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八专题」她们臂扛袖章 寒风中坚守

她们臂扛袖章 寒风中坚守

3月8日,第110个“三八”国际妇女节。太原天气,前一天还是阳光明媚,“三八”节这天突然有点阴沉。寒风中,她们带着口罩,在这个属于她们的节日,依旧奋斗在疫情防控的一线。

疫情来临前,她们是女儿、妻子或母亲;疫情发生后,她们从各行各业中挺身而出,主动请战,成为昼夜坚守在一线的防控人员。她们用责任带给我们晴天,用感动带给人间温暖,用无私展现着“女神”的风采。

李欣:

每天往返50公里 哪里需要去哪里

生活晨报全媒体记者 高万军 通讯员 张启亮 太原报道 李欣是长年值守数字城管平台的值班长。丈夫是城管战线的热力职工,经常无暇顾家。照顾孩子料理家务的重担,就落到李欣一人身上。当听说组织抗疫突击队下沉社区时,李欣把孩子托付给年迈父母,自愿报名参加突击队。


「三·八专题」她们臂扛袖章 寒风中坚守

(右为李欣)


安排给李欣的防控岗位在太原市小店区东桥社区,服务红日强磁材公司复工复产。东桥社区位于城郊,离李欣家20多公里,每天早晚需家人接送,往返一趟近50公里的路程。朋友劝李欣换个离家近的社区,可她坚决服从组织安排。“距离远些不算啥,只要手边有活干,别让我闲着就行。哪里需要我,我就去哪里。”


上岗第一天,李欣得知红日强磁材公司复工复产急需消毒液,她和同伴们将数百斤重的桶装消毒液送到厂里。当了解到工厂已提交复产复工申请等待批复,外地返厂工人正处于14天隔离观察期,无法面对面服务时,李欣用手机微信建群的方式,与隔离的工友们沟通交流,排忧解难。

得知富士康工业园区复工大批人员返厂,办理相关手续工作量非常大,李欣主动请战奔赴富士康工业园区。遇上人多排队,李欣办理登记从早忙到晚,连喝水上厕所的时间都没有。忙碌一天拖着疲惫的身躯回家,第二天又面带微笑,以饱满的热情投入防控服务岗位。

樊丽君:

20层楼逐一敲门询问 挨家挨户登记

生活晨报全媒体记者 高万军 通讯员 张启亮 太原报道 樊丽君是一名党员,是数字城管平台派遣岗位的业务骨干。丈夫在太钢工作,也在为单位复工复产组织检修忙碌。当她听说抽调党员组建防疫突击队的消息后,夫妻商量将父母专程接到家里,帮他们照顾5岁大的孩子。自己毫不犹豫报名参加防控疫情突击队。

「三·八专题」她们臂扛袖章 寒风中坚守


太原市晋源区兰亭御湖城是辖区外来人口最多的小区,至今还有1000余户没有返并,巡查防控的任务很重。樊丽君迎难而上,负责对一幢20余层高住宅楼内的外来人员登记身份信息。她挨家挨户逐一敲门询问。遇到不理解的住户,要热情沟通;遇到白天家里没人,收集不到居民健康信息,还要等到晚上专程上门走访;遇到老人眼花看不清写字,还要帮忙代填报信息。”


见社区人手紧,樊丽君还主动挑起信息员的角担子;当检查发现表格信息填报错误不全,还要去用户家重新摸底填写,做到排查对象一个都不落;接到电话求助,集中隔离点居民缺少食品药品,马上组织送上门。作为党员和突击队员,樊丽君身兼数职,事无巨细,亲力亲为,为一线抗疫奉献出自己的微薄之力。


宋丽娟:

面对无名女尸需要解剖 她不退缩

生活晨报全媒体记者 王文兴 报道 “为死者言,为生者权”,是宋丽娟一直以来的人生信条。不经意间,她已在法医这个岗位上历经20载风雨。20年里,她奔波在一个个凶案现场,同一具具尸体打交道,3000多份法医鉴定、300多次案发现场……做法医难!做女法医更难!“女同志为何要从事如此令人胆寒的职业”,经常有人这样问,宋丽娟只是笑一笑。


