的和,同时不得低于聘用岗位的90%。为了保证公平公正,竞聘过程须全程公开留痕。竞聘结果报学区初审,再报教育局审核同意后聘用。

从教师“县管校聘”实施方案实例,深度解析对一线教师的影响


(二)直接聘用

直接聘用对象指近3年内退休人员,经组织选派参加支教、支援(包括援疆、援藏、援青)、借用、挂职、交流归队、离岗退养的教师、伤残退伍军人转岗的教师、处于孕期和哺乳期及患重大疾病的教师,可直接安排或竞聘学校设置的直聘岗位,报教育局审核同意后公布,不再参与其他岗位竞聘。

(三)二轮学区内竞聘

二轮竞聘对象为首轮竞聘落聘人员,首轮竞聘已聘用人员不再参与二轮竞聘。二轮竞聘由学区统一组织实施,再次落聘人员由学区组织协调或报教育局统筹安排。

从教师“县管校聘”实施方案实例,深度解析对一线教师的影响

(四)组织调剂

教育局根据两轮竞聘结果和实际教育教学工作情况,对落聘人员进行统筹调剂安排工作岗位。对没有竞聘上岗且不服从组织统筹调剂安排工作的,原则上在原聘用学校待岗培训,待岗期间应严格遵守相关规章制度,服从学校工作安排,并由学校进行考核,待岗培训期一般不超过12个月。待岗期间,继续在上期聘用学校享受待岗待遇,发放基本工资和不超过50%的基础性绩效工资,不享受奖励性绩效工资(奖励性绩效工资中的考勤奖部分可按实发放)。

(五)聘任录用

竞聘工作结束后,学校将竞聘结果上报学区初审,再报教育局审核同意后聘用。

从教师“县管校聘”实施方案实例,深度解析对一线教师的影响


五、岗位竞聘中如何产生落聘人员,二轮学区内如何竞聘

(一)产生落聘人员

相应岗位竞聘完毕后,若未聘人员数量已少于或等于方案中规定的落聘比例,则未聘人员直接视为落聘;若未聘人员较多,学校尚有空缺岗位,则通过全体教职工民主测评,根据民主测评排名顺序产生落聘人员。

(二)二轮学区内竞聘

直接聘用、组织调动和首轮校内竞聘完成后,各校将空缺岗位及落聘人员上报学区。待学区统一公布各校空缺岗位后,首轮落聘人员需向意向学校递交申请表,在规定时间内参加意向学校二轮竞聘,二轮竞聘只限报一所学校,但可以竞聘多个岗位,也可以填报服从分配。各校岗位竞聘领导小组根据岗位要求,经考核量化,按需选定初步人选,报学区初审,再报教育局审核同意后聘用。

从教师“县管校聘”实施方案实例,深度解析对一线教师的影响


“县管校聘”实施方案解析

此套教师“县管校聘”实施方案,可圈可点,有一些方法还值得推广,当然也有一些地方存在问题,现解析如下:

一、值得推广的地方

1、对临近退休教师、请产假及重大疾病教师的人文关怀

此套方案最大的亮点在于,对临近退休教师、处于孕期和哺乳期及患重大疾病等教师的人文关怀,而不是采取一刀切的办法,此做法值得其它地方学习。

2、不管学校是否超编,原学校教师90%以上无需调动,有利于学校稳定。

如果实施“县管校聘”改革,动作太大,让很多教师背井离乡,其实不利于学校发展,教师也没有归属感,而此套实施方案基本上可以确实原学校90%的学生不会流动。

3、首轮落聘人员也可以填报服从分配表,进行区内调剂。

对于首轮校内竞聘中落聘人员,可在学区内调剂,从而减少落聘的可能性。

从教师“县管校聘”实施方案实例,深度解析对一线教师的影响


二、此方案中值得探讨的地方

1、不管是学区内竞聘,还是学校内部竞聘,有话语权的基本上是学校领导,实施过程中一定要有监督力量的加入,杜绝权力集中引发的腐败问题。

2、末位淘汰制可能让“落聘教师”集中到偏远学校,引发新的不均衡。

3、借用教师需返回教学岗位,而非直接聘用。2019教育部印发通知,只有参与贯彻落实党和国家重大决策部署任务的,并且在不影响学校正常教育教学情况下,应经县级以上教育部门同意,并报同级党委审批备案,才可借用,还要求借用期限原则上不超过半年。基层学校一些教师被长期借用,若被借用教师直接聘用,违背“县管校聘”改革的初衷。


从教师“县管校聘”实施方案实例,深度解析对一线教师的影响


笔者想法

推行教师“县管校聘”改革是国之大计,利国利民,目的是实现县域内教育均衡发展,但是在落实过程中,一定要结合各地实际,制定出高效、合理的实施方案。

短期来看,实施教师“县管校聘”改革,对一线教师影响不大,很少会有教师落聘,但是长远来看,若教师不务正业,落聘的可能极大。你对教师“县管校聘”改革怎么看?欢迎发表您的看法。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