丁彥雨航,易建聯,姚明,林書豪,郭艾倫,假如這五人在巔峰時組成中國男籃首發陣容,這套首發的水平如何?

祺禎亦寶


很高興能回答這個問題。

丁彥雨航、易建聯、姚明、林書豪、郭艾倫巔峰時期組成中國男籃的首發陣容,具體水平如何我們在下面詳細分析。

首先我們做一個假設,假設五人去參加2019年的男籃世界盃。那麼中國隊將在小組賽中順利出線獲得奧運會入場資格,這是毫無疑問的。當然這也只是一個假設。

▍下面我們就從多維度分析一下若以上五人組成首發陣容的水平如何

先簡要概述一下球員個體巔峰時期的水平

  1. 姚明,司職中鋒,曾效力於NBA火箭隊,NBA名人堂球員;NBA職業生涯巔峰時期場均能砍下25分、10個籃板的豪華數據。曾帶領中國男籃在奧運會獲得8強的好成績。也是中峰位置中最佳選擇。
  2. 易建聯、司職大前鋒/中峰,曾在NBA籃網、雄鹿、湖人等球隊效力,現效力於CBA球隊廣東宏遠。效力NBA期間,巔峰時期場均砍下12分、7籃板的數據。
  3. 丁彥雨航,司職小前鋒,兩屆CBA國內最有價值球員,巔峰時期最高個人得分41分,場均27分、5個籃板。
  4. 林書豪,司職後衛,曾在NBA尼克斯、籃網等球隊效力,NBA巔峰時期場均18分、4助攻的數據,曾在全球颳起一陣“林旋風”。現效力於CBA北京首鋼隊。
  5. 郭艾倫,司職後衛,CBA總冠軍球員,CBA巔峰時期場均砍下23分、6助攻的數據。

▍影響陣容實力的因素

從以上球員水平的簡單概述中不難看出,這五人巔峰時期在各自位置上都是佼佼者。佼佼者在一起能否發揮最大作用,除球員的能力外還有諸多因素,以下我們列舉二三:

  • 教練因素

首先,如何使用好這五人在場上的能力,是考驗教練的執教能力。姚明在內線是毋庸置疑的,但易建聯作為能突能投的大個子既可以打內線也可以拉出去中投,這就需要教練平衡好場上四、五號位的融合程度,是打雙塔戰術還是策應擋拆戰術都是能否發揮好兩大內線的決定性因素。

其次,是如何平衡好兩個後位與小前鋒之間的運動能力,郭艾倫擅長突破和傳球;林書豪球商比較高,擅長傳球和中投;丁彥雨航擅長突破和底角三分。如何選擇性使用他們的長處,同樣也是考驗教練執教能力的另一方面。

  • 球員因素

在這五個人中我們不難發現,姚明的作用是最大的。因為姚明作為內線不僅可以籃下得分,更可以吸引包夾,然後傳球。而在吸引包夾的時候最好的終結者就是易建聯和丁彥雨航。所以易建聯和丁彥雨航的穩定性以及默契程度,是該戰術能否成功的主要因素。

  • 精神因素

籃球比賽場上形勢瞬息萬變,球員在比分領先和比分落後時的狀態,是完全不一樣的,特別是國際賽場。當場上出現失誤或是情緒低落時,這時候就需要球員中的“老大哥”站出來進行適當調解,而以上五人中能勝任此角色的毫無疑問只有姚明能做的更好。

以上三點因素是影響球隊的主要因素,但目前來看除了教練因素外,其他兩個因素在這五個人中影響很小。

▍陣容優化

雖然以上球員巔峰時期能力很強,組成首發陣容也能發揮很好的作用。但並不是沒有缺點。

從陣容上來看,貌似很合理,仔細觀察後衛線其實是不可預估的因素。郭艾倫和林書豪都是優秀的空位,但他們的缺點是在同位置上的能力重疊。如果把郭艾倫換成趙繼偉,將會使能力最大化。趙繼偉首選控球,可以帶動全隊的進攻;而林書豪這邊主打進攻可以最大化發揮林書豪的能力。

總結

若丁彥雨航、易建聯、姚明、林書豪、郭艾倫組成中國男籃的首發陣容,那麼中國男籃的實力與現在的陣容相比無疑提高了一個檔次,但離世界強隊還有一定的距離。畢竟當年中國男籃在1996年亞特蘭大奧運會、2004年雅典奧運會以及2008年的北京奧運會的陣容都不比這個差,最好的成績也只是奧運會第八名。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