玩壺三看,先看工。

玩壺的朋友都知道,首先一把壺的好壞,基礎有三點“料為首”、“型為二”、“工為三”,這麼分先後,不是說重要性有主次,而是說作為一個已入門的玩家,是按照這麼個順序看壺的。

那麼,一個新手玩家,肯定是先吃透一個點才能最快入門,那麼先抓哪一個點最好上手呢?我覺得是“工”,其次是“型”,最後攻克“泥料”。

玩壺三看,先看工。

“泥”太繁雜,要吃透,需要相當豐富的經驗,需要經手無數紫砂壺,才能從一把壺的成品表象,去分辨泥料的好壞,更別說深層次的去了解礦料、顆粒、種類等等問題了,回過頭來說,泥料好也不一定壺就好,所以,一個新人先在泥料上下功夫不是最快入門紫砂的途徑。

玩壺三看,先看工。

“型”相對來說,好上手些,有個取巧的辦法,一個壺友只玩石瓢,那麼我就上網看歷史上好的石瓢:景舟真跡、李寒勇真跡,什麼貴看什麼,把好的石瓢的樣子記在腦子裡,我再去買石瓢,買來的肯定不會太差,差了你也看不上啊。但是這個方法只適合單一壺型、經典器型,一旦遇上新作,找不到參照又懵了。那麼要深入瞭解“型”,只能大量的欣賞佳作、經典名作,瞭解傳統紫砂的美學觀念和審美意識,紫砂是有歷史傳承的,他的形態也是有一個基礎審美規範的,無論多創新,不能違背這個基礎審美意識,當你能夠理解這些,那也就能基本看懂“型”了。

玩壺三看,先看工。

“工”是相當好理解的,就是做工,汽車摩托車有做工好壞,衣服褲子有做工好壞,手機打火機也有做工好壞,這些“工”和紫砂壺的“工”一個意思,就是製作的細節,是否細緻,漂亮,精益求精。


我們用一些非常直觀的圖片來做對比範例:

玩壺三看,先看工。

壺鈕

玩壺三看,先看工。

壺把

玩壺三看,先看工。

線片

有對比,大家是不是一目瞭然,那麼要學會看“工”,只要知道就是看做工細節,從這個入手是不是就很簡單了呢。做工好的老師一定不會用太差的泥料糟蹋自己的手藝,學會看工,基本能解決大多數挑壺選壺的問題。

玩壺三看,先看工。

我們以前在各大紫砂網站裡,經常看到一些經驗豐富的同好談到紫砂的審美標準。他們會用【意境】、【韻味】、【氣度】、【精神】等形容詞對壺提出要求。沒錯,當壺玩到一定程度,積累了一定的經驗之後,看壺就猶如看到一個人的五官般容易判定優劣了,這要取決於經驗的積累和上手實物的對比。當水平到了一定程度,在看壺的時候,我們可能會把壺的細工、殘缺度、歪紐歪把歪嘴等瑕疵在審美的標準中放低比重。

但是客觀點說,新的愛好者畢竟比老的玩家要多的多。假設剛剛才入門或尚未入門的愛好者,他們是不太可能知道如何去感受一把壺的神韻,也很難理解一把壺究竟如何才能夠用人的肢體或五官來比喻,這個是必然的。我也是從初步階段走上來的,這個需要足夠的時間和經歷才行。凡事從初步做起,我們不妨先去審視一下紫砂壺的“工”。

新人創作不易,留下您的關注,才是我堅持的動力!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