難忘我嫁人的那一天,做裁縫開店存了3000元,結婚時都給了我老公


#自拍我的故事#我叫曹學榮,1972年2月份出生,現在家住安徽省蚌埠市固鎮縣城關鎮曹莊,在家裡,父親初中文化,忠厚朴實,曾任多年的生產隊隊長,母親慈善樂於助人,兩老較為開明,在周邊人群中很有威望。我兄弟姊們四人,在排行老二,是家裡唯一的女孩。今天,我要講述的當年做裁縫的手藝還有那次難忘的出嫁,丈夫給我一個幸福溫暖的家。

1987年8月,我從固鎮三中畢業後,在縣城劉華技校學習刺繡、服裝裁剪技術,由於成績優秀被學校留用任教。這是初中畢業時,和同學的合影,右一是我。

1991年3月,又經劉華技校推薦到宿州市第二職業高中從事刺繡、服裝裁剪技術五年的教學,1995年1月,我又返回固鎮縣城黃元路原城關鎮醫院對面開間裁剪服裝店,左一是那時候的我。

由於我做裁縫技術精,為人熱情,口碑好,生意常常很火爆。裁剪案上堆積的布料高近2米,多的沒法放,就放進2到3個大紙箱子裡。無論有多忙,我都毫不馬虎、一絲不苟,嚴格按照服裝製作的流程—量體、畫線、作圖、製版、裁剪、縫紉、檢修、熨燙、掛衣,製成品很受顧客滿意。我和同事的合影,右四是我。

許多人絡繹不絕,慕名前來找我做衣服,不少人介紹一些剛畢業的女孩來我們店裡給我店學徒,那個年代,顧客們往往都是急切想穿上新衣,有時候,我只好拖壓親朋好友的活兒,惹得他們不高興,親朋好友拿不到衣服,還會找我爸媽過來向我興師問罪!其實,我也特別理解他們的心情,畢竟那時候不像現在買衣服這麼方便。有時候,一些特形體材衣服非常不好製作,多數服裝店都不想接這樣單子。左一是我,這時候已經結婚了。


但是,我特別著眼從特形人群往往穿不上新衣的苦惱考慮,為他們分憂解難,毅然接此活,更加精心製作,滿足地看到他們穿上合體新衣服心情喜悅的樣子。記得供銷社日用品門市部趙小蘭阿姨就是我店裡的常客,她逢人就炫耀新穿衣服,誇讚“曹老師技術好人也好,大家看看我這樣非常胖的人,都能穿上稱心合身的衣服,非常感謝她啊!”

2010年以後,兒子在幼兒園、小學、中學讀書,我又工作吃住在所。為了照顧家庭,我不得已將服裝店轉手給他人,就到縣城幾家製衣公司擔任企業生產組組長,從事生產管理工作。這是兒子小學畢業時我們一家三口的合影,現在兒子已經大學畢業了,接下來,我要講一講我的丈夫還有那一次,難忘的鄉村婚禮,這已經過去了20多年,但是我依然記憶很清晰。

1995年8月,經高中同學單麗介紹,我在自己的店裡認識了他,這是他上學時候的一張照片,他叫劉偉平,現在看起來是不是挺有意思,很時尚的農村青年,在那時候。


丈夫後來說,他和我相親的時候,第一眼看到剛23歲的我面臨案上堆積如山的布料,不驕不躁、手腳不停地忙碌著,一邊接待服務著來來去去的顧客,一邊有條不紊地量體畫線、作圖製版、裁剪製衣,我白皙淨紅的圓臉上面帶著微笑,額頭滲出滴滴些小汗珠。他心裡便由衷地萬分敬佩,愛上了我,想這就是他所想要漂亮樸實、勤勞能幹的愛人!

我雖然是家裡唯一的女孩子,但卻沒有一點的蠻橫嬌氣,得我得知,新認識的男友在17歲就失去了頂樑柱慈愛的父親,他不僅照顧年少的弟弟妹妹,而且幫助他母親承擔著家庭的重擔,卻工作仍很出色,還堅持學習寫作投稿,我便十分敬重他,我就打心眼就定下和他一起共同承擔照顧家庭,齊心協力過好日子!

後來,我們處了一段時間,我第一次見到男友的家人後,就分別為他母親、弟弟妹妹各自做成了一套新衣裳,他們經常高興地穿上在父老鄉親們面前驕傲地顯擺。相處了大半年,來往了雙方家庭,也見到雙方的家人,均很滿意。男友年輕的時候的樣子。


我和男友相處一段時間後,我見他始終不提婚假,就試探著催他問幾次,仍未說此話題,便很著急說:“大家坦誠相待,不要藏著噎著,有什麼事情說出來!”他面帶著苦相說:“不好意思說,真對不起你!因我父親病逝,姐姐嫁了人,我現在就是頂梁,母親身體不好,弟弟妹妹要上學,為讓他們好日子,我不能動用家庭的錢”,當時他月工資才200元,除了一些補貼家有,,所剩無幾,確實囊中空空也,沒有一分錢的存款。

我知道後,安慰他說:“我既然選擇了你,我就把自己看成你家庭的成員了,不能為我們結婚,造成全家的經濟負擔,影響他們的生活!不要擔心,這幾年打拼,還攢些積蓄,足夠我們婚禮費用的!”