宋丽娟是两个孩子的母亲,儿子刚上高一,正独自在家中上网课,女儿才2岁7个月,由年迈的父母帮忙照料。


1月31日,大年初七,宋丽娟一如往日地坚守在值班岗位上。清晨7时许,她接到分局指挥室指令,在辖区发现一具无名尸体,要求勘查现场。接警后,她和同事穿戴好防护装备,立即赶赴事发处,对尸体、中心现场、外围现场开展全面细致的勘查检验,经过勘查现场和尸表检验,结合视频及调查走访等工作,初步分析死亡原因。在疫情汹涌的特殊时期,死者的身份不明、来历不明,是否感染新冠肺炎,是否来自疫区,是否有过疫区接触史,都暂时无法确定。但宋丽娟没有退缩,严格按照工作规范完成了工作。


事后,有人问宋丽娟当时害怕不害怕,她笑着说:“肯定害怕啊,但是法医的职责就是这样,不能回避,更不能逃避。”进入2020年,宋丽娟就带领技术中队法医共勘查尸体现场18起。


“这孩子心大。”这是宋丽娟经常能听到的一句评价。


两位“女司法”:

每个人都有困难 我们也能克服

生活晨报全媒体记者 李丹 太原报道 张贴防疫宣传海报、排查走访、疫情防控点值班值守……3月8日,是第110个“三八”国际劳动妇女节,在太原市万柏林区下元街道的各个社区里坚守着一群“司法行政人”,她们都是太原市万柏林区司法局的工作人员,依然坚守在防疫一线,度过一个别样的“三八”妇女节。

「三·八专题」她们臂扛袖章 寒风中坚守

「三·八专题」她们臂扛袖章 寒风中坚守


白佳玫负责坚守在迎泽桥西社区唐明饭店宿舍,在周围没有任何遮挡物的环境下露天帮助居民办理通行证,小区卡口站岗执勤……

“现在外面口罩卖的价格高,我购买口罩会不会助长这种犯罪行为,我购买会不会违法……”正值复工复产时期,宿舍许多居民需要购买口罩,白佳玫每天都被许多居民问此类问题,每次都会耐心的解答。

每天除了协助社区开展疫情防控工作,她还承担着排查刑满释放人员的艰巨任务,每天都要接听五六十通电话,与监狱和司法所进行工作沟通与协调,确认刑满释放人员身体健康状况等信息,出监之后刑满释放人员的隔离与实时监控。

作为女性,白佳玫还是一位母亲,说起孩子,白佳玫红了眼睛,“孩子现在17个月大,正是认人的时候,感觉很愧对孩子。”白佳玫说道,“但是现在大家都坚守在疫情防控一线,许多人都在为此努力,每个人都有困难,大家都可以克服,我也可以。”

“现在肩能扛,手能提。”当记者在气化街社区的后王街97号院时,在记者面前这个看起来柔柔弱弱的90后孙宇星正在与社区工作人员帮助居家隔离居民买好生活用品送到家门口。孙宇星说:“有些居家隔离人员不方便外出的,生活必需品总得尽我们最大努力满足他们。”

孙宇星负责的后王街97号院这里老人居多,所以孙宇星知道与老人们沟通需要用新方式新方法。近段时间,天气转暖,有些老人们会下楼出来晒太阳,孙宇星趁这个空档,给老人们讲解一些防疫小常识,告诉他们现在还不能聚集,而且一定要带好口罩并保持距离间隔一米以上。孙宇星说:“与老人们交流,得像和他们聊天,让他们感受到你是在真的在关心他们,他们就会认可并且配合你的工作。”

在这个特殊的节日里,没有掌声与鲜花,她们依然坚守在防疫一线,度过一个特殊的节日。


5位警嫂:

