梅姨案被拐15年,申聰一家終團聚!拐賣獲救的孩子,後來過得好嗎

1

梅姨案被拐賣 15 年的孩子找到了!消息一出,立刻引發全民關注。

梅姨案被拐15年,申聰一家終團聚!拐賣獲救的孩子,後來過得好嗎

孩子的父親申軍良,從 28 歲到 43 歲,傾家尋子 15 年,嚐盡人間悲苦,但孩子找到了,他的內心卻更加煎熬了。

申軍良多次表示,即將見到孩子,他內心非常複雜,有驚喜、興奮,還有害怕和憂慮。

他害怕什麼?

梅姨案被拐15年,申聰一家終團聚!拐賣獲救的孩子,後來過得好嗎

2

電影《親愛的》根據真實「打拐」故事改編,主人公田文軍在兒子田鵬被拐賣後,經歷三年費盡心思千辛萬苦的尋找,換來的卻是與兒子相見不相識的揪心事實。

兒子喊別人「媽媽」,他們夫妻去抱孩子,孩子撒腿就跑。

梅姨案被拐15年,申聰一家終團聚!拐賣獲救的孩子,後來過得好嗎

追上孩子之後,他們摟住孩子,生怕孩子再跑了,但驚嚇之中的孩子一直在掙扎,他使勁拍打這個貿然出現的陌生人。

在孩子眼裡,這對貿然出現的父母,才是「人販子」。

梅姨案被拐15年,申聰一家終團聚!拐賣獲救的孩子,後來過得好嗎

現實中,2019 年底,梅姨案中另外 2 個孩子被找回。據梨視頻採訪報道,警方組織孩子與家屬認親時,一位被拐兒童的生母說,見面時兒子不說話,「他說我們說話他聽不懂,對我們沒感情了,對他養父更好」。

倪萍主持的大型尋親節目《等著我》裡也有同樣的案例。

節目裡有個孩子,被拐 10 多年後,警方組織他跟親生父母相見。當時 DNA 比對結果還沒出來,警察問他:「這可能是你的親生父母,你想不想叫一聲爸爸媽媽?」

孩子頭也不抬,用一種特別陌生的眼神看著生父生母。

生母專門把各種證件、證明拿到孩子面前,他還是沒說話。

警察又問:「要是結果出來了,你是他家孩子,你會跟他們回去嗎?」

孩子很肯定地說了一句:「我不會跟你們回去的。我就算回去了,也要回來(回養父母家)!

梅姨案被拐15年,申聰一家終團聚!拐賣獲救的孩子,後來過得好嗎

DNA 比對結果出來之後,這孩子居然趁大家不注意,又偷偷跑掉了!

正所謂,破鏡難重圓,很多案例都顯示,孩子丟失越久,被找回後越難融入原生家庭

孩子就在眼前,卻不肯相認,這對歷盡千辛萬苦尋找孩子多年的父母來說,將是另一重沉重的打擊。

3

之前申軍良肯定也有這方面的顧慮。

收養申聰的這家人共有三個孩子,申聰之上有個姐姐,下面還有個弟弟。

很多人奇怪,自己有孩子還要冒著法律危險買別人家的小孩?

這顯然是一個重男輕女的家庭,生了女兒之後一直沒有男孩,於是領養了申聰。但是領養之後,又生下了一個男孩。

很多網友猜測,在這樣的家庭,申聰估計不會太受重視。

所幸,昨天(3.7 號晚上)認親後,申聰跟申軍良夫婦相處得不錯。

孩子身體健康,性格也陽光開朗,還很懂事,跟爸爸媽媽待在一起聊了很多。

梅姨案被拐15年,申聰一家終團聚!拐賣獲救的孩子,後來過得好嗎

申軍良微博

這是一個好的開端,我們都替申爸爸舒了口氣。

不過, 15 年的親情斷層,這個家庭需要面對的還有很多。

4

被拐孩子回家,並非結束,而是開始。

有數據顯示,獲救回家的兒童一般都是在 1~6 歲 期間被拐賣,10 歲左右,甚至更大才獲救的。

兒童時期,特別是幼兒時期,是人格個性和依戀關係等發展的關鍵期。多年的親情斷層,會讓孩子迴歸後難以適應。

《親愛的》中,田鵬與養母長期住在農村,從農村到城市,待人接物、生活習慣都不一樣,城鄉間巨大的差距使得他回家後的諸多生活習慣都格格不入,比如隨地吐痰、亂扔垃圾、不講衛生、說方言、聽不懂普通話、不會使用馬桶等等,這個完全陌生的兒子給田文軍帶來了很大的困擾。

梅姨案被拐15年,申聰一家終團聚!拐賣獲救的孩子,後來過得好嗎

現實中也有很多這樣的例子:

