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以为荆柯只是荆柯,其实他是大侠!为什么中国文化会出现大侠?

古代的大侠,其实都出自某个政治集团,或为某个政治集团服务的组织内成员,文艺作品里的大侠,是作者精心打造的行走江湖,行侠仗义、除暴安良的一些社会成员的美称,他被作者赋予公平正义的化身。


你以为荆柯只是荆柯,其实他是大侠!为什么中国文化会出现大侠?


我们印象里的大侠,多来自文艺作品。但文艺作品里的大侠已经基本脱离生活,被完全精神化了,这与中国人精神需求有关系,虽然明知是假的。

中国人几千年封建教化的结果,使人们把改变自身命运、获得公平正义的希望寄托在明君圣主身上,当明君圣主不能为人伸张正义的时候,人们只有降而求其次,希望有大侠出世替天行道匡扶正义了。这就是文学作品“大侠系”受欢迎的原因所在,因为它能给人们带来精神上的抚慰,至少他们看到了公正与和谐生存的希望。

古代真正的大侠,大多出自政治集团或某团体,他们背后有强大的政治机器或财团的供给,我们耳熟能详的“专诸刺王僚”的专诸,荆轲刺秦王的荆轲等等,都是受雇于某政治集团的大侠,这样的大侠的成败与否,往往关乎一个政治集团或诸侯国的前途命运,因此,挥金如土就十分正常了。


你以为荆柯只是荆柯,其实他是大侠!为什么中国文化会出现大侠?

还有一些是出于财团或有政治背景的侠客,这些人是为财团服务的,背后有强大的财力支持,因此花钱也不成问题。

在古代,诸侯之间、政治集团之间养士、养侠之风盛行,不光是纯粹的行侠仗义,其中也会有暗杀、间谍等活动。清末暗杀成风,比如汪精卫刺杀摄政王,孙凤鸣刺杀汪精卫,上海帮内讧等等,无不打着行侠仗义名号,所行之事也并非真的行侠仗义。

但古语有云“侠之大者”为国为民,所谓为国为民就是这种狭义之举是有政治目的的,而非普通的抱打不平的侠士。


你以为荆柯只是荆柯,其实他是大侠!为什么中国文化会出现大侠?

民间流行的以及文学作品的侠士,便多是些抱打不平的侠士,这类侠士的背后也有足够的财力做支撑,要么有政治背景,要么自家就有经济实力,没有这个背景或实力,行侠仗义的丰富含义和层次就会大打折扣,沦为民间的劝和或降为为富不仁的流氓之辈。

中国最早形成的民间侠士集团是墨家的墨侠,墨子主张“非攻”“兼爱”,主张四海皆兄弟,他反对战争,哪有战争就去哪里调停,对于不听劝阻的,就以“墨侠”抗衡之,主要是反守为攻,他们有最先进的强大的“武器装备”,也有专门做谍报和协调工作的人员,是春秋战国时期最显赫的政治集团和学术组织,他们的经费来自天下官员弟子们的捐供。


你以为荆柯只是荆柯,其实他是大侠!为什么中国文化会出现大侠?

秦始皇时期,墨侠遭受打击,汉武帝时期更加赶尽杀绝,因为侠士的存在是中央集权的最大威胁,他不允许私人武装和侠士的存在。但是在民间,义胆侠风从没消失过,并不断赋予新的时代含义。

总之,不论是某政治集团培养或雇佣的侠士,还是民间实际存在的侠士,抑或是文艺作品里的侠士,他的经费都来源于他所服务的政治集团或财团。当他不能履行这用行为的时候,也就失去了合作的可能了,也就意味着不再能纵横江湖,行侠仗义了。

至于武侠文艺作品中的大侠,那毕竟是小说,小说的情节都是为主题服务的,你不必为他的经费操心,随便一个桥段就可以让他挥金如土。你若问他钱从何来,他可能会说,有钱花就行,我才不管哪来的呢?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