1996年農曆年初六,男友邀請幾位好友,在湖溝街買了四包不同樣虎紙包好的果點,店家特很精心麻線包紮。他們一起坐公交車前往縣城我家中下娶親禮,當時,我父母和嫂子、三位哥弟及叔伯姑舅等些親戚早在家門口迎接他,那天,家裡親戚在飯桌上頻頻勸酒夾菜給他,媒人兩口子喝得語無倫次,後來他還喝多了,定下日子後,我們去拍了結婚照。


元宵節後,我帶著自己的3000元私房錢,約他去蚌埠百貨大樓購置結婚禮服。首先,我非常簡單地為自己挑選些衣服,花費不到700元,就精心為他挑選了毛線衣、皮鞋、內衣褲、襪子、襯衣襯褲等,特意看中一套1380元的淺灰色西裝,為他買的東西支出2200多元,已超出他一年2000元左右啊,後來,丈夫說他當時淚水溢滿了自己的眼眶!那套西服,接下里的照片裡大家會看到,我們結婚那天,他穿在身上的那件。

我爸媽給他說:“你早年失去了父親,我們就把你作為兒子,不能讓你們婚結得太寒酸,應讓日子過得紅紅火火的!”,後來又帶我和他一起到縣城百貨大樓、傢俱家電門市部,挑些品牌的電視機、風扇、檯燈、吹風機、箱子、洗衣機、縫紉機、鎖邊機等等,又找技術好的南方師傅為我們打造當時最盛行水曲柳的一整套傢俱。

當時,丈夫沒能力自己建房,就住鎮工商所兩間辦公房,婚後我們建了一間小廚房。我跟他結婚後來到湖溝鎮上的工商所,和他一起在街上訂做婚床、菜廚、餐具櫃。這是我們結婚後的房子和家電。


1996年農曆二月初六前四天,考慮為不加重家中的負擔,我們改變婚事不在老家,就在湖溝工商所簡單操辦,找街上生豬屠宰商單祖法,商研婚禮操辦事宜,並請他為老執。結婚那天,丈夫請朋友幫忙,開的婚車來接我。

初五那天,丈夫說他天不亮就在各辦公室門兩旁貼上紅紙寫的“喜”字,又特意在婚房門上貼婚聯和兩幅紅“囍”,都是他自己寫的,得益於自小得到他父親毛筆字的言傳身教;此時,他30多位高中同學聞訊紛紛地過來,單祖法姑父將人員進行了分工,安排娶親下禮;大家把東西抬上丈夫姐夫好友宋馬的卡車,丈夫在禮品蓋上紅布再貼上“囍”,一部分同學跟車來我家下禮,另一部分人在他家幫忙辦事。

初六當天,徐協同學開著車,同時又邀請朋友的兩輛車來我家幫忙接親,他老家的小學同學鄭洋車上攝像錄影;10時左右,六輛婚車浩浩蕩蕩地陸續到了,停在丈夫工商所大門口前,單祖法安排人把我家的男女貴客迎進了大酒樓。


我的伴娘陪著我,打著紅傘,下了車,後來,丈夫他牽扶著我從車上出來,輕輕踏在踩糕上再背到婚房。

老執忙接我侄兒手中的檯燈,塞給50元的小禮,遞給丈夫的八歲外甥單徽龍放進梳妝檯上,就去端來一盆洗臉水,讓作為新娘的我洗臉卸妝。

在宴席上,大家興高采烈地划拳喝酒、吃菜,老執安排新人敬酒,按照先敬我家送嫁貴賓、再著男方舅叔伯姑家親戚、然後同學、朋友、同事等程序,現在想起來,挺熱鬧。

晚上,親朋好友前來鬧新房、喝交花酒;初七,我們去任橋老家南灣莊,丈夫從家中拿著席子,分別在他父親、祖父母、曾祖父母墳頭前磕頭跪拜,向逝去的親人稟報添了家裡新人,新增了支家庭。

結婚那天,我和丈夫還有丈夫家親朋還有一起合影,丈夫身上穿的那件西服,就是我在市裡百貨大樓買的,其實,我那時候想給他做一身西裝的,現在再看看24年前的這場婚禮,覺得衣服挺老土,不過,挺有感情。23歲時我們認識,24歲時我們結婚,我們倆一般大,如今,我48歲了,他也48歲了,遇見就是緣分,我們的日子這24年來過得簡簡單單,他後來去做了10年的扶貧隊長,很多時候,工作都在村子裡,他很辛苦,我很心疼他。


初八,我的大弟弟接我們回固鎮縣城,像下娶親禮時那樣親朋好友陪同吃好喝好。簡單的菜餚,也寄託了親朋好友對我們的祝福之情,每個人都有自己,這樣神聖的時刻和幸福的一天,今年春節,也許很多人的婚禮受疫情影響,不能聚在一起,我也希望,大家的生活能夠平安健康。

婚後24年來,我們相濡以沫,理解尊重,始終沒有紅過臉,共同撫育教育孩子,勤儉持家,日子會越來越紅火!這是2020年1月25日下午,我們夫妻倆在小區裡,孩子給我們倆拍的一張照片。這就是我的故事,我難忘的裁縫生涯還有難忘的一次婚禮。如果您有故事,或者您身邊有這樣的故事,歡迎點擊關注圖說江淮,並私信提供故事線索,講述您的人生故事,溫暖每一個前行的心靈。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