知乎问答:被告人在法庭上哭是装出来的吗?只是为了给自己减刑吗


知乎问答:被告人在法庭上哭是装出来的吗?只是为了给自己减刑吗

问:被告人在法庭上哭是不是都是装出来的?只是为了给自己减刑吗?

答:人生如戏,百感交集。常年庭审,见过了太多的眼泪,只是这些眼泪很难作为减刑的情节。《最高人民法院、最高人民检察院、司法部、关于适用普通程序审理“被告人认罪案件”的若干意见(试行)》第九条规定,人民法院对自愿认罪的被告人,酌情予以从轻处罚。《最高人民法院、最高人民检察院、司法部关于适用简易程序审理公诉案件的若干意见》第九条规定,人民法院对自愿认罪的被告人,酌情予以从轻处罚。所以,在法庭上光哭是没有用的,还要配合自愿认罪才有可能酌情从轻处罚。

《人民法院量刑指导意见(试行)》规定,对于当庭自愿认罪的,根据犯罪的性质、罪行的轻重、认罪程度以及悔罪表现等情况,可以减少基准刑的10%以下,依法认定自首、坦白的除外。司法实践中,对当庭自愿认罪的被告人要综合分析以下因素,再酌定是否从轻处罚以及从轻的比例:一是被告人认罪的程度;二是被告人是否有悔罪的表现;三是犯罪的性质和罪行的轻重。此外,量刑时还要避免当庭自愿认罪和自首、坦白的重复评价问题。

个人感觉,被告人在法庭上的哭大部分都是真的,这种“真”一方面是对自己罪行的忏悔,但更多的是对刑罚的恐惧、对未来的绝望和对亲人的不舍,是个人情感的真实流露。然而,早知今日,何必当初?作为一个成年人,要对自己的行为负责,纵有再多的悔恨和不舍,也只能咽下自己一手酿成的苦果,哭是解决不了任何问题的。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