蕭太后:鐵血愛情與遼國的興盛

蕭太后:鐵血愛情與遼國的興盛

西元1004年,距離北宋都城東京不到三百里的澶淵城下——宋遼對壘,一方是如狼似虎的遼軍,帥字旗下竟立著一個端莊美麗的女子;一方是哀兵必勝的宋軍,中軍帳裡卻坐著一位孱弱畏懼的宋真宗。當北宋和談大臣曹利走進遼軍陣時,太后蕭綽和一個男人並肩而出。他叫韓德讓,皇帝遼聖宗都恭敬地向他行兒女之禮。蕭綽在”澶淵之盟“一亮相,震驚史冊:她的江山和愛情兼得。

一個尊貴的姓氏

西元953年,遼國開國皇帝的皇后述律平,寂然去世了。但她的孃家傳來了又一個女嬰的啼哭,這個小名為燕燕的蕭綽,把她開創的太后干政之路,走到了登峰造極的地步。

一生一死,兩個重量級的女人,在歷史上擦肩而過。“蕭”,是遼國一個顯赫的姓氏。自從耶律阿保機娶了蕭家的小女兒述律平之後,皇后必須出自蕭家,成了遼國政壇的“潛規則”。到蕭綽出生時,遼國已傳了四代帝王,其父蕭思溫是“燕國公主”的駙馬,立過軍功,野心勃勃。這注定了蕭綽無法過平平淡淡、遊牧草原的生活。有一天,草原上漫天風沙,蕭思溫故意叫三個女兒去打掃庭院。蕭綽最小,可偏偏只有她把庭院的每個角落都掃的一塵不染。蕭思溫暗暗點頭:“此女必能為蕭家立下大業。”

這簡直是東漢典故“一屋不掃,何以掃天下”的遼國版。在蕭思溫的安排下,蕭綽嫁給了皇侄耶律賢。西元969年,這對翁婿陪著皇帝出遊打獵,皇帝醉倒帳下,他們一個眼色,兩名御廚來“進膳”,拔出尖刀刺向皇帝心臟……

隨即,耶律賢登基,稱遼景宗,16歲的蕭綽冊立為皇后。蕭思溫十分高興,給女兒女婿安排了“蜜月出獵”。但他做夢也想不到,政敵的反撲如此之快,就在這一次暗殺了他。一夜之間,蕭綽明白了權力的代價。她把失去親人的悲痛和對宮廷生活的恐懼深埋心底,使盡渾身解數,獲得皇帝專寵。兩年後,她生下了長子隆緒,皇后地位終於穩固了。命運再一次垂青了蕭綽。遼景宗是一個勵精圖治的皇帝,奈何身體太差,繁忙的政務加重了從小就有的心疾。到後來,連上朝聽政也支持不住了。在這種情況下,他想到了聰慧過人的妻子。

蕭太后:鐵血愛情與遼國的興盛

遼景宗

蕭綽以皇后的身份主持朝政,井井有條,又不忘時時向景宗彙報。幾年後,遼國經濟形勢好轉,軍力日漸強大。朝野上下,對年輕的皇后刮目相看。病榻上的遼景宗,覺得十分欣慰。他把一個皇帝所能給予的最高嘉許給了妻子。他召來史官,“從今以後,凡記錄皇后說的話,也可以稱‘朕’。“

主政十二年,天真爛漫的少女也變成了成熟的政治家。當遼景宗病逝時,蕭綽手握一紙”皇后長子隆緒繼位“的遺詔,心如明鏡——遼國皇位交替一直處於無序狀態,遺詔保護不了孤兒寡母。她牽著11歲的兒子,召來大臣耶律斜軫、韓德讓,含淚問道:”母寡子弱,族屬雄強,邊防未靖,奈何?“

帝王流淚,能叫臣子肝腦塗地。更何況,還是一個29歲、楚楚動人的太后。兩位股肱之臣只覺一股熱血上湧,當場盟誓:”但信任臣等,何慮之有!“

這是西元982年,遼國順利進入蕭太后時代。

遼國太后,愛上漢族丞相

蕭綽開始對遼國進行大規模改革。釋放奴隸、獎勵農耕、厲行廉潔、治理冤獄、推行《唐律》……監獄漸漸清空,農田裡的耕牛和牧場裡的馬匹多了,舊貴族的腰包也鼓了。

此時,她身邊一個男人的身影日漸清晰。韓德讓是一個漢人,更確切的說是皇家的奴隸。只不過,積祖父和父親兩代的功勳,韓家已能出將入相。有一年,他的父親要去鎮守幽州,帶著他去向遼景宗辭行,自然也就見到了代行權力的皇后蕭綽。這是韓德讓和蕭綽第一次見面。他大她11歲,恪守君臣之禮。

