黃河如果從江蘇入海,每年新造陸地可否解決江蘇土地不足的問題?

三九天冬泳


江蘇省東臨黃海,地勢平坦,是我們國家海拔最低的省份,多是一些溝渠縱橫、湖泊眾多的平原。

自2000年以來,全省經濟一直保持高速增長,同期全省建設用地也迅速擴張,人均耕地面積下降到0.86畝,遠低於全國1.51畝的人均水平。如果繼續無序無限、粗放低效利用土地資源,糧食安全將會受到威脅,人民生活的綠色空間、生態多樣性、耕地溼地功能等生態環境都要受到影響,為此有人提出,讓黃河從江蘇入海,每年新造陸地來解決土地不足的問題,這樣可以嗎?

黃河目前經山東在渤海入海,年徑流量580多億立方米,是世界上含沙量最大的河流,多年平均含沙量為36.9千克/立方米,每年泥沙入渤海有11.5億噸,其餘4.2億噸在沿河沉積下來,平均每年造陸3萬多畝。

江蘇人口2018年統計8051.00萬人,由於黃河造陸,每年人均多出3/8051=0.0004畝,按現有人口計算,1000年才為江蘇每人貢獻0.4畝。如果我們按增長人口計算,2018年江蘇人口增長21.4萬,平均分配每個人3/21.4=0.14畝。

通過這組數據看出,引黃河水從江蘇入海,通過黃河泥沙含量高造陸,來解決用地緊張問題效果不大,要想緩解江蘇用地緊張問題,還不能“開源”,只能是“節流”,從提高土地利用效率出發,才是解決問題的根本。

從我們國家整個社會成本來考慮,自從1938年黃河決堤,此後十來年間黃河由江蘇注入黃海,到1947年才改為經山東流入渤海直至今日。在現有條件下,我們讓黃河改道不是什麼大問題,從工程量來說,也不是什麼難事。可是這60年來,黃河的古道的經濟發展,讓我們失去了最好的實施時機。

如果我們在建國初期,面對國家重整河山,一窮二白的局面,把黃河再改回古道,社會成本極低,如今華北到華東地區,人口密集,鐵路,電力、通訊、公路交織在一起,早已是密密麻麻,原來古河道里民居、廠房、耕地接連成片,這要涉及移民問題,這個成本實在是太高了,改造成本不僅僅是工程方面,更多的是社會成本。


地理縱橫


現在是21世紀了,最重要的是海港!江蘇省有多少天然深水良港?為什麼上海市要花費巨大的代價建設大海上羊山港?不都是為了有一個不於的深水良港嘛。黃河奪淮入海才改道山東入海才幾百年而已!江蘇省沿海地區都泥潭崇明島,在明朝時還是一個長江口的小島而已,現在呢?幾乎都快同陸地連接上了。江蘇省最缺的是深水良港!不是土地。


愛看愛思考


我也是這麼想的,黃海其實特別淺,淺到安裝風力發電機的船都擱淺,大家主觀上都覺得渤海是內海應該淺,其實渤海比黃海深多了。而說江蘇造地填湖比填海更方便,我就納悶了,那一米多深的湖留著有什麼意義?要麼掏深、要麼填平。


通鋼王超


當然能。

但是黃河從其他省市入海,就不能造地了嗎?

如果黃河從江蘇入海,那麼幾千萬人民,幾千億、甚至上萬億人民幣的拆遷安置費用、環保費用......是不是由江蘇省承擔?或者分攤到毎一個江蘇家庭,由江蘇人民承擔?

與其異想天開,不如做點實事。


衛傑1415926


江蘇土地不足?[大笑][大笑][大笑]


用戶8132505475965


黃河改道那是大自然的力量不是人為所決定的!現在有些人光看到黃河入海口每年給山東增加的土地。缺沒有看到幾百年來給黃河下游兩岸人民帶來的禍害。


方舟145943243


你還考慮過炸平喜馬拉雅山脈吧?


一大粒豆


蘇大強都是平原土地還不足,那把青藏高原給你們,直接不用黃河填了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