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 家 东 营

一场初春的大雪,在我的东营老家纷纷扬扬,在我的朋友圈里下个不停。所有航拍的视频都美到了极致,让身在异乡的我激动不已。在白雪覆盖的视野里,我找到了熟悉的北二路。虽然没有看到生我养我的兰赵村,却分明听到了乡亲们喜悦的感叹声。离开老家二十八年了,奋斗在这个不会下雪的省城,我越来越想念白雪皑皑的小村庄。

这些年忙于工作,回老家的次数寥寥可数,总是匆匆忙忙地回去,总是恋恋不舍地离开。东营,这座新兴的城市,发展得太快了,楼房越盖越高,道路越铺越宽,一切的一切,逐渐由熟悉变得陌生。短暂的归期,根本逛不了东城西城,就连村东那条宽阔平坦的庐山路,我也一直没有理清起点和终点。看着村里千亩稻田藕池和百座红砖瓦房,看着碱场地上的蒿子和芦草,我是既熟悉又陌生。在外地待得久了,对老家的眷恋却更重了。脚步越来越缓慢的父亲母亲,喊着我乳名的乡亲们,甚至于老房上的一片瓦,院子里的一棵树,想起来都会让我泪流满面。青年时离开老家,不是自在逍遥的旅行,而是摆脱困境的出路,更像怀揣梦想寻找新生的朝圣。如今的我,已经中年,知道了老家在我心中的重量,也读懂了余光中的《乡愁》——

小时候,

乡愁是一枚小小的邮票,

我在这头,

母亲在那头。

………

老 家 东 营


现实里的老家很远,网络里的老家很近。我关注了老同学郝立霞主编的“东营微文化”公众号,每天早上睁开眼睛,急不可待地品读。从那些作品中我看到了很多家乡人的故事,那么亲切,那么温暖。我也关注了发布实时动态的“今日东营”,随时随地了解老家的发展和变化。每次与他人说起老家,我就会自豪地说,看过中央电视台吗?就是那个被称作“石油之城、生态之城——中国东营”的地方。看着他们惊讶的表情,我的眼里心里都是藏不住的骄傲。

“九曲黄河万里沙,浪淘风簸自天涯。”万里黄河在东营入海,用黄土高原携带过来的大量泥沙填海造陆,土地越来越肥沃,面积越来越大。不但形成了河海交汇、新生湿地、野生鸟类三大世界级自然旅游资源,还成为了一张山东文旅融合发展的靓丽名片;东营广饶县是兵圣孙武的故乡,为了弘扬孙子文化,广饶县规划建设了孙子文化旅游区,占地1300亩,规模庞大,设计宏伟,蔚为壮观。东营有四季鲜花盛开的新世纪广场;有集大湖、水系、生态长廊、绿地、湿地于一体的天然循环系统的园博园;有全国首个以展现黄河文化为主题的清风湖公园;有以原生态自然森林景观著称的植物园,有拥有大水面、大湿地、大森林的广利河森林湿地公园等旅游景点,还有名扬全国走向世界的名吃利津水煎包、北岭丸子、广饶肴驴肉、黄河口大闸蟹……

东营,这座地处黄河入海口的新城,不但是全国卫生城、国家园林城、全国文明城、双拥模范城,还是全球首批“国际湿地城市”。这些来之不易的光荣称号,足以说明我的老家环境越来越好,人民生活越来越富裕,是后来居上,名副其实的宜居城市。

居他乡,思故乡。老家东营,我越来越牵挂想念的地方,相信她会发展得越来越好,我会因她越来越自豪和骄傲。


成福身,七十年代出生,东营胜利街道兰赵村人,军人,爱好写作、书法、摄影。个人座右铭:以身许国,以笔许心。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