  • 小唐(化名),3 歲時被拐賣到福建,10 歲獲解救。迴歸後,飲食習慣的差異讓他很不適應,家中有辣椒的菜他不吃 ,因為在「那 邊」沒吃過;想吃蛇肉,因為在「那邊」經常吃 。不好好吃飯,就經常買零食,每天都要花十多塊 ,家裡負擔不了,孩子也覺得很委屈。
  • 小向(化名)3 歲半時被拐賣到廣州,11 年後被找回。回家後父母要送他上初中,他卻不願意上學,非要跟著父母一起擺地攤,原因是廣州那邊的孩子十多歲就已經不念書,都跟著父母學做生意了。一談到兒子的教育問題,小向的父親直搖頭。
  • 小孫(化名)5 歲時被拐賣到香港。據他自己說,在香港時有傭人伺侯,過著「小少爺」一樣的生活。被找回後,家裡窮得叮噹響,他從心理上無法接受,一直與親生父母關係疏遠,甚至經常惡語相向,故意惹他們生氣。
  • 小李(化名)6 歲時被拐賣到福州。被解救回來後,與父親(父母離異,母親再嫁)擠在一間很小的出租房裡。小李明確告訴父親,他更喜歡福州那邊有爸爸媽媽完整的家。無奈之下,父親只好讓他重回福州。

被拐孩子回家,家庭結構、生活習慣、經濟狀況等多方面都需要重新適應。有學者稱,若處理不當,對孩子的傷害不亞於「二次拐賣」。

所以專家建議,最重要的是為孩子的心找「家」——不僅僅讓孩子的人回家,更要讓孩子的心迴歸

梅姨案被拐15年,申聰一家終團聚!拐賣獲救的孩子,後來過得好嗎

《親愛的》中,回家的田鵬每天都在等養母把他接走

具體來說,應注意以下幾點:

❶讓親情自然過渡,避免孩子二次受傷

孩子被找回,迴歸原生家庭,也意味著與「養父母」的分離。

許多被拐兒童在心理成長的起步階段被拐賣到養父母身邊,有些養父母給予他們親生父母般的情感撫慰和安全感,待他們如親生子女一般,孩子也與養父母建立了親密的依戀關係。

所以,有學者認為,為了讓親情自然過渡,並非一定要切斷孩子和養父母的聯繫

當然,這不僅需要親生父母的配合,如果條件允許,也需要「養父母」的配合和支持。

梅姨案被拐15年,申聰一家終團聚!拐賣獲救的孩子,後來過得好嗎

❷可能面臨與兄弟姐妹相處的問題
很多家庭,在孩子被拐賣後,尋子無望,又重新生養。

這就意味著,被拐的孩子迴歸後,還要面臨與兄弟姐妹相處的問題。

父母應多給迴歸的孩子一些溫暖,多擁抱、多開解,讓孩子心懷感恩。

當然,這種「特殊照顧」也不能過於明顯,否則容易引發其他子女的嫉妒,反倒會加深孩子們之間的矛盾。

❸幫助孩子找回記憶

3歲之前被拐賣,孩子是很少有記憶的。

如果孩子有記憶,可以通過兒時的玩具、乳名、喜歡的食物等喚起孩子的記憶,幫孩子找回存在感。

比如《親愛的》中,田文軍跟兒子常唱的民謠:他大舅他二舅都是他舅,高桌子低板凳都是木頭。

梅姨案被拐15年,申聰一家終團聚!拐賣獲救的孩子,後來過得好嗎

寫在最後

聯合國兒童基金會有數據顯示,在全球範圍內每年約 120 萬名兒童被拐賣。在兒童丟失事件中,絕大部分都是因為家長的看管疏忽造成的。

梅姨案中的幾個慣犯,都是接近目標後一個月左右,「踩點」成熟後才作案的。

作為父母,我們一定要警惕身邊那些熟悉的陌生人

最後,祈禱那些走失的孩子都能早日回家!

參考文獻

[1] 史昭樂,周方林.」被拐孩」迴歸後的社會化問題[J].社會,2001,(10),62-63.
[2]被拐獲救兒童面臨親情斷層 專家建議為心找」家」 [EB/OL]. http://www.chinanews.com/sh/2014/01-23/5774375.shtml.
[3]王葆蒔.被拐賣兒童獲救後的收養問題研究[J].中國青年研究,2015(1):91-96.
[4]北方. 「被拐兒童送回買主家」不必過分憂慮[N].人民法院報,2011-6-18(2).
[5]李張光.打拐解救兒童何處去?[N]. 民主與法制時報,2015-10-18(8).

--
科學養育,快樂成長。一鍵關注 ,育兒路上少走彎路。

我是卷兒媽,3歲女孩小卷兒的媽媽,科學育兒實踐者與分享者,著有《好方法培養出最優秀的孩子》《提升女人幸福力的10堂課》。分享科學育兒乾貨,推薦優質教育資源,與你一起輕鬆育兒。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