創業“痛點”真的懂它嗎?“爽點”和“癢點”,三點齊發力

現在不管誰談商業運營模式,如果不談一下痛點簡直沒法聊,而我也不例外,也喜歡把痛點這個詞經常掛在嘴邊,當聽了得到梁寧的產品課後,才發現自己對痛點這個詞瞭解太膚淺了,那麼本文就帶大家一起深入學習一下痛點相關的知識。

什麼是“痛點”

打開百度一搜“痛點”這個詞,居然沒有一個統一的書面解釋,有一個排名第一的答案是:“對於產品來說,痛點多指尚未被滿足的,而又被廣泛渴望的需求。”

沒有被滿足用戶只能是難受,難受不算是客戶的痛點,痛點應該是一種恐懼,好比好多人當年看了海飛絲的廣告就被打動了,解決了很多人在相親、職場面試等場合上,被看到肩上都是頭皮屑白點的尷尬。

現在流行的共享單車,都解決了用戶的最後一公里的痛點,其實嚴格來說是不對的,最後這一公里的需求沒有對用戶造成恐懼,沒有共享單車的出現,人們也有很多方式來解決,比如坐公交或者打車,只是共享單車的出現讓人們感受到了更便利和性價比更高的方式。

痛點已經成為今天互聯網的萬金油概念,但是今天滿大街的都是創業者和投資者,只靠抓一個痛點來發展其實不容易。

與痛點相對應的還有一個詞叫“爽點”

人在滿足的狀態叫愉悅,人不被滿足就難受,如果你有了某種需求,立即就被滿足了,這個感覺很爽,所以這就成為了你的爽點。

現在美團外賣和餓了嗎等互聯網外賣平臺的出現,消費者在家裡打開手機APP就可以下單,然後在規定時間就送到你家裡了,你想送異地女友一捧鮮花,也可以在手機APP選擇城市和花店下單,並且寫下你的祝福語,在你要求的時間就可以讓鮮花出現在你的女友面前,讓她為之感動,這樣的應用就是在滿足你的“爽點”。

痛點和爽點都介紹了,還有一種是不痛也不爽,它叫“癢點”,癢點就是滿足虛擬的自我。

現在網紅不斷的出現在大家的視線,好比抖音就捧出了不少的網紅,我看到有不少人不遠千里坐飛機去丹東去看網紅“寧哥”,只為近距離的看一下本人,聽一下現場的寧哥直播唱歌,其實這個過程就是很多人在崇拜和羨慕網紅目前的狀態,也渴望自己也能成為這樣的人,這些人就是他們的虛擬自我,是他們自我想象的一個投射。

比如現在還有不少直播網紅,聚美優品也有自己的直播網紅,她們會在直播中給你展示不同的衣服、化妝品等消費品,其實她們賣的是一種生活方式,是為了滿足很多人心中美美的幻想,購買的消費者不是基於功能性的需求,而是要用和網紅同樣的產品,會讓自己也部分過上了和網紅同樣的生活。

這就是一種虛擬自我的實現,這就是“癢點”。

痛點、爽點、癢點都是不錯的點,就要看你如果如找準和把握它們,來打造出成功的商業運營產品,當你去了一個美食餐廳,吃完後可以讓你感覺非常享受,非常爽,那麼這個美食餐廳就抓住了你的對美食的“爽點”。

當你吃爽後又擔心會胖,於是在網上看到了一個評價不錯的減肥產品,然後引發了你的購買慾望,那這個減肥產品就抓住了你的“痛點”。

你吃飯的餐廳正好是個網紅餐廳,你點的某個菜是那種視覺效果很不錯的,比如有拿鐵鍬上海鮮的,有木桶石子沸騰魚的,也有一顆地雷形狀菜品等等,你在吃的時候會發朋友圈或者抖音裡面,這種美食味道不一定讓你吃的很爽,但是滿足了你往朋友圈發的分享慾望,這就抓住了你的“癢點”。

看了小崔對“三點”的分享,有沒有讓你產生共鳴,如果你也有創業想法的話,那就從把握和運用好這“三點”開始吧。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