平均年龄60岁 守护着16个老旧楼院

生活晨报全媒体记者 郭秀慧 通讯员 张微微 太原报道 疫情发生之前,她们是警嫂,疫情来临之后,她们又多了一个身份,志愿者。在“三八”国际劳动妇女节到来之际,五位警嫂依旧奋战在第一线,用行动告诉大家,她们不仅能守护好小家庭,也能投身战斗,守护好社区这个大家庭。


「三·八专题」她们臂扛袖章 寒风中坚守


她们就是太原市小店区小店街道永康北路社区的“警嫂志愿队”。

3月8日上午9时,74岁的范玲准时来到了永康北路片区的封锁入口,穿上志愿服,站在了卡口,天气有点冷,她戴着帽子、裹着围巾,全副武装。范玲是志愿队的老大姐,虽然早已过了退休年龄,但是不改警嫂本色,在疫情初期就毅然加入社区志愿者队伍。

社区的工作人员劝她回家,范玲笑着说:“做事情要有始有终,排了班就得值守,让娃娃们帮我,我心里可是过意不去。”她站在绿色的挡板前,关注着来往的车辆行人,认真检查着通行证。


转个弯来到永康北路片区的封锁出口,64岁的刘柱莲早已站在卡口,每天10点到12点是她的上班时间。公安局宿舍是一个老旧院落,一共三栋楼,两栋位于永康北路片区封锁入口,一栋楼则在封锁出口,住户大多是警察家庭,五位警嫂轮流守护着公安局宿舍,也同时守护着永康北路片区入口、出口,守护着共计16个老旧楼院。


“警嫂志愿队”的平均年龄为60岁,除了范玲和刘柱莲,今年58岁的杨英伏也是主力军。杨英伏的爱人在太原第二看守所当警察,平时就是一走十天半个月,疫情防控期间已经四十天没能回家,虽然心疼,但是他特别支持杨英伏的志愿者工作,跟她说:“你赶紧值班去,家里的事情不用管!”

54岁的柴计萍,公公是警察;51岁的牛月梅,爱人去世前也是一名警察。她们一直保留着警嫂的自觉,保护自己的家园,回报着社区的关怀。

进出的居民看着她们仍坚守在岗位,总会道一声:谢谢你们,你们辛苦了。“居民们的一声谢,胜过无数节日礼物,这是对我们最大的鼓励。”范玲笑着说。


近50位女村民:

听说血库告急撸起胳膊齐献血

生活晨报全媒体记者 田勇 高慧娟 通讯员 杨润德 梁月仙 太原报道 “防疫期间,无偿献血人数减少,采血量降低,血液供应紧张,血站发出求助……”听说血库告急,太原市晋源区南街村党支部书记陈秀苗在妇女节的前一天就发出倡议,号召新时代文明实践站的志愿者们参加义务献血,倡议一出,南街村好媳妇团队的志愿者们就积极响应,踊跃报名,要为防疫贡献。

3月8日一大早,志愿者们就戴着口罩,在村委会门口有序排好队,等待着采血车的到来。“考虑到人数较多,为避免聚集,保障志愿者和医务人员的健康安全,我们就协调血液中心直接将采血车开到村委会门口,以分时、分段、分流的方式进行献血。”陈秀苗说。

在好媳妇团队20余名志愿者的带领下,村民们积极响应,她们中上有近六旬老人,下有青年妇女,甚至还有一家七口同行,她们没有豪言壮语,却用实际行动彰显了新时代妇女的担当本色。当日参加献血的共有60余人,其中近50人是女性。


“送鲜花”

10个社区女工作人员笑得很灿烂

生活晨报全媒体记者 田勇 通讯员 杨丽华 太原报道 3月8日,太原市万柏林区兴华街道荔梅社区的女性工作人员收到一份特别的礼物,太原爱众社会服务中心专程送来鲜花、蛋糕,为她们送上节日的祝福和慰问。同时,下元街道幸福里物业工作人员为下元街道、和平南路派出所以及10个社区的巾帼女英雄们送来了鲜花和节日祝福。

