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月初五的風俗


正月初五的風俗


大年初五,在春節中是一個特別的日子,很多民間流傳下來的風俗習慣一起來了解一下。

農曆正月初五,俗稱破五。這一天,許多地方時興一種叫做“趕五窮”的風俗。人們黎明即起,放鞭炮,打掃衛生。鞭炮從每間房屋裡往外頭放,邊放邊往門外走。說是將一切不吉利的東西、一切妖魔鬼怪都轟出去,讓它們離我們遠遠的,越遠越好。尤其放“二踢腳”(兩響)稱“崩窮”,把“晦氣”、“窮氣”從家中崩走。人們從初一至初四已經四天沒幹活了,日出之前放炮崩窮後,要努力幹一天活,稱“恨窮”。“破五”意味著只要在新的一年裡,不辭勞苦勤勤懇懇便可過上好日子。


正月初五的風俗


破五

正月初五又叫“破五”,破五有兩種意思。一種意思是,在正月初五這一天,以前正月諸多的禁忌都解除了;還有一種意思,“破五”有“送年”的含義,過了這一天,一切就慢慢恢復到大年三十以前的常態了。因為初五過後人們便要開始工作,商店開門營業、學子返回學堂。


正月初五的風俗


送窮

正月初五送窮,是中國古代民間一種很有特色的風俗。這一天各家用紙造婦人,稱為“掃晴娘"。"五窮婦"身背紙袋,將屋內穢土裝到袋內,送門外燃炮炸之。這一習俗又稱為"送窮土","送窮媳婦出門”。現在仍有很多地方時興趕“五窮”的風俗。“趕五窮”——智窮、學窮、文窮、命窮、交窮。唐代韓愈在《送窮文》中說:“凡此五鬼,為吾五患”,所以要送走之。久而久之就有了“趕五窮”的風俗。


正月初五的風俗


放鞭炮

雖然從過大年三十開始便可以放鞭炮,但是人們並不是會從正月初一一直放到正月十五,而是有幾個固定的時間,除了大年三十和大年初一以外,在正月初五這一天家家戶戶都會開始放鞭炮。在我們這裡人們將放鞭炮稱為“崩窮”,放鞭炮的聲音比較響亮,窮氣、晦氣都害怕聲音大,所以家家戶戶在這一天都會放鞭炮,將藏在家中的窮氣、晦氣都崩得遠遠的。人們黎明即起,放鞭炮,打掃衛生。鞭炮從房屋裡往外頭放,邊放邊往外面走。說是將一切不吉利的東西清理出去。

臘月三十到正月初五以前,一般是不允許搞衛生的,但能掃掃地,只能在屋裡掃,垃圾只能先放在屋裡的拐角處。特別是大年初一,那一天掃把也不能動的,說是動了就會把好運氣掃掉了。可到了初五這一天,就可以將垃圾掃出大門了。人們說:這下子,一切窮氣窮鬼都給趕跑了!


正月初五的風俗


接財神


由於初五日是五路財神的誕辰,為徵利市,人們要提前在初四就迎接,越早越好,最早接到的才是真神,特別靈驗,因此叫“搶路頭”,又稱“接財神”。凡是接財神,必須供羊頭與鯉魚,供羊頭有“吉祥”之意,供鯉魚是圖“魚”與“餘”諧音,討個吉利。因此,每到過年,人們都在正月初五零時零分,打開大門和窗戶,燃香放爆竹點菸花,向財神表示歡迎。接過財神,大家還要吃路頭酒,往往吃到天亮。大家滿懷發財的希望,但願財神爺能把金銀財寶帶來家裡,在新的一年裡發發發。


正月初五的風俗


供奉五路財神

所謂五路,指東西南北中,意為出門五路,皆可得財。五路財神即東路招財神、西路進寶神、南路利市神、北路納珍神和中路玄坦神。傳說他們是兄弟五人,生前劫富濟貧,死後依然常常顯靈,對窮苦者有求必應,因此他們兄弟五人被人們供奉為財神。兄弟五人成為財神後分別掌管著東西南北中五條財路,而財貨的流通都要從這五條路上通行,因此五路財神尤其被商家所看重。


正月初五的風俗


忌諱串門

在農村人們串門實在是太平常不過的一件事情,但是人們卻不會在大年初五這一天串門走親戚,之所以在大年初五不串門走親戚,是因為人們害怕在出門走親戚時會遇到窮神,並帶到親戚鄰居家中,所以在這一天,人們通常不會串門走親戚。


正月初五的風俗


忌諱動土

勤勞一輩子的農民有幾個特殊的日子不能幹活,其中就有大年初五,因為在大年初五這一天動土的話,很有可能會有災難發生。雖然這個說法並沒有科學依據,但是人們為了在新的一年中有個好彩頭,在大年初五這一天時,人們都不會動土,也不會幹活。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