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末民初新疆哥老會始末

哥老會與洪門、青幫並稱為中國近代三大民間秘密組織,發源於兩湖地區。哥老會在近代極為活躍,曾經與革命黨有密切聯繫,對於社會發展有積極與消極並存的複雜影響。

最有名的哥老會組織,莫過於四川的“袍哥”,新疆哥老會卻鮮為人知。由於新疆歷史向來很少被提及,關於新疆哥老會的事蹟也少有問津。本文即對新疆哥老會的興起、活動、消亡做簡要的敘述。

清末民初新疆哥老會始末

哥老會下屬的忠義堂

一、哥老會進入新疆

前已提及,哥老會發源於兩湖地區。1865年,來自中亞浩罕汗國的阿古柏入侵新疆,左宗棠力平眾議,說服慈禧太后,從而率領湘軍收復新疆,而哥老會也隨著左宗棠的湘軍進入新疆。

清末民初新疆哥老會始末

左宗棠收復新疆行軍路線圖

起初,左宗棠試圖禁止哥老會在湘軍中的發展,但湘軍不同於以往的軍隊。湘軍是在鎮壓太平天國運動的過程中形成的地方武裝,採取募兵制,多是同鄉、兄弟、親屬一同入伍。

俗話說:“打虎親兄弟,上陣父子兵”,湘軍的這個特點有助於提升戰鬥力,卻也加大了軍隊管理的難度。左宗棠最終無法禁絕哥老會,只能將哥老會納入體制下管理。

清末民初新疆哥老會始末

左宗棠像

1875年,左宗棠的湘軍進入新疆。兩年後,阿古柏身亡,不久後其子伯克•胡裡逃奔土耳其,新疆收復。戰後,駐守新疆的湘軍大量裁軍,哥老會就此傳入新疆民間。

哥老會的廣泛傳播,與晚清社會矛盾加劇、流民增多有關。在近代工業的衝擊下,自然經濟迅速解體,民生日艱,各種秘密組織遂大行其道。

清末民初新疆哥老會始末

晚清時期的湘軍

二、新疆哥老會的戕官運動

所謂戕官,指民眾暴動殺害官吏。辛亥革命爆發後,新疆哥老會也加入了革命行列。

哥老會是由湘軍帶入新疆,而清末新疆建省後通過漢族為主的軍隊穩定局勢,因此哥老會一直與新疆軍隊有密切關係。

清末民初新疆哥老會始末

清末伊犁的漢族新軍

清末革命黨人曾廣泛拉攏各民間團體,哥老會也是其中之一。在新疆,革命黨的勢力通過哥老會滲入軍隊,由此開始了哥老會控制下的軍隊與新疆各級官僚之間的矛盾。

1911年,辛亥革命爆發,清王朝在中原的統治迅速瓦解,但偏遠的新疆猶如封建官僚的世外桃源。新疆巡撫袁大化堅決抵制革命黨,並下令四處抓捕。

不久,巴里坤爆發回民起義,袁大化控制不了局勢乘夜逃遁,推薦楊增新任新疆督軍。楊增新十分厭惡流血革命,對革命黨堅決鎮壓,即使在民國成立後,楊增新也是一面歸順中央,一面清剿革命黨。

清末民初新疆哥老會始末

新疆督軍、省長、省政府主席楊增新

哥老會與革命黨在迪化、伊犁等處發動了多處起義。同時,在焉耆、阿克蘇、庫車、輪臺、喀什都出現了戕官事件。但起義最終都被鎮壓,這些戕官行動也只是起到一些震懾作用而已。

三、楊增新對哥老會的圍剿

在上任之初,楊增新實力不足,因此採用政治手腕解決哥老會問題。楊增新聯絡各地文武官員,安撫哥老會首領,從而對哥老會進行分化瓦解。

清末民初新疆哥老會始末

楊增新與中外各界人士會面

對於哥老會,楊增新採取剿撫並用的政策,嚴辦其首,脅從不問。許多哥老會會眾自行燒燬票布(哥老會的標識),自行退會。而對於哥老會頭領,楊增新先行拉攏,之後給資遣去,或是事後懲辦。

為了解決哥老會與軍隊勾結的問題,楊增新改變了以往的民族政策。他建立了一支新軍,以回族、維吾爾族為主,用以牽制漢人軍隊。在此後對哥老會的清剿中,回人軍隊起到了重要作用。

清末民初新疆哥老會始末

清末民初新疆的蒙古族地方武裝

最後,楊增新從經濟角度徹底解決哥老會問題。哥老會之所以長期存在,是因為遊民數量的增長。楊增新一方面拒絕內地遊民湧入新疆,一方面在新疆推行開荒,發展生產,化遊民為墾民。新疆經濟的好轉,使哥老會喪失了社會基礎。

1919年後,新疆的哥老會勢力已基本被根除,前後約有兩百餘名會眾被殺。楊增新的確消滅哥老會,但他無法從根本上消除動亂的源頭,他的民族制衡政策也加劇了民族矛盾。在楊增新死後不久,新疆社會脆弱的平衡即被打破。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