自疫情防控工作开展以来,社区一班女干部舍弃小家、服务大家,克服困难、坚守一线,小区卡口、单元楼院到处都能看到她们的身影。她们守在小区的第一道“关口”,守护小区居民健康安全;她们穿梭在小区院里,张贴各类防控疫情宣传资料,悬挂防控宣传标语;她们深入楼院排查,详细登记摸排居民信息,监控重点人员,服务隔离人员;她们走在辖区的大街小巷,督促营业商户进行安全卫生检查,做好消杀、佩戴口罩各项工作。非常时期,她们没有周六日,更没有节假日。

当收到鲜花和蛋糕的那一刻,这群可爱的社区女干部们露出了灿烂的微笑,她们表示,当前情况特殊、任务艰巨、责任重大,虽不能像往常一样庆祝节日,但坚守在一线,感到很光荣,也很踏实。


“云联欢”

社区女居民才艺大比拼

生活晨报全媒体记者 梁耀华 通讯员 周慧如 太原报道 疫情期间,人员不能聚集。那么,女性会选择何种方式度过今年的“三八”国际劳动妇女节?3月8日,太原市小店区坞城街道云水明珠社区为辖区内的女性居民办了一场“云联欢”。


3月8日,“云水一家亲活动中心”微信群里热闹非凡,不时传来群成员的欢歌笑语。云水明珠社区正在线举办一场别开生面的联欢会,在非常时期共度一个不一样的“三八”国际劳动妇女节。


“待在家中防疫情,三八节过的也开心,政府一声下命令,全国人民心连心,勤洗手来多通风,疫情过后再相逢……”云水明珠社区居民高林香通过微信视频演唱了一首自编自唱的歌曲,赢得了居民们的阵阵掌声。

这场“云联欢”由居民王淑华发起。“这段时间,受疫情影响,居民们像关在笼子里的鸟一样出不去,快把人憋疯了。正好赶上‘三八’国际劳动妇女节,我就想用这种特殊的方式让姐妹们在线上见见面。”王淑华与社区支部书记兼主任李娜一商量,便有了这场鼓、乐、唱、跳、艺各显绝活的大联欢。


这台联欢会,不少家庭齐上阵:母女朗诵《致敬白衣天使》,表达三晋儿女对驰援湖北奋战在战“疫”一线医护工作者的敬意;《有娘最幸福》是居民倪先生献给92岁老母亲的歌。他母亲边听边擦眼泪的情景,让群里的居民为之动容;有的居民还带着自己的小孙子、小孙女来表演……


《外婆的澎湖湾》《桃花红杏花白》这些耳熟能详的歌曲,也因有了小朋友们的加入也显得格外动听。《武汉不哭》的节目,由居民郭爱珍和她6岁的小孙子表演,声情并茂,感人至深。


这场“云联欢”展现出居民们的积极向上的精气神。


鲜花围绕 分享美照 折纸祈福


生活晨报全媒体记者 高万军 太原报道 3月8日,太原市迎泽区文庙街道五龙口三社区投身抗击新冠肺炎疫情的女同胞们过了一个别样的“三八”节。


「三·八专题」她们臂扛袖章 寒风中坚守


“最美的鲜花送给最美的你!”社区12名抗疫一线的女同志收到了男同志送的鲜花,这是节日最好的礼物。


「三·八专题」她们臂扛袖章 寒风中坚守


“看,每张照片里都有大家抗疫的故事!”社区党支部书记贾丽把抗疫期间拍的每个人的工作照片洗出来塑封后,送给大家,“这是每个人最难忘的记忆!”贾丽说。


「三·八专题」她们臂扛袖章 寒风中坚守


女同志们用彩纸一起叠桃心,写上祝福语,排成爱心造型,共同为祖国祈福。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