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經前的“怪病”——經前期綜合徵


人們總開玩笑說

快來例假的女人不能惹

大多數人都會覺得

女人在這個特殊的時期

心情煩躁、身體不舒服是正常的

實則不然

這是一種病


月經前的“怪病”——經前期綜合徵

這種病叫“經前期綜合徵(premenstrual syndrome,PMS)

是指在月經來潮前

1~2 周時出現的週期性的

以情感行為和軀體障礙

為特徵的一組綜合症狀

經前期綜合徵的發病特點是

症狀在月經來潮前出現

在月經來潮後迅速減輕甚至消失

經前期綜合徵以育齡期婦女最為常見


常見的症狀有

軀體症狀:頭痛、悲痛、乳房脹痛、腹部脹滿、便秘、肢體水腫、體重增加;


精神症狀:易怒、焦慮、抑鬱、情緒不穩定、批發以及飲食、睡眠、性慾改變,其中易怒是主要症狀;


行為改變:注意力不集中、工作效率低、記憶力減退、神經質、易激動等。


月經前的“怪病”——經前期綜合徵


經前期綜合徵是常見婦科病

也是多發病

根據最新的文獻研究報道

在歐美等發達國家

經前期綜合徵發病率為 30%~95%

在我國

經前期綜合徵發病率為41%~57%

隨著社會經濟的發展

生活節奏加快

經前期綜合徵的發病率越來越高

發病程度也越來越重

由於經前期綜合徵嚴重影響到了

女性的生活、工作狀態

影響到了家庭和諧

越來越受到患者與醫務工作者的重視

目前對於經前期綜合徵的發病原因

尚無統一定論

傳統的觀點認為

經前期綜合徵的發病主要

可能與體內雌激素分泌過多

孕激素不足、甲狀腺功能減低

泌乳素増高、神經遞質異常

維生素B6缺乏等因素有關


月經前的“怪病”——經前期綜合徵


主要是以改善患者症狀為主

但抗焦慮劑

抗抑鬱劑等藥物的經常

長期使用

存在一定不良反應


月經前的“怪病”——經前期綜合徵


並遠期療效欠佳

經前期綜合徵,是西醫學病名

我國傳統醫學中

並沒有明確提出經前期綜合徵這個病名

現代中醫婦科學中

有“月經前後諸證”的病名稱謂

症狀、論治與經前期綜合徵相類似

古人認為此病的發生與臟腑

氣血、陰陽失調有關

後世醫家亦認為

臟腑功能失調是此病發生的主要病機

從整體出發個體化辨證論治

有明顯的特色和優勢

療效亦已得到廣泛認同

如果你正被月經前的這種“怪病”困擾著


月經前的“怪病”——經前期綜合徵


分享到:


相關文章: