歷史上由人為錯誤造成的十大災難

10 興登堡號飛艇

歷史上由人為錯誤造成的十大災難


興登堡號飛艇(LZ 129 Hindenburg),航空器註冊編號為D-LZ129,是一艘德國的齊柏林飛艇,同期的姊妹號是LZ 130 Graf齊柏林飛艇II號,全長245米、高41米,其長度足足有波音747的三倍半、只較泰坦尼克號短少24米而已,是當時世界上最大的飛行器。

興登堡號於1935年開始打造,1936年3月4日展開首航,在德國升空,開始第一次跨越北大西洋的商業飛行,由於採用四具各1200匹馬力的戴姆勒-奔馳(Daimler-Benz)柴油引擎推動,使得它的時速可以高達135公里,內部一流的設備有如豪華的空中游輪,其高貴與快速的特色,吸引了許多社會上流人士的搭乘,先後完成了10次成功的往返飛行,共載客1002人次。

1936 年飛行紀念章興登堡號飛艇在啟航的第二年,即1937年5月6日,在一次例行載客飛行中從法蘭克福飛往美國新澤西州的雷克霍斯特海軍航空站。準備著陸的飛艇在離地面300英尺的空中起火,船體內的氫氣和易燃的蒙皮導致大火迅速蔓延,飛艇在34秒內被焚燬,造成飛艇上的35人及地面上的1人死亡,這成為當時航空界最慘重的災難之一。

人們提出了多種理論來解釋飛艇起火的原因,包括靜電、雷擊和引擎故障等,也有人認為飛艇是因遭到蓄意破壞而起火。

美國國家運輸安全委員會領空安全高級調查員Greg Feith於紀錄片重返危機現場提出這災難是由於船長急轉使鋼索斷裂打破氫氣囊、為趕時間於下雨期間強行降落、靜電打火引燃洩漏的氫氣引發大火。

影響

這場災難也藉由電影、小說、紀錄片等方式被廣泛地宣傳。而興登堡號的墜毀,也正式宣告了飛艇時代的結束。

9 愛沙尼亞號海難

歷史上由人為錯誤造成的十大災難


15556噸的“愛沙尼亞”號客輪,於1994年9月27日下午7時離開愛沙尼亞的塔林港,駛往瑞典的斯德哥爾摩。

芬蘭時間28日凌晨零點30分,船在芬蘭西南部的波羅的海海域沉沒。

船上乘客和船員共964人,倖存者只有141人。這是歐洲自二次世界大戰以來最嚴重的一次海難事故。

船舶概況

“愛沙尼亞號“1980年完工,是當時較為現代化的客滾船舶。船長155.4米,寬24.2米,吃水5.6米,滿載排水量15,600噸,航速20節,主機功率22,000匹。船員186人,包括服務人員。船上擁有503個客房,其中8個豪華間,可容納2000名乘客。船上服務設施齊全,6個長廳,8個多功能大廳,4個泳池及桑那室。此外,酒吧、圖書館、商務中心等服務設施一應俱全。

“愛沙尼亞號”能乘運370輛小汽車或38輛拖車。採用首尾開門方式,運送車輛。自1990年6月,“愛沙尼亞號”營運於塔林一斯特哥爾摩航線。 1993年1月,“愛沙尼亞號”被塔林海運公司(EsTLINE)購買,並懸掛愛沙尼亞國旗。按船舶建造規範,“愛沙尼亞號”能在任何氣象條件下、任何海區航行。

8 韓國三豐百貨大樓倒塌

歷史上由人為錯誤造成的十大災難


三豐百貨店(韓語:),位於南韓首爾瑞草區瑞草1洞,是一個已倒塌的大型百貨商場,於1989年下半年竣工,1990年7月7日開幕,1995年 6月29日下午5點52分,大樓開始倒塌,在20秒內,5層百貨大樓層層塌陷進地下4層內,共造成502人死亡,937人受傷,是韓國曆史上在和平時期傷亡最嚴重的一起事故,也是世界上建築自行倒塌的最大傷亡事故。

背景

曾是首爾地標的三豐百貨店,由三豐集團興建,位於今日首爾副都心的黃金地段、今日的韓國會計學院大廈旁。1987年,集團開始在這片位於瑞草區,原本用作垃圾掩埋場的開闊地上建設百貨大樓。按照最初的設計,大樓要建設成一棟4層的辦公樓,但是三豐集團會長李鐏卻在建設工程中,將其重新設計成一棟百貨大樓。這一改動,導致了很多承重柱被取消,以騰出空間來安裝自動扶梯。原先的建築承包商,拒絕按照新的設計繼續施工。

李鐏因此解僱了他們,並讓自己的建築公司進行施工。

7 特內里費空難

歷史上由人為錯誤造成的十大災難


特內里費空難(英語:Tenerife Disaster,亦稱加那利空難)是一宗發生於1977年3月27日傍晚的空難。兩架波音747客機在西班牙北非外海自治屬地加那利群島的洛司羅迪歐機場(西班牙語:Aeropuerto Internacional de Los Rodeos,也就是今日的“北特內里費機場”)的跑道上高速相撞,導致兩機上多達583名的乘客和機組人員死亡的慘劇。

如果不計地面人員的傷亡,這場空難至今還是死傷最慘重的空難,也是在911事件發生前總傷亡人數最多的航空事故。

6 泰坦尼克號沉沒

歷史上由人為錯誤造成的十大災難


泰坦尼克號(英語:RMS Titanic,港澳臺、新加坡及廣州稱鐵達尼號)是一艘奧林匹克級郵輪,於1912年4月處女航時撞上冰山後沉沒。泰坦尼克號是同級的3艘超級郵輪中的第2艘,與姐妹船奧林匹克號和不列顛號一度為白星航運公司(White Star Line)的乘客們提供快速且舒適的跨大西洋旅行。

泰坦尼克號由位於愛爾蘭島貝爾法斯特的哈蘭德與沃爾夫(Harland and Wolff)造船廠興建,是當時最大的客運輪船。在她的處女航中,泰坦尼克號從英國南安普敦出發,途經法國瑟堡-奧克特維爾以及愛爾蘭昆士敦(現科克),計劃中的目的地為美國紐約。因為人為錯誤,於1912年4月14日船上時間夜裡11點40分,泰坦尼克號撞上冰山;2小時40分鐘後,即4月15日凌晨2 點20分,船裂成兩半後沉入大西洋。泰坦尼克號海難

為和平時期死傷人數最慘重的海難之一,同時也是最廣為人知的海上事故之一。

5 印度博帕爾毒氣洩漏案

歷史上由人為錯誤造成的十大災難


印度博帕爾災難是歷史上最嚴重的工業化學意外,影響巨大。1984年12月3日凌晨,印度中央邦的博帕爾市的美國聯合碳化物屬下的聯合碳化物(印度)有限公司設於貧民區附近一所農藥廠發生氰化物洩漏,引發了嚴重的後果。大災難造成了2.5萬人直接致死,55萬人間接致死,另外有20多萬人永久殘廢的人間慘劇。現在當地居民的患癌率及兒童夭折率,仍然因這一災難遠比其他印度城市為高。

由於這次事件,世界各國化學集團改變了拒絕與社區通報的態度,亦加強了安全措施。這次事件也導致了許多環保人士以及民眾,都強烈反對將化工廠設於鄰近民居的地區。

4 挑戰者號航天飛機失事

歷史上由人為錯誤造成的十大災難


挑戰者號航天飛機災難發生於美國東部時間1986年1月28日上午11時39分(世界標準時間16時39分):在美國佛羅里達州上空剛起飛73秒的挑戰者號航天飛機發生解體,機上7名機組人員喪命。解體後的殘骸掉落在美國佛羅里達州中部的大西洋沿海處。

挑戰者號航天飛機升空後,因右側固體火箭助推器(SRB)的O型環密封圈失效,使得原本應該是密封的固體火箭助推器內的高壓高熱氣體洩漏。這批氣體影響了毗鄰的外儲箱,在高溫的燒灼下結構失效,同時也讓右側固體火箭助推器尾部脫落分離。最後,高速飛行中的航天飛機在空氣阻力的作用下於發射後的第73秒解體,機上7名機組人員無一倖免。挑戰者號的殘骸則散落在大海中,在之後被遠程搜救隊打撈了上來。

儘管無法確切知悉機組人員的罹難時間,現在已知在航天飛機初步解體時仍有幾個倖存者。但無論如何,沒有完善逃生措施以及事發所處環境仍使得7名機組人員全數罹難。

3“埃克森·瓦爾迪茲”號油輪漏油事故

1989年3月24日,美國埃克森公司的一艘巨型油輪在阿拉斯加州美、加交界的威廉王子灣附近觸礁,原油洩出達800多萬加侖,在海面上形成一條寬約1 公里、長達800公里的漂油帶。事故發生地點是一個原來風景如畫的地方,盛產魚類,海豚海豹成群。事故發生後,礁石上沾滿一層黑乎乎的油汙,不少魚類死亡,附近海域的水產業受到很大損失,純淨的生態環境遭受巨大的破壞。

這是一起人為事故,船長痛飲伏特加之後昏昏大睡,掌舵的三副未能及時轉彎,致使油輪一頭撞上暗礁——一處眾所周知的暗礁。

2 切爾諾貝利事故

歷史上由人為錯誤造成的十大災難


切爾諾貝利核電站位於烏克蘭北部,距首都基輔只有140公里,它是原蘇聯時期在烏克蘭境內修建的第一座核電站。切爾諾貝利曾經被認為是最安全、最可靠的核電站。1986年一聲巨響徹底打破了這一神話。核電站的第4號核反應堆在進行半烘烤實驗中突然失火,引起爆炸,其輻射量相當於500顆美國投在日本的原子彈。爆炸使機組被完全損壞,8噸多強輻射物質洩露,塵埃隨風飄散,致使俄羅斯、白俄羅斯和烏克蘭許多地區遭到核輻射的汙染。

意外發生後,馬上有203人立即被送往醫院治療,其中31人死亡,當中更有28人死於過量的輻射。死亡的人大部份是消防隊員和救護員,因為他們並不知道意外中含有輻射的危險。為了控制核電輻射塵的擴散,當局立刻派人將135,000人撤離家園,其中約有50,000人是居住在切爾諾貝利附近的普里皮亞特鎮居民。衛生單位預測在未來的70年間,受到5–12艾貝克輻射而導致癌症的人,比例將會上升2%。

另外,已經有10人因為此次意外而受到輻射,並死於癌症。

到2006年,官方的統計結果是,從事發到目前共有4000多人死亡。但是綠色和平組織,基於白俄羅斯國家科學院的數據研究發現,在過去20年間,切爾諾貝利核事故受害者總計達9多萬人,隨時可能死亡。因此,綠色和平組織認為,官方統計的結果比切爾諾貝利核洩漏造成的死亡人數少了至少9萬人,這個數字是官方統計數字的20倍!對於綠色和平組織的“估計”缺乏理論支持。

死亡人數:9.3萬人

致癌人數:27萬人

經濟損失:180億盧布

1 河南板橋水庫潰壩

歷史上由人為錯誤造成的十大災難


1975年8月,河南省南部駐馬店地區出現暴雨,板橋水庫和石漫灘水庫兩座大型水庫及竹溝、田崗等數五十八座中小型水庫幾乎同時潰壩,遂平、西平、汝南、平輿、新蔡、漯河,臨泉、七個縣城及正陽部分地區被水淹數米深,共29個縣市受災,涉及一千二百萬人,毀房680餘萬間,沖毀京廣線鐵路一百多公里,京廣線中斷18天,影響正常通車48天,直接經濟損失約為100億。

1975年7月31日,3號颱風在太平洋上空形成,8月4日,在福建省晉江登陸,8月7日進入駐馬店地區。此前,駐馬店地區就已經開始大面積普降暴雨了。

從災難發生的8月8日到1975年9月5日,從北京、廣州、南京、蘭州、濟南、成都、武漢7大軍區和北京鐵道兵司令部、北海艦隊、東海艦隊、河南省軍區等單位66個單位、42618人趕赴駐馬店災區抗洪搶險。

有多少人死於這次水庫潰壩災難,有各種不同的說法,有代表的有如下一些: 全國政協委員和政協常委喬培新、孫越崎、林華、千家駒、王興讓、雷天覺、徐馳和陸欽侃揭露,死亡人數達23萬人;孟昭華和彭傳榮編的中國災荒史中載錄,板橋水庫和石漫灘水庫垮壩失事,1029萬人遭受毀滅性的水災,約有10萬人當即被洪水捲走;中國科學院大氣物理研究所的研究員蔡則怡和趙思雄說,死亡近10萬人;中國科學院著名的氣象學家陶詩言寫到,死亡人數達數萬人。

上海辭書出版社的水利詞典記載,板橋水庫和石漫灘水庫垮壩,死亡二萬六千人。三峽工程建設委員會付主任魏廷錚說,事故死亡人數不可能超過萬人。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