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克思主义哲学回答了哪些基本问题


马克思主义哲学回答了哪些基本问题


马克思主义者都有两把刷子,一是彻底的唯物论,二是彻底的辩证法,因此马克思主义哲学又叫做辩证唯物主义主义哲学。作为哲学的一个重要流派,马克思同诸多哲学家面临着一系列基础问题需要解答,一切的哲学原理,运用法则都是建立在对基本问题的认知之上的。


一、哲学是什么?

每个人都在通过自己的形式来认识世界,并产生最基本的观点,大多数的世界观是没有经过理论论证的,是没有形成系统论述的,如果将这种自发的认识,零散而有不系统的观点进行系统化、理论化的归纳和升华,这就形成了哲学。人人都有世界观,未必人人都有哲学。

哲学的系统化具体体现在对自然、社会、思维等领域知识的概括和总结,也就是说哲学将整个世界分为三个部分来认知,通过对自然现象,人类社会现象,人类思维活动的观察和研究,探寻最普遍的规律,哲学是从总的方面来讨论总的规律,划分到具体领域则由不同门类的科学来研究具体问题。

哲学的理论化具体体现在观点、论证、以及检验方法。马哲认为世界的本质是物质,这是基于古典唯物主义的观点,尤其是费尔巴哈的唯物主义思想的批评和改造得来的,其坚实的科学依据是自然科学史上的三大发现:细胞学说、能量守恒和能量转化、生物进化论。马克思和恩格斯通过对前人认识的批判性继承、结合自然科学、社会革命实践,创造出用来指导无产阶级的理论思想。


马克思主义哲学回答了哪些基本问题

二、世界是什么?

世界的本质是物质,这是唯物主义的基本观点。物质的基本定义是“客观实在”,客观说的是不以人多意识为转移,实在说的是不依赖人的精神而存在。这种观点很容易跟客观唯心主义的观点混淆。

恩格斯认为划分唯心主义和唯物主义的唯一标准是讨论“物质和意识”的关系,谁是第一性?谁决定着谁?物质=存在=物,意识=精神=心,这是不同哲学流派中使用的不同名词,本质上指代的同样的概念。谁是第一性?这个问题决定谁是世界的本质。唯物主义认为物质是第一性的,是构成世界的本质。而唯心主义认为精神主宰了世界,客观的唯心主义认为在世界之前存在一种绝对精神,是这种客观的精神创造了世界,或者认为是神创造并主宰着世界。主观的唯心主义认为世界是否存在与我的意识有着直接关系,存在即被感知,心外无物,我心就是宇宙。


马克思主义哲学回答了哪些基本问题

三、世界是如何存在的?

马哲认为运动是物质存在的方式,这种运动同样包含三个方面,自然物质的运动,人类社会的变迁,思维意识的活动,属于物质运动概念在不同领域的具体延伸。运动是绝对的,静止是相对的。

物质的运动是通过时间和空间来展现出来的,时间指的是运动的持续性,顺序性和不可逆性,时间是一维的,只能从古到今,从现代到未来单线的运动。空间指的是运动的广延性,伸张性和方向上的规定性,空间是三维的,包含长、宽、高三个规定。

世界是由时间、空间、物质构成的,时间是不可逆的时间,空间是无限延伸的空间,物质是运动的物质,三者之间是不可分离的一个整体。有人称之为“四维时空观”这种说法是比较妥帖的。


马克思主义哲学回答了哪些基本问题

四、如何认识世界?

唯物主义认为世界的本质是物质,那么这种观点是如何来的呢?马哲认为至少经历了三个阶段的发展,一是古代的朴素唯物主义,二是近代的形而上学唯物主义,三是辩证唯物主义。

朴素唯物主义认为世间万物是有某一或几种特有的物质构成的,比如水、火、四元素、五行等。随着自然科技的发展,人们发现了组成物质的原子,近代形而上学认为世界的本源找到了,就是原子。科技很快证明这个观点是错的,后来发现一系列比原子还小的粒子。索性干脆从哲学的定义上规定,无论客观物质如何分割,无论最小的粒子到底是什么,所有客观实在统一规范为物质。

认识属于人的思维运动,运动的主体是人类的大脑,造成认识发生的根由是社会实践。也就是说人类是在具体是社会实践中逐步认识世界的。世界是物质的,物质是运动的,运动是有规律的,规律是可以被反复实践的。于是认识世界的过程就是:实践→认识→再实践→再认识……如此无限延伸下去,世界上只有尚未被认知之物,没有不可认知之物。


五、如果改造世界?

运动是世界存在的方式,而造成运动这种存在方式的根源在于万事万物之间的普遍联系,而这种普遍联系又是由于世界物质同一性原理决定的。世界物质同一性原理三大基本观点:世界是统一的,世界统一于物质,世界的物质统一性是无限多样的统一。世界只有一个本质就是物质,万事万物的本质是物质在时间、空间上排列组合及内在结果的差异性,这种差异性因时间无限长而无限,因空间无限大而多样。世界即是物质统一的世界,也是万物万物无限多样的世界。

物质的同一性决定了万事万物的普遍联系,物质的运动决定了万事万物无限多样。无论如何复杂,万事万物总体上遵循相同的运动规律,即辩证论的三大规律,事物内部之间事物和事物之间普遍存在对立统一规律,物质的运动造成事物的变化普遍遵循量变质变规律,物质运动的方向决定事物发展的趋势普遍遵循否定之否定规律。物质的运动是有规律可循的,事物的发展规律是可以被认知和利用的。

人的主观意识能对客观存在产生的作用,被称之为“改造世界”。具体体现在两个方面,一是建设,是促进;二是破坏,是阻碍。根据作用对象的不同,又有改造主观意识和改造客观世界的分别。简单的说,改造主观意识就是通过学习实践来提升对世界的正确认知,改造客观世界就是使用主观上的认知来指导人们在客观世界中的具体行动,这两种行为都叫实践。也就是说,实践是主观和客观的媒介,人们通过实践来认识世界,同时又通过实践来改造世界。改造世界是对主观思想和客观事物进行调整以使主观上的认识符合客观存在,使客观上的存在满足人的根本需求。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