兩人的愛情如何開始,史無記載。也許,是西元979年的捷報,讓蕭綽心中一動。當時,宋太宗趙光義統一了中原和南方,決意北伐。韓德讓代父鎮守幽州,以分兵合圍之術,贏得高梁河之戰。趙光義坐上驢車,倉皇遁逃。及至後來,韓德讓之父不慎犯下死罪時,已能看到蕭綽親自出面求情的身影。

遼景宗死後,太后和韓大人的緋聞,甚囂塵上。一個宮廷侍衛喝醉了酒,大談特談”太后緋聞“,但蕭綽只是”杖責“了事。她敢愛,就敢認,索性任命韓德讓為宮廷侍衛總管、南院樞密使,總理朝政,公開承認兩人的關係。

蕭太后:鐵血愛情與遼國的興盛

蕭太后和韓德讓

能讓蕭綽如此傾心的男人,絕非等閒之輩。西元985年,韓德讓統一遼國度量衡;西元988年,韓德讓敦促蕭綽開科舉、興儒學;西元990年,韓德讓整頓農耕。在他的影響下,北方草原不再只聞騎射聲,也有了”停車坐愛楓林晚“的朗朗讀書聲。終韓德讓一生,從未讓蕭綽失望。

蕭太后:鐵血愛情與遼國的興盛

契丹武士

愛情迸發出一個民族融合的盛世,這是蕭、韓始料未及的。這段感情發展到最後,蕭綽頂住了遼國貴族的壓力,賜韓德讓國姓,改名耶律隆運,戶籍由奴隸一躍而成皇族。她的兒子遼聖宗,對韓德讓持父子之禮。韓德讓病重時,聖宗親臨韓府,端茶送水,喂藥問安。

在近年出土的一批遼國金銀器上,人們發現了一些銘文,那是蕭綽去世後,大臣們對她在天之靈的祝福。和她名字在一起的,則是臣民對病重的韓德讓的祝禱。

蕭太后:鐵血愛情與遼國的興盛

三人關係

與宋朝的較量

西元979年,為北漢效命的楊業,投降了宋朝。趙光義知人善用,繼續讓楊業參與北方邊境的軍事機密。朝廷裡不乏擔心楊業再度變節的人,趙光義自然收到了一堆告密信。但是他把這些信都給了楊業。對楊業的信任,可見一斑。

因此,當趙光義派三十萬大軍北伐,準備一雪被韓德讓打的”驢車逃跑“的前恥時,楊業是西路軍副統帥。不幸的是,遼軍箭傷楊業,活捉而去。三天後,楊業絕食而亡。蕭綽器重他是個英雄,但仍然割下了他的頭顱,傳遍遼營,鼓舞士氣。這一次,趙光義還是沒能收復北方要塞燕雲十六州。

蕭太后:鐵血愛情與遼國的興盛

宋遼第一次幽州之戰

蕭太后:鐵血愛情與遼國的興盛

宋遼第二次幽州之戰

遼宋之間,必有一戰。這就是”澶淵之盟“。西元1004年,蕭綽、韓德讓和遼聖宗,舉家親征,一直逼近北宋都城東京。繼位的宋真宗趙恆沒有父親趙光義的半分勇猛,驚恐之中打算遷都逃跑。”不行!“滿朝重臣,只有寇準,堅決要求宋真宗親征。

戰戰兢兢的宋真宗幾乎是被寇準”押“到澶州去的。寇準是對的,皇帝親征,對前線將士的激勵作用無法想象。頃刻之間,宋軍士氣大振,射死了蕭綽的兄弟,遼國大將蕭撻凜。

督戰的蕭綽,看著殘陽如血、屍橫遍野,心裡終於有些涼意了。與此同時,遼國後院起火,部落叛亂。蕭綽無心戀戰,答應和談。遼宋關係中最引人注目的”澶淵之盟“,就此簽訂。燕雲十六州維持現狀,北宋每年給遼國”歲幣“,銀10萬兩,絹20萬匹。

蕭太后:鐵血愛情與遼國的興盛

澶淵盟誓

”澶淵之盟“是蕭太后一生的巔峰。這是一次外交上的勝利,此後一百二十年間,遼宋再未發生過大的戰事。這也是一次軍事上的勝利,宋真宗一步退讓,導致了燕雲十六州”合法“地歸屬了遼國。從此,收復燕雲十六州成了北宋遙不可及的夢想。而蕭綽的臉上,此刻也沒有多少勝利的容光,連年征戰,收入銳減,部落內亂。”澶淵之盟“過了五年,蕭綽就長眠黃土了。一年三個月後,韓德讓也追隨她而去。

李王世家曰:”蕭、韓之情,頗讓人動容,在皇權和利益的漩渦中不變色,難得難得。但韓德讓之行猶如刀尖起舞,成為幸,死為常,不可效仿;且韓德讓為漢人忠心於異族,雖遼於他有恩,但難免有重小節、虧大節之嫌。“

喜歡就加關注,你點什麼我就講什麼。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